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学思想,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地方本科院校要把准高质量发展的要义,加强顶层设计与决策落实。结合邵阳学院发展实际,提出坚持“三为本”的发展理念,确立学校阶段性发展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六大工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走稳走实走好。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彰显出党中央对于青年一代的深切期望,阐明了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地位。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积极探索前行,不断改革创新,是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伟大业绩的基本要求,是巩固青年群众力量的重要保障,更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是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双一流”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杨富 《西藏教育》2023,(2):9-12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西藏高校必须深刻把握其中所蕴含的高质量思政课建设的必然要求、战略方向和重要内容,在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建设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建设高质量思政课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政课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和“大思政课”建设,发挥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培养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5.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是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水平和育人效果不断跃升的内在要求。在融入的要求上:一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采取全面的浸润式融入;二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进行分门别类的跟进式融入,包括补充性融入、拓展式融入、接续式融入;三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成果的重大意义进行延展式融入,在讲清来龙去脉的历史过程中延展创新的历史意义,在辨析概念命题的变化发展中延展创新的现实意义,在阐述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现实目的中延展创新的实践意义,在中外差异的对比中延展创新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本文首先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学校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其次,阐述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任务,并提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和评价策略;最后,进行汇集各方力量开展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学校美术教育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入高中思政课是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的题中之义。在高中思政课中,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熔铸为精神立意,形成精神立意导向课堂意动、课堂意动统领课堂灵动、课堂灵动促进学生心动、学生心动转向实践行动的“四动”课堂实践链,构筑链条式、精准式的党的二十大精神浸润式和滴灌式课堂。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前进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文章紧密结合本溪市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困境,解读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本溪高质量发展无疑是本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9.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全面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是融入焦点,必须聚焦党的二十大主题、新时代十年变革及里程碑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部署。在融入路径上,紧密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抓准“嵌入式”融点;注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时代新人为主线,把准“并联式”融线;重点把握从报告体系到教学体系、从报告逻辑到教学逻辑、从报告话语到教学话语的转化,铺准“全面式”融面。在由点到线再到面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使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曹雄伟 《江苏教育》2023,(45):24-26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学校党建工作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才能确保教育教学的方向正确,才能让党建强教、铸魂提质。常州市武进区教育系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强化理论、树立品牌、注重服务、回归育人,根植教育沃土,书写好基层党建文章。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精神蕴含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动教材。既要做好理论阐释,讲清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又要抓住重点内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踔厉奋发、砥砺奋斗”教育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入。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运用专题教学、设计制作思政微课等方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制定了以党建带动其他各类建设的措施。文章分析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主张通过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和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来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制定了以党建带动其他各类建设的措施.文章分析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主张通过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和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来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深入地阐述了科技、教育、人才、创新之间的逻辑关系,突出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优先性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任务,履行好教书育人基本职责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学生爱戴的“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好教师。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的继往开来、举旗定向和谋篇布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基于合肥师范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视角,从“认识维度”“具体工作”“路径选择”三个方面阐述了要坚定不移地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6.
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新格局,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其中两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和方法,坚持党的领导,突出系统设计是前提和保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需在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方面着力,统筹教材及课程体系建设是基础和根本;坚持问题导向,需在队伍建设方面用力,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是关键和依靠。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尝试从以课堂为核心、更新思政课话语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创新传播载体、加强考核检验等方面就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8.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教学内容更新要求以及价值目标的实现,要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融入高校思政课。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必须以“三个全面”、“五个牢牢把握”、“九个深刻领会”为基本遵循;必须根据每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所要融入的内容;必须以形成强大合力、加强集体备课、促进理论研究向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转化、丰富教学载体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彰显课程本质属性功能、推动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契合课程政治育人价值目标。在思政课教学中,要重点把握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在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规划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意义等内容,并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课堂。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在课程本质、教学内容及其价值目标上的契合性,决定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必然性。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应遵循系统性、学理性及实践性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着力建强教师主力军,用好课堂主渠道,奏响实践主旋律,搭建好学思用贯通平台,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