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是铁艺的发源地,不论是在喧闹的法国巴黎,还是在幽静的奥地利小镇,千姿百态的铁艺招牌,构成了街道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望着那一款款古朴典雅、做工精细的铁艺招牌,你在赞叹工匠技术精湛的同时,也会深深感受到铁艺招牌独有的艺术魅力. 欧洲铁制品通常用于建筑领域.中世纪初期,铁艺多遵循古代罗马风格样式,典雅庄重为其艺术特点. 12世纪~13世纪初,铁艺以欧洲哥特式艺术为主流,造型华丽,色彩丰富且追求华美、鲜艳的效果.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化艺术中心从宫殿移向民众,铁艺装饰技艺日益精湛.17世纪欧洲铁艺在通用直线的同时开始强调线形的流动变化,具有繁复的装饰和华美厚重的效果,色彩华丽且用金色予以搭配协调.17世纪~18世纪铁艺装饰造型极尽繁琐,绚丽多彩,开始大量使用植物纹样.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7,(8):120-125
中国传统根艺茶几设计制作蕴含了"器以载道"的古典哲学思想。根艺茶几原物则所具有的天然木属性与人则高度契合,与人同气相求,是人则所追求的美,更是人内心品性的镜像反映。根艺茶几的新物则蕴含五行之德,其造型元素尽显曲中求全之美,整体形态呈现人文山水之意。根艺茶几蕴有的物则符合人的审美诉求,得以成器并承载了人的精神寄托与审美情趣。原物则与新物则是根艺茶几完成器以载道使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由其衍生出的传统室内造型设计也在中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从使学生了解传统造型艺术风格,培养学生对传统造型的审美情趣和合理借鉴、融合现代造型的优点三个角度,对如何在中职室内设计教学中应用传统造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和阐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汉字既是中国文字,也是中国传统图形。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汉字的造型方法和表现方式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其符号化的识别特点符合今天时代的经济、市场需要。现代平面设计己经广泛地使用汉字作为视觉传达元素,将汉字独有的文化价值和形式意蕴与现代多元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方式进行完美的融合,进而推动中国的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码办公产品在现代办公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现代办公方式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在人类生存状态不断改善的今天,人们开始越来越追求高质量和高品位的生活,在办公中希望能够使用到美观的数码办公产品,它会使人们在工作中感到心情舒畅。数码办公产品造型的艺术性是通过其形、色、质等造型元素的合理运用来实现的,应体现出时代美学与设计特征。  相似文献   

6.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作为现代设计中极其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我们应该去研究与认识它,将其与时代精神融合起来.发掘出更多的造型方法,如何在现代设计中更深入地、恰当的利用汉字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历史内涵较为丰富.随着历史的变迁,给现代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而独有的汉字文化就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汉字承载着悠久的中国历史和古人的才学,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汉字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流传,造就了它与身俱来的艺术特性.因而在当代标志设计中利用它替代了许多的造型元素,从而展现出不一样的东方魅力.伴随着社会的改变,汉字文化将以特有的艺术天性,弘扬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年代精神相融合,创作出即蕴含民族文化又富有时代感的汉字标志设计.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建设日益被被重视的今天,以铜资源开发与加工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应积极挖掘青铜文化美学内涵,发展青铜文化产业,实现青铜文化美学价值的当代转换,推动城市生态健康发展,提升城市形象. 具体途径有:借鉴青铜纹饰造型,凸显艺术产品中的"中国印";铸造青铜雕塑,打造城市景观;发掘青铜文化内涵,培育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9.
