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秋克教授的《明代云南文学研究》,是我省地方文学史研究的又一项重要而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个性的成果。它以纵横兼顾、史论结合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创造性探索和重要贡献,其中有三个方面尤为引人注意:论证了明代云南文学的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使读者对明代云南作家群体之社会背景和创作特色一目了然;对南明的一批本土作家之生平行实和创作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古代蒙古族作家的汉文创作历元代、明代 ,直至清末 ,连绵七百多年 ,经久而未衰。本文援引丰赡的文献史料 ,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阐述了这一文学现象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在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勾勒了古代蒙古族作家汉文创作发展繁荣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寻根文学     
<正>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文学"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思潮,其特点一是寻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的自我,二是寻找作家的个性自我。从宏观上说,它表现为现实主义时期文学进程中一种必然的深化,表现为对  相似文献   

4.
温晓旭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3):25-29,38
元末明初的松江文学是一种以地域为界而又极具文化个性的文学现象。此地的文人群体是由松江本籍文人和流寓至松江的外籍文人构成,他们在创作上体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诗人感情的率直真实;诗学取向上的崇尚盛唐,内容上多为吟咏山水、写照社会、宴饮唱和。其发展与社会背景有着紧密联系,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而元明之际的松江文学对明代文学亦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代初年,江西刘崧为代表的西江派影响了明代的翰林院作家。江西籍作家成为有明一代翰林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西江派成为庙堂文学的机缘,在于杨士奇成为内阁重臣,长期主持文坛,影响一时的创作风尚,培养大批作家,在文学上形成多条衣钵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首先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作家。其次才是文学批评家的沈从文来说,他的文学批评更富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批评观点和原则上看,沈从文从创作实践出发。相对注重文学本体和创作主体的估衡;从他的批评本章身来说。又是一种再创作。其评论本身就富有很强的文学性;同时,在其文学批评中。读者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能够互通,主要的理论根据是趋同的人道原则、创作主体自觉、文化的承传性和审美文本的永恒因素;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的根本的、决定的互通点则是人本主义思潮铸就的作家主体的以人为本的艺术思维范式,它为中国文学史营造了先秦、魏晋、明代、“五四”、“新时期”等五个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相互并举的艺术时代;人本艺术思维范式之所以卓有成效地创构了具有审美现代性的文学作品,就在于它从创作选材、美学发现、艺术构思、形象塑造上所体现出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是伟大的作家,他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有所贡献。从文学观看,沈从文坚持的是文学的审美特性和独立品格;从批评方法看,沈从文注重对作家创作风格的把握,并用比较的方法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从批评态度看,沈从文提倡诚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时下,严肃文学正面临着严竣的考验,创作被冷落,文学期刊和文艺出版陷入困境。从这些大体的外部环境上看,需要全社会的呼吁,全民族的关怀和重视,需要更艰难地期待文化市场的成熟。从内部环境上看,文学真正的危机在于矢志于严肃文学的作家受到挑战,这不仅需要文学本体的重新整合,尤其需要文人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甘于寂寞而矢志不移.守清贫而不失其节.真正把文学奉为自己的生命.清廉终身。文学刊物也当与文学作者  相似文献   

10.
对文艺这种精神产品作心理学观:从创作发端看,一切生活现象只有变成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的心理现象才有可能变成文学现象;从创作过程看,它们是一个诸多心理机制和功能综合发挥的心理活动过程;从创作结果看,最后呈现出的是艺术化了的审美心理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中原文化和故乡经历是河南作家的宝贵写作资源。从故乡寻求写作资源,自然形成了河南文学浓重的地域性文本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河南作家大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写作材料,又往往"拘于实",这样就形成了大量自传体作品;第二,在河南文学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对地方风俗的描写,彰显了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代山东境内,主要有两纵一横三条驿路。在这几条驿路的两侧及邻近地区,不仅具有丰厚的前代文化积淀,当代文化也得到迅速发展。静态的文化积淀和动态的文化繁荣直接促发了明代山东文学的大发展。驿路文化是作家得以产生的沃土;诸如《水浒传》、《金瓶梅》这样的作品也于此得以孕育;驿路风物是作家歌咏的对象。因为驿路文化以传统积淀为主,所以它对明代山东文学的负面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13.
仡佬族作家创作是多民族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构多民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仡佬族民间民俗风情文化以民族记忆的形式进入到作家文学。在认真解读其创作及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对仡佬族作家个案分析,试图从整体上对新时期以来仡佬族作家创作提供一套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而体现出对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代文化中心扎根江南,北方本土文学逐渐衰落。然而,开封府由于特殊的经济文化原因,三百年间作家辈出,成为明代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明代北方文学的衰落状况进行数据描述,详细考证了开封府的作家数量、质量,并揭示出开封府作家辈出的深层次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东方现代“流散文学”是20世纪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现象,体现了现代化、全球化过程中东方社会文化多元发展和艰难选择的一个侧面。东方现代“流散文学”表现出不同于古代“流散文学”的特点:规模和影响远胜于古代;不再对异质文化充满新奇感和紧张感。将索因卡当作“后殖民主义作家”的代表,已是学界的共识,但从东方现代“流散文学”的谱系中来考察索因卡,我们认为他是现代非洲典型的流散作家,既有穿梭于本土与西方的生命体验和文化感受,也有非洲作家“本土流散”的深刻体悟,更有创作中文化身份问题的思考。不同于一般流散作家具有的身份困惑和焦虑,索因卡更多地认同异质文化的融合和人类的进步与自由,从东方现代“流散文学”的视角能更好地揭示索因卡文学世界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在进入新时期以后,由于政治乌托邦神话的破灭,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制约逐渐减弱,作家关注社会生活不再是单一的政治视角,可以从文化、哲学、美学等不同视点来观照现实生活,新时期文学由此摆脱了“一元”.走向“多元”。虽然新时期文学可以列举许多特点,但从宏观上来看,“世俗化”是新时期文学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有多种成因。主要表现为文化渊源、文学传统、现实状况以及作家创作心理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16,(4):13-17
温斌教授的著作《民族文化交融与元代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以元代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为研究对象,从民族文化交融的角度切入文学历史,在对史料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交融与元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刻、全面的论述。作者对民族文化史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关系的研究,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灿烂面貌,而且其分析的元代民族文化交融对当今中国的统一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黎族作家文学起步于进入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历经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至今三个阶段,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但从整体上看,在对本民族社会生活的描写以及文化思考方面还比较单薄,创作的艺术技巧方面也普遍有待提高;存在这些不足,除了基础的薄弱外,缺乏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仫佬族文学创作,虽然其作家文学发展史并不长,但新时期以来仫佬族文学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诗歌创作有新突破,小说创作发展迅猛,散文创作引人注目,仫佬剧创作成就丰硕。仫佬族文学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创作数量不断增多,形成具有多元文化审美意识的文学群体,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东北文学具有鲜明的地缘特点,因为地处边疆、多民族聚居,又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该文分析东北作家苏和巴鲁创作,并通过作品辨析其创作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