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希玲 《视听》2023,(10):123-126
2022年6月,抖音平台的“共创”功能上线,让多个创作者可以进行作品的共创。该功能给参与式创作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窗口,以人为媒介中心,加强了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联系与在场感,实现了沉浸式传播。在抖音“共创”作品创造的空间中,凸显出在网络生态环境下抖音共创作品的内容表达和技术赋能之下的传播特点与传播价值,让受众获得了情感、认知以及跨界的交往等层面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2.
唐湘成 《青年记者》2012,(17):24-25
心哩学中有一条重要的“情感共鸣”原则,它是指两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在日常行为和生括上产生了一种灵魂上的和精神的无限延展和沟通,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基本一致,达到配合默契的交往.在传播活动中,情感共鸣的实现对于整个传播过程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是衡量传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任何一个传播媒介都是以受众为传播对象并以实现对受众的有效传播为目的,只有受众理解并认同了报道的内容,在心理上产生了“共鸣”,才实现了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3.
一 浙江电视台《生活》栏目,是纪录手法拍摄普通老百姓生活故事的栏目。这个栏目从1995年8月开播到1999年底,历时四年多,共播出二百二十多期。观众收视率在社教类栏目中一直名列前茅。1998年被台里评为精品栏目。《生活》每一期三十分钟,三个小栏目,分别是:表现青年人的“边走边唱”,表现中年人的“一路风尘”和表现老年人的“踏遍青山”,  相似文献   

4.
裴小南,电影剪辑师,曾以《霸王别姬》获日本福冈“亚太国际电影节”最佳剪辑奖。作为陈凯歌的老搭档,从《黄土地》、《边走边唱》、《霸王别姬》到历经磨难的《风月》,多年的交往,他们在日常工作以及感情交流方面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默契。本文作者通过对裴小南的数番采访,记下了他对陈凯歌的印象、感受以及陈凯歌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马莹莹 《东南传播》2023,(8):125-128
线下淄博烧烤火爆,线上乡村网红的“云摆摊”直播以其独特的情感互动方式也吸引了大量网友,形成了游弋在网络里的烟火气。本文以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方法,探索乡村网红与受众的情感链接是如何达成的。研究发现,人本身的情感需求是促成这场直播仪式的内在动力,而直播的形态在其中发挥了补偿作用,借助于直播间的互动,达成了情感的流动;其次,乡村网红“在场”与“离场”的叙事文本相互耦合,通过“离场”的情感输送文本带来了受众的情感密集度较高的回应,从而达成了情感链条。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技术赋权下,在农村的人们通过视频来展演乡村生活,猎奇心理促使受众点开一个又一个的“土味”视频,网络迷因的快速复制与狂欢让“土味”视频实现裂变式传播,浓厚的乡土气息更易与受众产生亲密性,构建情感认同,“土味”视频成为了新的流量密码。为了使“土味”视频更好传播乡村文化,需要强调原生态,构建山清水秀的田园牧歌;平台和政府要进一步扶持新农人,鼓励内容创作;加强官民合作,形成和谐、多元的场域。  相似文献   

7.
黄维 《新闻天地》2011,(1):10-11
采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是两年前的事儿。初秋的某个早晨,我们一行四人驱车从长沙出发,边走边问。大约走了三个小时的路程,才抵达毛致用的家乡——岳阳县西冲村。在这里,乡亲们都喜欢管他叫“致爹”。  相似文献   

8.
本文剖析北京电台的音乐节目《边走边唱》主持人麦麦的主持风格,他在节目中活力四射的表现和节目本身的贴合度极高,赢得了很多普通听众和学界人士的好评。他的语言风格,主持方式对如今的广播节目主持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情”是艺术创作的生命。作为一种纪实性的形象艺术的电视新闻 ,能否达到“含情蓄意、情真意切”直接关系到电视画面的存在价值。(一 )情感 ,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电视画面中的情感表达 ,就是把新闻事件中的喜、怒、哀、乐和记者的情绪 ,经过选择 ,构图、捕捉、拍摄 ,以画面的形式传播给受众 ,从而影响受众的情绪和行为 ,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从欣赏心理看 ,情感有其重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说 ,它是受众观看的动力 ,有了情感 ,大脑皮层的视觉区域才会兴奋 ,进而促进观看。情感是沟通电视新闻与受众心理的桥梁 ,是联系记者与新…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凝聚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声生不息·港乐季》作为一档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音乐献礼节目,利用“情动机制”来激发受众的情感,打通传受双方的共通情感空间,形成融合统一的“情感共同体”。本文借用德勒兹等人的“情动”理论对综艺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节目一方面通过视听影像以及节目的巧妙设置来制造“情动之力”,另一方面通过“情动”来传递香港和内地一家亲的主流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情动主体”,受众的多重情感亦被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1.
最近,肯德基在英国播放的一个食品广告,因为广告代言人在广告中一边嚼食物,一边唱歌,有教唆儿童边吃边唱之嫌,遭到1671名观众投诉。而在此之前,箭牌口香糖的一则广告也受到860人投诉,该广告描述的是人和狗在一起吃口香糖。广告虽然是商家的一种付费宣传,但它与新闻节目、版面连为一体,对受众的引导作用不亚于新闻报道。广告中宣传  相似文献   

