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了做”与“做中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学了做”是通过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做,它是把学生看成了解题的工具,放在完全被动的位置。而“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探究问题,它是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了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理解基本…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表达力”培养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数学语言的认知与理解,还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产生更多新颖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情境构建、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方面探究了培养和锻炼学生数学“表达力”的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科创教育作为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内容与特征的教育过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认识、理解科学技术并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创造的能力,是从小培养科创人才的重要途径“。创中学”是青少年科创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吸收杜威的“做中学”思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后迭代演进而来,倡导在创造中学会学习、在创造中学会创造,强调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和创新创造过程的统一。本文基于青少年科创教育“创中学”的概念及特征分析,借鉴国际创造力教育的典型经验和研究成果,尝试通过构建“创中学”综合课程设计的“双螺旋模型”“、创中学”学习过程的“飞轮模型”和基于“创中学”学习共同体的评价模型,创新科创教育的本土实践方式,助力党和国家科创人才早期培养。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实验中,通过丰富实验材料,拓展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为概念的建构提供有力的支撑,从根本上把握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既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又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整合和运用知识,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参与式的科学探究实验更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概念、整合知识、解决问题.本文以“小孔成像”的教学为例,设计了以“理解为核心,实验为手段,深度学习为目的”的参与式科学探究教学案例,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达到认知水平的高阶思维阶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懂”数学就意味着会“做”数学,“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即“做中学”.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是学生数学创造学习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引领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激发探索精神,从而引领学生走向“深度”的数学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自主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实效性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从思考中学,从交流中学,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的时候,我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导入。…  相似文献   

9.
几何画板”应用于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中,解决了“探究学习”的难点问题。创设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情境,其具体操作程序主要包括五个环节:问题情境,探究实验,表达交流,归纳猜想,分析验证。实验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增加;对数学知识理解水平、数学技能掌握水平、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态度与习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一节“一类导数恒成立问题的策略”公开课教学为例,提出了函数与导数单元的大概念,并在理解大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解题方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回归原点,逐步理解“导数是定量地研究函数局部性质的工具”,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实现深度学习,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大观念”是对数学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等的概括、提炼,能帮助学生把各种数学理解联系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研究者以“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的概念教学为例,将“大观念”植入课堂数学概念教学活动设计当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探讨反比例函数的研究路径,整体、关联开展数学学习研究活动,建构结构化的概念学习模式,在深度理解概念的同时,落实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做中学”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改革前沿之一,它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以教师为支持者和引导者,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亲历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科学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笔者将“做中学”理念引入到化学课外实验活动,以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个自由的氛围下、自由的空间里广泛地参与化学实践与科学探究,在“做中学”中求体验,在“做中学”中求发展,在“做中学”中求创新。笔者认为,将“做中学”理念引入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此,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实践与同行作分享。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阶段,课改改革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探究,使他们经历探究过程获取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知识、简单计算方法等,让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成为课改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实践出真知”,让学生通过“做中学”、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懂”数学就意味着会“做”数学,“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即“做中学”。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做,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建立“数学模型”就是要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时数学进行探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一、理解掌握建模概念及“数学模型”的含义;二、进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建模”的兴趣;三、掌握数学学科的本质,构建“数学模型”;四、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模型求解.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优化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从"做"到"想"的数学化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形成过程的理解,提升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愿望。  相似文献   

17.
钟虹 《福建教育》2023,(23):51-52
“变易图式”理论旨在引导学生在变化中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剥离”事物的非数学本质特征,准确理解数学概念。这样的把握事物本质属性的认知过程通常也是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8.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学生的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深度备课。文章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为例,提出了“解析实验逻辑,优化探究顺序;重视认知体验,改进导入活动;深入学科本质,厘清概念内涵;追寻概念本源,注重学科融合;反思实验方法,改进具体方案”等深度备课策略。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深度学习的出发点,借助学生提出的具有群体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问题解决之中,能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以“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为例,从“学生能批判性理解学习、学生能迁移与应用知识、学生的问题解决有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创新”这四个方面分析由学生提问引发的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薛群 《天津教育》2020,(7):124-125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等。其中“理解型”实验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探究型”实验有助于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深入探究,“验证型”实验有助于深刻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猜想。作为教师,要找准“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与“数学实验”连接点,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数学实验,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