王鹤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2):120-121
工业设计是一门以产品设计为主要设计对象的综合性学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和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确立产品多角度的、先进的技术使产品与艺术高度和谐统一。因此,在教授和学习这门学科时不能只注重其中某一分支学科来设计产品造型,而应从激发创新意识和动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个性等方面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金属材质具有自身的特性,在雕塑创作中,随着表现形式的转换,即便是同一种材质也会具有多重性格,它会向我们提供这样或那样的可能性甚至使我们无所顾忌。从造型的角度来说,金属材质呈现的形式可以是千姿百态的,其特性却是不变的,只是其承载的思想、观念以至审美趣味因作品或作者而异罢了。现代艺术之后,艺术家们对材质的可读性、材质自身的可塑性等进行了更深层面的挖掘与尝试,力图使其表达的意义更加宽广与深刻,形式更加丰富新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产品外型越来越向"流线型"方向发展,因此在整个CAD的建模过程中,自由曲面造型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同时,要求自由曲面的造型必需能够局部地自由加以变更,使其符合各式设计需求.结合曲面造型的工作实践,对利用NURBS进行曲面造型有关的理论与技巧和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化衍生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物质需求的特殊文化产品,在造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文化的传承、材料与工艺的优选,而且在文化衍生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文化形象设计和造型设计是两个重要环节和内容,需要分阶段逐步展开,使文化衍生产品造型设计结果更符合当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满族剪纸作为长白山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被广泛流传,它不仅具有承载着生活在这一地区人们繁衍生息的历史意义,也反映了满族人民对艺术的审美取向。满族剪纸以其单纯且质朴的形式语言不仅表达了其民族情怀,而且体现了鲜明的本土化和民族化特性,对于长白山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现代设计均起到着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文中主要立足传统与民间,以长白山地区为本课题研究的地域中心,试图探讨地域性的现代设计与传统满族剪纸中结构、色彩和抽象符号等造型语汇的相互融合与借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8,(71):180-181
本文以十二星座象征寓意为主题探讨创意设计和3D打印快速成型为目标,研究3D打印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实践。通过将艺术作品的创意设计表现和3D打印技术融合为一体的应用实践研究,解决构成艺术、产品设计造型、产品手绘技法及工程制图等理论知识与产品表现技能有效结合进行个性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创新表现,使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衔接,实现产品的精细化与个性化设计,达到产品设计与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产品形态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结合课程的目标与设计现状的需求,提出在延续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把产品语义学的造型思想与方法导入到产品形态课程当中。通过产品语义学把基础造型的方法与产品造型设计的方法贯通起来,从而使学生掌握产品创新造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探讨贵州三都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的基础上,从消费心理学理论出发,分析了过去以传统功能为主的马尾绣产品已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为实现马尾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与传承,必须让古老的马尾绣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与现代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对其重新构思或创新设计,使马尾绣在现代产品的应用中既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又满足崇尚和彰显个性的现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马尾绣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的关注,使其既能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又能为贵州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提出基于网络计算机辅助的产品造型设计系统的基本构成,就设计过程的总体构成及拟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对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形态设计和材料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产品造型设计,可在虚拟环境中使虚拟产品与人发生交互作用,实现设计过程中造型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实时评价,并利用网络环境直接面向消费者展示产品外观、性能,克服传统的表现手法的局限,减少了设计周期和费用,使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18.
《莆田学院学报》2017,(1):84-88
论述民国时期的字体设计是中国传统汉字艺术与西文字体设计理念在冲突与融合的语境中催生出的产物。其艺术形式受到当时特定文化语境的影响,造型之美的追求主要表现为书法字体、印刷字体以及变形字体等风格,该时期字体设计对现代字体设计也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郭晟楠 《中国教师》2014,(Z1):156-157
漆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各时期漆器造型都有各具特点,而现代漆器造型趋向简洁,文章就漆器简洁造型的原因、优势、价值进行探讨,通过当今市场对漆器的审美及实用性的需求、漆语言特性、工艺制作等三个方面的分析,认为漆器简洁造型符合现代审美与实用发展要求,因而在漆器设计教学中,教师也应更加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以简洁为主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在夏、商、周时期已进入青铜器制造的鼎盛时期,并且表现出兀立不群的艺术风貌,这与其独特的纹饰是分不开的.由于点、线、面自身特性所致,使得早期青铜器纹饰显示出高度的抽象性和表意性.视觉元素点、线、面在青铜艺术中被组合、重构成充分体现奴隶制社会精神面貌的新形象,与造型结合所产生的精神威慑力是任何艺术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