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邵静怡 《视听》2022,(3):37-39
在乡村居民主观传播和乡村文化建设客观推动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短视频成为乡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形成了反映乡村振兴的媒介景观.乡村居民是短视频内容的重要创作主体,他们大多基于乡村景观、技能展现和情感传递三个方面,制作出极具乡村特色且风格多样的文化作品.乡土文化短视频的传播面临着同质化严重、内容浅层化、追逐流量而忽视质量等困...  相似文献   

2.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已全面融入农村生活,并与乡土文化表现出密切的关系。乡村生活和乡土环境在短视频中被“围观”和“展示”,短视频成为乡土文化呈现的重要平台,在短视频所建构的虚拟社群关系网络中,短视频生产与乡土文化生产相互建构,地方性知识在互构实践中实现了扩散与重构,乡土认同嵌入媒介逻辑,以短视频的方式推动乡土文化建构和认同,助力数字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赵洁 《东南传播》2022,(5):113-116
与当下流行于社交媒体中乡村青年展现乡土特色的文化不同,大理石龙村白族青年女性通过微信等媒介实践表现出选择性地筛选乡村景观,或对乡村景观进行媒介技术性处理等现象。本文认为此现象是白族青年女性在技术可供性、主体意识和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对乡村景观进行媒介技术再构的结果,是乡村白族青年女性涉足媒介技术场域之中重塑自我以及重构自我与乡村关系的网络实践。  相似文献   

4.
《山水间的家》是一档体验式文旅探访节目,通过聚焦中国美丽乡村的不同图景,结合文化旅游与乡村传播的双重叙事架构,建构了差异化明显且丰富多样的美丽乡村形象,生动诠释了乡村在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生的壮美蝶变。本文从节目呈现的乡村景观、乡民形象和乡土风情等方面进行阐述,讲述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形象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大背景下,乡土记忆类有声书层出不穷,为生于乡土却生活异乡的人们提供追忆场景。本研究通过漫游法深入有声书的田野,对有声书听众开展深度访谈,提出了有声书构建乡土记忆的三种路径:聆听乡土故事,储藏个体记忆;感受故乡风情,共享集体记忆;对比城乡生活,形成新型记忆。在此基础上,研究描绘了有声书建构乡土记忆的未来图景:建构扎根乡土的日常景观、打造具有共性的记忆标签、追寻时代特色的记忆景象、融合多重技术的沉浸场景。研究结果为留住乡愁和振兴乡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提出了人才振兴,不同素质的人才可以带动不同领域的发展。探究哪些人才来带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时,乡村旅游讲解员这一角色不可或缺。各方面优秀的乡村旅游讲解员在传递乡村文化、渲染乡土情怀、将乡土特色变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其人员素质高低也会对乡村各方面发展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直接或间接影响大众感悟乡土文化。研究其素质模型搭建及应用,将使乡村旅游讲解员的素质可供提升的空间更加具体可观。本文将从个人品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四个方面来搭建素质模型并对今后如何运用进行预测和探讨。坚持用人才素质的发展来提高乡村旅游的质量,促进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7.
乡村记忆档案与乡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历史的延续性、共建的需求性等理论渊源,二者融合发展机制包括内外因素驱动机制和互动作用机制。从优化管理体制、合理规划评估、运用科技手段、丰富合作形式、重视非遗档案等方面,提出乡村记忆档案与乡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通过与乡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充分挖掘乡村记忆档案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8.
郭桂萍崔瑀 《视听》2023,(9):110-113
乡村怀旧短视频通过乡村符号化景观对乡村生活进行重演,利用画面、声音、文字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乡村,唤起并重塑了人们脑海中的乡村记忆,引发了大众的乡愁。虽然大众能在乡村怀旧短视频制造的乡土记忆中获得暂时的精神放松以及乡愁的抒发,但媒介选择性地制造乡土记忆以及资本的过度介入,破坏了乡土记忆的真实性,使得乡村面临着被异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乡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性的一个文化范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推进我国乡土文化现代化的实践基础。短视频深度嵌入乡村生活,成为乡土文化重要的展示平台,乡土文化在其发展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转向。本文旨在探析在乡土文化面临消解、异化危机的现代化进程中,短视频的出现和嵌入给乡土文化的嬗变所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相似文献   

10.
杨矞  范周 《出版广角》2021,(19):37-40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以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引领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由于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目标的一致性、路径的相似性和功能的互补性,因此乡村文化融合发展可在坚持乡土性、系统性、时空观的原则下,通过理念、资源、产业、市场、技术等多维度统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相似文献   

