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宁运河文化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杭运河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历史最为古老的运河之一,与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千百年来,人们在对京杭运河的开凿、治理与利用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即创造了运河文化。济宁运河文化是指运河文化在京杭运河济宁区的显现,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巨大的兼容性和时代的先进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为济宁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许多方面至今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河民俗的文化蕴义及其对当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民俗,作为运河沟通和漕运过程中由民众所创造的传承文化,是一个包容百川的文化体系,其脊梁是工商业文化,且强有力地呈现出一种“人定胜天”的气格精神。它对流经地旧民俗不断冲击,渐而呈一种互补汇融的状态,最终达到相互交会共处的结果。在水一方的运河民众首先创造着极其丰富的物质民俗,并伴生有精神民俗的奇伟壮观;同时呈现出鲜明的开放色彩,在重整大运河的今天,运河民俗文化为建设“大运河经济带”提供着可资借鉴的第一手材料和可待弘扬的精神;促进运河在高新科技条件下焕发青春;这笔珍贵资源还将为未来开辟一条风光绮丽的旅游热线。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运河文化”的概念,但见仁见智,缺乏共识和规范。《济宁运河文化》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该书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科学地界定了“运河文化”的概念,全方位多层面地展现了济宁运河文化丰富的内涵,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研究运河文化,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实现新时代的跨越,唱响运河文化,再创济宁辉煌,该书编辑出版的意义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阐述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入手,剖析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所具备的对接物质基础。认为:体验需求、资源共享、关联互补、产业链延伸是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协同发展的市场拓展路径、品牌引领路径、创意提升路径和项目带动路径,指出政府是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机制的有力保障。建议建立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政策激励、优化管理的政府推动机制和品牌塑造、产品创新、竞合互动、知识共享的企业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从古史传说时代的尧舜禹到清末民国时期,最重要的文化大变革有五个时期。一是尧舜到夏初时期制度、物质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大变革。二是商周之际思想文化的大变革。三是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制度、物质、习俗文化的全面大变革。四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思想文化的大变革,即佛教传入我国。五是清末民国时期思想、制度、物质、习俗文化的全面大变革。这些文化大变革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区域文化,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新时代,要把河洛文化研究上升到河洛学的高度,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复杂的思想体系来对待,才能更好地认识河洛文化。从区域范围与研究内容上来讲,河洛学是中原学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部分,是中原学桂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打造河洛学,研究解读好河洛文化,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台儿庄运河号子的产生、完善、鼎盛,以及它诸多艺术风格:独特的旋律织体和节奏;浓郁的乡土气息;别具一格的行腔和歌唱形式等,对研究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和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皖北戏曲是一种沿着大运河“游走”的文化,它们的产生、生存和发展无不受到大运河文化的滋润,“水路传播”的特征十分明显。大运河文化是一种极具兼容性的文化,皖北戏曲的内容与形式主要都是大运河两岸不同戏曲门类相互交融的结果。在当下传统地方戏曲总体不景气的文化困境中,把皖北戏曲的传承发展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关联起来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揭示大运河文化带文化载体建设的内涵扬州的基础上,分析扬州音乐创作与大运河文化带文化载体建设的关系,指出大运河文化带文化载体建设背景下扬州音乐创作的发展路径:政府投入和支持,鼓励业余创作,组织采风创作和专家讲座,利用媒介宣传。  相似文献   

10.
杨宗稷作为清末九疑琴派的创始人,不仅开苍劲坚实、清丽脱俗之琴风,他的琴学论著《琴学丛书》更是对古琴音乐理论作了突破性、创新性的架构.杨宗稷对琴学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其文化追求可以概括为重情、守真、求变.杨宗稷认为操琴是对个人性情的追求,是一条回归自然的途径和通道;弹琴意欲抱朴守真,保持心的本性;琴学要有开放创新的思维观念,要"与时迁移".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张摒弃“糟粕”的传统文化所带给企业的消极影响,倡导“精华”的传统文化,积极创新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2.
几千年来,文人诗词里有竹子,日常生活中总能看到各种竹制玩具和竹制生活品,文人诗词描述它的坚定的精神,日常生活中的竹制品趣味美观耐用,深受人们的喜爱。竹子在人们心中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形象,与我国的竹文化密切相关。竹文化源远流长,是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中国人民应该为此自豪并且学习竹文化精神,将其传承下去。竹文化研学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竹文化并向大众普及竹文化,让竹文化深入生活,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益处,师生应思考正确的探索和实践方式,让竹文化有效普及。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文旅融合作为大运河有效开发的重要方式,突显大运河文化特色,推动地区联动发展。扩大文旅融合产业链,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成为推进大运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大运河文旅融合开发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提出对策,创新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品牌价值,开展文化与科技融合下的文旅体验经济,开发利用地域文化,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促进大运河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大运河文化带苏东海洋文化区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地因千年海盐生产和运销活动成为大运河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因其滨海临河的特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盐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催生出的地方文化,对滨海城镇的形成、传统建筑形制和院落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宏观角度对苏东海洋文化区内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传统民居进行比较研究,从建筑的构造、形式、组群、细部特征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异同点,并探析该文化区民居建筑的共同点、形成原因以及与大运河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运河之都济宁,亦被誉称为“江北小苏州”,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有着与苏州相似的千姿百态的私家园林。明代中晚期已有40处,清代有增有减仍保持在40处左右,清未民初则锐减到20余处。私家园林荒圮增加,是随着运河兴衰而变化的,这反映出私家园林的修造乃至城市建设.是因了运河漕运、商贸业的发展繁盛而出现,并随着运河的兴衰而变迁的。它给近古济宁的城市环境增添了亮色,由此也折射出了运河文化深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大运河是新时期淮安依托历史打造新淮安的一张历史名片.要想在新时期寻突破、力创新,提升城市影响力,就要去探索大运河文化带塑造城市影响力的意义.分析阐释淮安大运河的发展现状以及研究意义,从内涵挖掘、媒体宣传、旅游开发以及遗存保护等角度提出具体实施措施.通过多角度探索提升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发展影响力的途径,打造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亮好淮安城市文化名片,讲好"运河之都"的运河文化内涵,建设更美、更富、更具人文气息的新淮安.  相似文献   

17.
周代文化是礼乐文化,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石。周代的礼乐文化与《诗》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诗》既是礼乐文化的产物,也是礼乐文化的载体。因此礼乐文化显性或隐性地观照着孔子的《诗》学观念,影响了孔子《诗》学观念的走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朝臣发起海运取代河运大讨论.主张恢复海运的大臣为能顺利实现海运漕粮,提出将元代废弃的胶莱运道加以修治,以发挥其济海运的功能.但是整修并没有全线贯通,还有分水岭30里没有开通,以致胶莱运河终因各种原因搁置而功败垂成.但是胶莱河道部分贯通确实也为当地民众带来了一定便利.  相似文献   

20.
歌剧《运河谣》是一部具有民族气蕴和现代审美情趣的歌剧新作,它以有别于西洋歌剧的中国歌剧意境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和喜爱。文章重点对《运河谣》中女主角"水红莲"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唱段演唱艺术技巧的处理、对《运河谣》中主要唱段演唱方法及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研究,旨在为中国歌剧在创作技巧、创作思维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