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凡凡  刘宗元 《传媒》2018,(15):70-7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中的广告植入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广告品牌热度、知名度的提升以及观众好感度的增加提供了途径.网络综艺节目的广告植入形式多种多样,但商品广告与节目在内容上的契合度以及与节目自身基调的一致性是将广告信息传递给受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梦欣 《今传媒》2020,28(1):124-12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观看网络视频的人越来越多,网络综艺节目也成为网络视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综艺节目自然而然地成为广告播出的一个重要平台,其中植入的广告不断地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主要以几部热门网络综艺节目为例,对网络综艺节目中的广告植入方式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植入广告的表现方式,包括单纯的画面广告以及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植入广告;其次文章针对不同形式的植入广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综艺节目中植入的广告发展趋势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综艺节目不断发展,在传统电视媒体平台和网络平台,实现了更为全面的双向互动式发展,在节目中植入广告也成为了节目创收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综艺节目中植入式广告形式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影响综艺节目植入式广告效果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对不同节目案例进行分析的方式,提出了综艺节目植入式广告的创新升级策略,希望能为该领域关注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面对电视观众流失、广告投放份额减少等问题,传统电视媒体加快了自我调整与革新的步伐,不断优化节目运营方式。河北卫视综艺节目《小强来了》探索出了一条电视综艺节目运营的成功路径:节目主动借力新媒体,创新内容,实现跨屏联动;拓宽运营渠道,组建脱口秀联盟,实现多屏共振;集中媒体资源,创新广告形式,赋能广告运营。  相似文献   

5.
网络脱口秀综艺节目《吐槽大会》在传统脱口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作出新的节目形式以及节目内容,透过"吐槽"的方式传递特殊的减压方式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深受观众喜爱.本文以《吐槽大会》为例,对其节目的创新特征、节目内容的设置、节目的"叙说"元素以及节目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栾涛  张晓铭 《青年记者》2017,(15):88-89
2016年,网络综艺节目TOP10中有4档是脱口秀节目,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脱口秀节目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成为综艺节目中的新宠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得到变现,并且有机会成为自媒体时代下一阶段的主流节目形式. 2016年,最火的自媒体人当数papi酱.papi酱的“火”是基于Web2.0时代由用户主导而产生内容的互联网模式,她的确能生成一个好的IP.“中戏科班出身的papi酱,具备许多网红不具备的专业能力,在内容创作上也有其独到之处.”①同时,她也区别于其他自媒体的创作团队,其他成熟的自媒体脱口秀团队是较为庞大的,而她只身一人在短时间内聚集了相当庞大的粉丝团.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内容分析法对papi酱的视频做详细的分析,并与其他自媒体脱口秀做对比,总结其中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同时,试就最新的研究成果,分析一下自媒体脱口秀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7.
刘凯 《传媒》2015,(19):72-7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商品的广告宣传手段已从传统方式向多屏、多类型节目植入的形式转变.本文结合前段时间热播的综艺节目《花儿与少年第二季》为例,分析"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综艺节目广告的植入模式、传播效果及受众细分等问题,并对"交互式"的广告植入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植入广告的品牌传播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植入广告以一种精准高效的传播形式出现,并受到广告品牌商的青睐.有关植入广告的研究大多立足于电影、电视剧、社交网络等,关于网络综艺节目中植入广告的研究很少.文章以国内网络综艺节目为视角,剖析植入广告品牌的传播渠道,探索植入广告的品牌传播效应,为推进植入广告品牌传播提供依据,使植入广告逐步成为品牌传播的利器.  相似文献   

9.
《吐槽大会》节目自开播以来大受观众喜爱,节目的背后涉及节目组独具慧眼的选人、精准而独到的吐槽策略与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吐槽大会》的成功有助于喜剧脱口秀节目的本土化发展,并为中国综艺节目建立与维持"公众—组织"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董海颖 《传媒》2017,(23):66-67
传统的植入广告能够通过隐蔽、巧妙的手段将商品信息传递给受众.随着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玩具思维"的流行,植入广告也适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近两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和《火星情报局》让观众突然对植入广告大呼过瘾,让广告商对节目的广告投放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针对这些较为成功的植入广告策略进行分析,能够为植入广告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喜剧电视综艺节目经过2014年昙花一现的"井喷式"爆发,至今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数量与其他种类综艺节目基本持平,节目类型也以真人秀型为主。中国喜剧真人秀节目中是否也会出现"现象级"节目?成功与不足有哪些?本文以《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为主要案例,对中国喜剧真人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路径进行了一定的思索。  相似文献   

