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云南省30个县10356位乡村教师的调查显示:云南乡村教师中近80%有流动(调动)及流失(改行)意愿;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呈现出"向城性"与"返乡性"两种趋向;3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最为强烈;总体上工资收入越高,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越弱,但学校区位的影响不容忽视。影响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子女上学及家庭生活"、"工资待遇与工作负担"、"学校位置及交通、住房条件"、"学校管理与教学风气"、"社会氛围与工作环境"。为此,须要关注教师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解决子女上学和夫妻分居等问题;应在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保障不同层级学校教师岗位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在教师招聘时实行"家庭来源地优先"的政策,吸引优秀青年返回本乡本土从教;想方设法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尤其是为青年教师提供周转住房;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帮助乡村教师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我国乡村教师研究总体状况,运用文献计量法、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内1987—2017年关于乡村教师的2002篇文献进行处理分析。结论如下:有关乡村教师的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者分布离散程度较高,研究团队体现不够明显;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较离散,发表于高级别刊物的文章总量偏少;与乡村教师有关的热点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乡村教育、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研究论文的被引用率不高;高级别的项目基金总量偏少,地方基金项目比例较大;社科类的研究是主要研究层次,并呈现多学科研究状态;师范类院校是主要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4.
在一定区域内实施城乡教师的双向流动与良性互动以促进我国中小学学校城乡教师力量的相对均衡,日益成为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状出发,以推动城市教师向乡村学校良性流动为目标,全面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学城市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的主要制度障碍和相应的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师的大量流失导致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无法得到保证,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整理了 2018年"乡村教师流失"文献,结果发现:乡村教师流失的研究在数量上增多、质量上有明显提升;实证研究的范式受到重视,研究方法逐渐丰富;乡村教师流失原因、对策分析呈现出多学科、多理论的解释。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教师流失的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具体是教师教学质量,因此提高乡村教师教学质量是发展乡村教育的紧迫任务。文章基于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市3县(区)6个乡镇的25所乡村学校的乡村教师的调查发现,乡村教师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尤其是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与方法方面较为欠缺。调研发现性别、年龄、教龄、婚姻状况以及家乡所在地这些因素对乡村教师教学质量上存在显著性影响,研究还发现,接受正规师范教育及职后培训是影响乡村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职业认同与乡村环境适应性越高,乡村教师教学质量越高,但是薪资、生活待遇以及机会激励机制等因素对乡村教师教学质量未呈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当前乡村教师激励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借用社会流动理论,从乡村教师社会流动的特点、当前社会背景下乡村教师社会流动成为发展趋势以及社会流动符合城乡教师发展需求等方面论证了社会流动支持乡村教师激励的可行性.同时,针对激励政策、激励内容、激励方式以及激励实施过程与结果管理方面的问题,基于社会流动支持创新设计乡村教师激励.即针对激励政策未精准对接乡村教师本体的实际诉求,提出以社会流动聚焦乡村教师的需求与乡村教育发展的激励政策;针对激励内容过多关注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而忽视教师流动的现实与意愿,提出以水平流动为主同时落脚于教师队伍总体稳定的激励内容;针对激励方式有偏重、发挥的激励作用较为有限,提出以多种代际间可传递资本累积使得激励方式多样又有力;针对激励过程管理存在疏漏、实施效果评估缺乏,提出加强激励实施过程与效果监管以增强激励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教学效能感概念最早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演化而来,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山东省Q市2 428名乡村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乡村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现状,并着重探索影响其教学效能感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女性教师显著高于男性,职称越高教学效能感越高,学历越高反而教学效能感低。工作投入、培训次数和学校教学支持对其教学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教研活动也对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而科研成果则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流动已成为当代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有关幼儿园教师流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教师的失衡流动与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幼儿园教师的流动高于其他阶段的教师流动,处于失衡状态。引发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既有外部的客观因素,也有内部的主观因素。未来的相关研究应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方面进行拓展与创新,并应着力探寻切实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教师流动保持在正常水平,从而确保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义务教育不断均衡发展的今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使命——加快流动、增强教育活力,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流动存在着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城乡不平衡和校际不平衡。教师的流动意愿存在着地域、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别。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教育行政方面、观念偏差、学校缺乏沟通、教师的工资待遇存在着城乡差别等。构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教育管理者要树立以教师流动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观,学校要有实打实的执行力,从改革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和建立农村教师、薄弱学校教师特殊津贴制度着手,全面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全员流动要成为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4.