11.
邵沛  郑欣 《传媒观察》2023,(7):72-78
随着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红色乡村作为特有的革命文化留存地,开始借助自身的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本文基于对浙北地区“J红村”的实地调研,从空间的三重维度分析乡村空间中红色文化和乡土记忆的保存和传播状况。研究发现,作为景区的红色乡村与现实的生活乡村之间目前尚未实现充分的有机融合,走向精细化的旅游开发有利于推进双重空间的融合,对村落的记忆存续和文化振兴有着积极意义。然而,景观化的外向特质使红色文化较难与乡村之间建立紧密的连接感,作为空间主体的乡民与土地的连接渐趋弱化,以此方式进行文化传承与记忆存续存在村民缺位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2.
宁晶  汤嘉艳 《视听》2024,(1):118-122
短视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从乡村文化振兴的视角来看,短视频这种数字新媒介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构传承空间、唤起集体记忆、推动文化自觉的作用,而政策、技术、媒介及资本构成短视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3.
郭攀梅铮 《视听》2023,(1):19-2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展现乡村多彩风貌,记录乡村生活,使乡村文化符号重回大众视野,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大批农民创作者以主动之姿参与乡村文化传播,促使短视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功能与价值进一步彰显,唤醒了村民主体性,建构了媒介文化场域,维系了共同的乡土价值。未来,需要打造多元主体传播矩阵,坚持内容优质化发展,拓展短视频服务功能,以此促进乡村文化发展新格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4.
电子传播时代,作为乡村媒介景观中直观有效的表达方式之一,以短视频为主的视觉文本已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传播路径。厘清目前短视频中乡村媒介景观的现状,明确景观化的动因,重塑短视频中的乡村媒介景观,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伟  张红霞 《图书馆》2023,(8):34-38
激活承扬和开新乡村传统孝文化的内生动力,对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新乡贤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道德性权威和乡土文化传承的内生性人才,在传统沿袭、政策推动、乡土情结等因素的感召下,自觉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对引领乡村社会风尚、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提升青少年精神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认为应从优化乡村文化环境、搭建服务平台、加强基层政治领导、发展乡村经济等方面入手,纾解新乡贤传承传统孝文化时面临的动力不足、参与制度不完善、乡村人文环境失衡等困境,以期更好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6.
高晓瑜  李开渝 《编辑之友》2022,(12):71-75+107
随着传播技术对时空限制的消解,原本依附于传统群体关系的乡村共同体逐渐瓦解。县级融媒体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先导力量和助推平台,已成为重建乡土社会公共性的着力点,通过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分散的村民个体在此重新聚合。文章从媒介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乡村共同体多重性表达的场域空间,实现在地与虚拟的双重共在,以及通过仪式性媒介时间的展演实现共时性连接。借由时空媒介化路径,县级融媒体着力构建一种新的交流模式与社会现实,推进治理路径从垂直到横向的转变,在主体间性不断重构的过程中连接乡村生活的多元主体,最终实现乡村共同体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王洋 《传媒》2023,(1):55-57
短视频在重构乡村文化、强化身份认同、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形成了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机制,但因主客体界限模糊消解话语权威、碎片化传播消解话语逻辑、同质化严重消解话语认同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文化的传播发展。为确保乡村文化传播中短视频逻辑进路的正确方向,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以质量为保障推进短视频优质输出和长效供给,以平台整合为依托拓宽传播渠道,通过主体、内容、平台的突破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核心驱动。  相似文献   

18.
乡村体育传播与乡村振兴具有凝聚人心、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推动乡村生态宜居和提升乡村乡风文明等重要作用。贵州黔东南州台盘村的“村BA”作为一项乡村篮球赛事得以广泛传播,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除了有新媒体和官方的助力外,重点在于打造了一条“互动仪式链”,广泛唤醒并激发了人们盼望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疫情结束后能够正常线下参赛观赛以及希望乡土文化回归等情感,并且在人们广泛的互动中满足了情感需求,增强了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徐丽 《兰台内外》2024,(8):79-81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的特殊使命。高校图书馆是我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推广传承的重要机构,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学科专长,对于重构和振兴乡村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语境下,波澜壮阔的乡村画卷在青年这一实践主体的参与下渐次展现,而包含搜索、展示、在场、归档[1]等在内的媒介实践恰成为青年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的重要环节。融于日常生活的媒介实践不仅深刻影响青年的思维程式与行动取径,也为青年重新嵌入乡土社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支点。基于此,青年媒介实践的内在逻辑及其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的原初意旨等成为亟待考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