12.
《欢乐喜剧人》是我国首档大型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由东方卫视、欢乐传媒与华录百纳共同打造.《欢乐喜剧人》第二季12期节目网络播放量超过10亿,蝉联12周冠军,它的播出使我们迎来新媒体时代的全民大狂欢.作为一档“后现象级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不仅给观众带来身心的放松、愉悦,也给当下纷繁芜杂的电视综艺节目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谭亚玥  姜雯 《视听》2022,(3):26-28
近年来,以《脱口秀大会》为代表的喜剧脱口秀类网络综艺节目迎来井喷式发展.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看,此类节目通过消解传统的话语权威、塑造荒诞的叙事风格和构建多维的交互空间,借助去中心化的人员组成、星素互动的表演形式、紧跟热点的话题选择、荒诞颠覆的赛制设计以及多屏联动的互动模式等,实现了与受众之间的高质量交互传播,在赋予年轻群...  相似文献   

14.
刘腾雪 《视听》2023,(9):80-83
《脱口秀大会》凭借内涵深刻的文本建构、独特新颖的节目形式以及借助各大传播平台的助力,成为一档现象级综艺节目。从节目话题、话语表达以及广告文案三个方面的文本特征来看,《脱口秀大会》契合了受众的解压心理、好奇心理,引发了受众的情感共振,但是也存在着文本内容同质化、娱乐化的现象。因此,要辩证地看待节目的文本内容,探索节目在文本方面行稳致远的成功路径。  相似文献   

15.
《喜剧总动员》是由浙江卫视携手欢乐传媒共同打造的原创季播喜剧竞演综艺节目.该节目自2016年9月10日播出以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支持和喜爱.通过观看节目,受众深刻体会到了喜剧的魅力.本文通过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深入剖析该节目的受众心理,进而指出节目的成功之处,为其他综艺节目的制播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相比电视综艺节目,网络综艺节目在内容形式、话语方式和商业定位上均有所不同.文章以网络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为例,通过狂欢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对节目的话题遴选、内容形态、主持嘉宾、后期包装、广告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节目的反讽、解构、消解、颠覆等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陈荷 《新闻世界》2020,(1):55-58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如火如荼,影响力日益提升。2019年,《乐队的夏天》以新颖的节目形式和极具爆点的互动话题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也让广告主赚得盆满钵满。一个成功的综艺节目离不开成功的广告营销方式,本文以《乐队的夏天》为例,通过对其广告营销策略的分析,提出提升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营销效果的策略,这对同类节目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如火如荼,影响力日益提升。2019年,《乐队的夏天》以新颖的节目形式和极具爆点的互动话题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也让广告主赚得盆满钵满。一个成功的综艺节目离不开成功的广告营销方式,本文以《乐队的夏天》为例,通过对其广告营销策略的分析,提出提升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营销效果的策略,这对同类节目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节目形象包含了文化内核、呈现方式、播出渠道、观众反馈等多方因素。群体脱口秀不是个人脱口秀的简单相加,而是群像基础上的形象共塑。群像与个体角色设定上的调和、群体成员间互动的内容与方式、网络播出渠道受众的多层次构成,共同塑造了群体脱口秀的形象。“表演”概念不仅包含了舞台表演艺术,也是对人类行为观察分析的一种视角。从“表演”角度切入,对群体脱口秀的角色定位、演员互动及受众参与等行为进行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呈现群体脱口秀形象的设定及达成全过程,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探讨网络节目文化的构成与呈现。  相似文献   

20.
《脱口秀大会》作为中国首档喜剧脱口秀大会竞技类节目深受大众喜爱,热度只增不减,时常进入大众视野。其成功的原因是多元的,但关键还是在于脱口秀演员的幽默语言能给人带来狂欢式的快乐。而修辞策略的运用是创造幽默语言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本文将《脱口秀大会》1—3季节目作为研究语料,选取其中现场受众反响最热烈和网络传播热度最高的“爆梗”,从修辞策略在语言表达中的使用分析其幽默机制。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同时让读者了解语言幽默的魅力,提升个人社交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