学习投入是衡量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与学生的学习持续性、学业满意度、学习绩效以及学业完成情况高度相关。近年来我国学者围绕学习投入的研究增长迅速,但研究内容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国外在学习投入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其在多情境下进行的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可以为我国学者提供更多的实践参考。利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国外近十年的实证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1)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主要涉及教育学、医学和语言学三个学科领域,研究场景主要包括传统课堂、游戏化课堂以及在线学习,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研究方法则以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为主;(2)学习投入的概念框架复杂多元,包含学生在学业上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投入;(3)学习投入的指标体系相对宽泛,为不同情境下学习投入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4)影响因素是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的关注重点,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以及同伴等;(5)学习投入的测量仍以自我报告和编码等传统方式为主,基于多模态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预测与评价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我国学者在开展学习投入实证研究时,需注重概念的情境化、指标的多维化、场景的多样化、结构的多元化以及数据的多源化,加强学习投入实证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5.
16.
万怡 《教育与经济》2021,37(3):88-96
基于场域、惯习和资本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乡村易流动的中青年教师与非流动的老年教师群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乡村中青年教师流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从场域角度分析,他们所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不同;从惯习角度分析,与传统美德和等级观念淡化相关;从资本角度分析,中青年教师流动以实现资本积累与再生产为诉求.实现城乡场域深度融合、培养教师乡土情怀、引入分层激励机制、实现双向轮岗交流,是解决乡村教师流失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徐红  董泽芳 《教育科学》2020,36(1):43-50
乡村教师既是乡村教育的第一资源,又是乡村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根基,更是助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加大乡村教师问题研究的力度,产出更多有助于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委实重要。目前,尽管我国有关乡村教师问题的研究成果既日渐丰硕又仍呈竞相攀升之势,但因其缺乏科学、合理的研究范式与方法论来规范、指引而致使其中能够真正有效指导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的成果相当匮乏,为此,加强乡村教师问题研究的"元研究"十分必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可以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在乡村教师问题研究上积累的相应经验。审视发现,研究目标突出集中性、研究内容彰显微观性、研究方法凸显实证性、研究视角呈现多元性、研究成果突显操作性,是上述教育发达国家研究乡村教师问题时集中体现出来的研究特点。显然,深化研究主题、重视微观研究、拓展研究视角、加强实证分析、注重成果应用,是我国未来开展乡村教师问题研究时可以从中获得的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新时代我国西部乡村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对我国西部2332名乡村教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时代乡村教师工作价值取向呈"后设取向"和"有意义工作"的特征,且不同群体乡村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在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上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另外,乡村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受福利待遇、发展前景、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作意义及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加强乡村教师的乡土底色教育和身份认同教育,打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成长空间,以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强化乡村教师的"有意义工作"特征,促进乡村教师工作价值取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国家为了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保证优质资源的共享,引导教师的合理流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回顾"十一五"期间城乡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对其进行科学的政策分析,有助于总结城乡教师流动政策经验和教训,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20.
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内在动力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来自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教师的需要主要包括物质需要;精神文化需要;创造和成就需要;自尊和荣誉需要。大学教师的工资与福利等经济因素,学术组织文化、学术环境和学科忠诚等文化因素,学术劳动力市场和家庭因素等社会因素将影响到大学教师的横向与纵向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