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既是时代的晴雨表,更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人才,是实现两个百年梦想的生力军,增强其文化自信是赋予其智慧、德操、精神、理念,使其具有强大定力和高度自信。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意,也是高校强基固本之举;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认同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最深沉的内在动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本质源泉~([1])。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是否有文化自信的自觉意识,既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又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的表现、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三个维度来探析,力图能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理论自觉自信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理论素养。当代大学生的理论自觉自信首先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自信。"概论"课教学是促进当代大学生理论自觉自信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调研,较为全面把握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现状,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缺失的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原因,并深入探讨了培养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应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科学社会主义文化,切实提高文化自信.而党史学习教育中提出的学史增信,则为新时代大学生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根本遵循,这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感知力不足,对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学习不够、存在认知偏差,对西方外来文化的鉴别力不足和盲目认同,文化践行行为主动性和自觉性欠佳等,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必须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特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书院制教育理念注重人文教育的回归和重塑,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在书院制视域下,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增强社区育人功能,融文化教育于社会实践,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文化自信,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再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指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时代重任,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文化自信为切入点,在概述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策略,旨在说明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以期为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人才资源,培育其文化自信对坚定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构建文化强国具有积极意义。网络社交媒体改变了国民信息传递方式,对大学生文化自信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本文通过阐述文化自信特征、文化自信内容以及网络社交媒体的特征,探索网络社交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困境,最终提出网络社交媒体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校园贷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金融行业延伸至大学校园的一种新型借贷模式。近些年,不良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频发,严重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侵蚀校园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者,积极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校园贷的概念、特征、危害,并从文化层面探究不良校园贷成因,提出,以高校思政教育为中心,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延安精神在高校中的创造性转化,进而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决定着我国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取向,加强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的培养力度,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文化自信构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价值观自信在文化自信建设中的内涵与意义,探析高职院校价值观自信培养现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从其本质来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我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传承中形成了灿烂、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极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生机与活力的体现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中和创造者,帮助其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关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据此,本文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就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的选择试做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全球东西方文化交织渗透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本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内涵、本质和时代价值,提出增强价值观自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光辉而丰厚的文化典籍,它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先人们聪明才智的写照,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的传统基础。因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高校教师的历史责任。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在对大学生进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的同时,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的提出为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全方位、深层次地让当代大学生领会"四个自信"的实质与内涵,坚定做"四个自信"的践行者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本文从政策层面着手,结合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规范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关因素,使大学英语课堂得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国人文化自信、传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并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地方文化资源是填充其教育目标、教学过程的重要文化种类。同时若以文化传承的角度思考,在思政教育中融合地方资源文化不但能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也能在更加宏观的领域中实现对地方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传播。针对此,文章以分析地方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为首,对如何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政教育融合路径进行充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国家与民族的立身之基。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深刻阐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明确角色定位,保持民族自尊,避免陷入否定自我的误区,强化民族自信。高校应当以文化自信为契点,贯彻文化自信的要义,解析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意蕴,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情怀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课程。随着当前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与媒体形式的日益创新,近年来,自媒体正以蓬勃之势迅猛发展,深得广大高职大学生群体的喜爱。本文通过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就自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影响展开了调查,力求能够真实客观反映现状。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和媒介。另一方面,自媒体有着去中心化、泛娱乐化和逐利性特点,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的引导,极易导致高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塑造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9.
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可促进大学生良好精神状态的形成,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存在着明显的缺失,诸如现代国家主人翁意识淡化,民族文化认同感缺乏,公民人格修养的匮乏等。剖析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产生的根源,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制度保障、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学校教学、教育的改善和校园文化的发展以及大学生自主、自觉、自信,才能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进而有效弥补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不竭的精神动力源泉。研究基于中国当代体育事业文化发展趋势,借助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深入研究中国当代体育事业文化场域变化的内在原因。研究认为,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场域内,商业文化影响过度,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潮兴起,破坏了中国群众体育文化结构,影响了中国体育文化场域的正向发展。立足于中国文化自信构建的社会背景,提出重新界定体育价值,利用多元手段去“泡沫繁荣”,构建国内各阶层的体育自信力和文化自信力;基于历史和现实,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避免被西方虚无主义等价值观念侵蚀;强调体育文化之本质,弘扬中华体育文化之精神,培育大国竞技体育之自信等手段,试图摆脱负面体育文化趋势影响,在重构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文化场域的同时,再现当代中国的体育文化自信、体育大国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