12.
《记者摇篮》2006,(4):39-39
记者应当怎样采访?收集哪些素材。实践看,不管采集的素材在下一步的写作中是否用得着,但在采访中一定要把新闻事实的“横向”和“纵向”搞清楚,这种采访法叫“十字法”:“横向”情况,就是要了解新闻事实的性质,规模、特点等。“纵向”情况就是要了解新闻事实的将来。例如,《珠穆朗玛峰边走边长》(新华社北京某年6月30日电)一文就是这样。首先介绍珠峰上升的情况和水平运动的“自选速度”(横向);接着写珠峰和青藏高原的形成(纵向);最后还介绍了发展趋势。这样,读者就能清楚地了解珠峰边走边长情况。非事件性新闻的情况更为复杂,尤其需要采访…  相似文献   

13.
传播者所服务的对象是极其复杂的群体,总称为“受众”。受众对传播者的新闻作品有所选择,取舍的标准也各有各的标尺。了解了这一点,传播者为受众服务才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人与人之间有共同性,受众都喜欢那些深入的、情感的、趣味的、形象的、带有悬念的和曲折起伏的新闻作品,为了达到这种心理效应.新闻写作者必然向自己的作品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潘悦 《视听》2023,(5):104-107
在加速社会背景下,《向往的生活》《奇遇人生》与《忘不了餐厅》等慢综艺通过情感叙事展现了空间、物界、行动、时间与自我的异化,实现了对加速社会的抵抗。以治愈心灵、情感疗愈为主打的慢综艺注重“当下”的情感体验,而不追求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刺激感官、传递信息的效果。慢综艺通过贯彻“慢”生活的理念,引导且满足了受众对于放慢生活节奏,享受“当下”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5.
打开今天的电视荧屏,各类谈话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据统计,全国有200多家电视台开办了谈话节目,而其中以关注情感为主题的谈话节目更是方兴未艾,称得上是又一道被争抢的“电视大餐”。但是在诸多情感类谈话节目中,真正走人生活激发起受众共鸣同时又拥有思想魅力并给电视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回味的并  相似文献   

16.
《边走边唱》——看青年人初涉人世 《一路风尘》——说中年人酸甜苦辣 《踏遍青山》——听老年人道古论今 这是浙江电视台《生活》栏目的三句主题词,这机敏、灵秀的人生三段论,包含着主创人员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栏目开播一年多来,它朴实、清新的风  相似文献   

17.
杨静 《新闻传播》2024,(3):109-111
在“暖新闻”话语实践中渗透着怎样的意识形态值得深入探究,如何运用新闻采编技术完成“暖新闻”情感延伸同样值得深入思考。因此,围绕“暖新闻”受众心理的同化机制展开分析,从“对话”“提问”“回忆”三个具象化的新闻话语实践视角,论证了“暖新闻”铺垫情感基调、映射生活现实、升华故事情感的作用。建议新闻采编注重“暖新闻”的情感延伸,新闻主题既要有故事更要有温度,新闻受众既要有同感更要有思考,新闻产品既要有画面更要有力量。从而发挥“暖新闻”的话语实践作用,通过心理同化给予受众不断加温的新闻情感,为讲好中国故事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被国民党军杀害于福建长汀。当年目睹这一悲壮场面的人这样描述说:瞿从容镇定地走出长汀的中山公园,边走边与同行者谈话。“信步至亭前,已见小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酌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高唱国际歌,酒毕徐步刑场。”他指着一处草坪,微笑着说:“此地很好!”然后盘膝而坐……  相似文献   

19.
君歌 《新闻天地》2007,(6):21-24
[新景新闻]2007年4月21日下午6点,“2007快乐男声”西安唱区预选赛节目录制快要结束时,一个叫杨沐的选手拿着吉他进来,他边弹边唱了一首英文歌曲,立刻征服了评委郑钧和张东。就在郑钧准备给他发“通关红领巾”的时候。评委杨二车娜姆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20.
谢清果  韦俊全 《现代传播》2024,(2):86-92+100
中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文化主体性觉醒与影视新技术赋能的双重加持下,不断实现着自身审美之塑新与言说之飞跃。文化类综艺节目“大爆”与“出圈”,不仅得益于视听方式、文化内容的创新,更在于其通过表层视听展演触达到受众深层情感与心理,实现社会的情感同频共振。同时,共情传播标示着人类传播学从以往聚焦客观理性逐渐关注到人的情感本位。鉴于此,亟待从共情传播的视角,透过对文化类综艺节目共情传播现象及其内在机制的探析,深入去探讨文化类综艺何以披文入情、以情动人,以期思索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