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清朝的河务管理体系是清朝官方政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清政府的统治意义重大。但由于河政腐败问题严重,尽管清政府对河防比较重视,也投入了不菲的河防费用,但黄河、淮河的水灾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日甚一日,尤其是淮河中下游地区的水利条件更趋恶化,并造成这一地区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相似文献   

2.
清代安康地区水灾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清代安康地区水灾发生频次的统计分析,探讨了该区水灾在清代的时空分布特征 ,以期为治理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安徽是清代水灾的重灾区之一,清代安徽的水灾频发周期大为缩短。而其在全省范围的分布也是极广的,大水过后必有大疫,水灾给清代安徽造成极严重的后果。本文试图分析清代安徽水灾的基本情况,概括其分布的时空特点。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潮州历史上水灾最为严重的时期,究其原因,固然有气候、地形、地势、降水等诸多自然因素,但很多人为因素也是造成水患严重的重要原因。该文从韩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事件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清代韩江水患严重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5.
人口、烷田和水灾是制约清代前期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三要素。三之间互为因果,形成了一种影响湖区经济的强大合力。清初盛世期间,人少地多,水灾影响小,洞庭湖区在全国保持着极其显赫的经济地位。进入嘉庆、道光后、人口、烷田之间矛盾日显,人多地少,水灾频繁,洞庭湖区的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经济发展渐趋停滞,显赫的经济地位日益衰变。  相似文献   

6.
清代顺治至嘉庆年间徐州地区黄河水灾成因与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顺治至嘉庆年间,徐州是黄河流经的重要地区,黄河的决口导致徐州水灾频繁发生.自然气候因素是导致黄河水灾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人为、社会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致使徐州地区的黄河水灾呈现出季节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不同时期水灾次数的变化也反映出国家水利政策和社会环境对水灾次数及水灾防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和战事人祸的交相煎逼,清代广西形成了流入城市的庞大灾民群体,对城市统治秩序形成巨大冲击.出于稳定社会秩序之需,城市当局积极启动救灾响应,动员政府、民间双重力量开展赈济活动,形成清代广西城市赈灾责任主体的多元化、官民力量耦合的赈灾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原地区水灾后开设的粥厂通常设在灾情严重、灾民集中的区域,主要救济对象为老弱妇孺与极贫灾民。粥厂资金以政府拨款为主,以官员捐廉、地方绅富捐助及社会组织劝募为补充。为杜绝流弊,地方政府因革损益,出台一系列章则办法,使粥厂运作更加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9.
1917年(民国六年),直隶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水灾。其中天津受灾程度最重,市区全部被淹,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灾难。认真总结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尤其是研究民国时期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影响,对今天应对自然灾害仍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潮州历史上水患最为严重的时期,而官方的赈济活动未能满足救灾的实际需要。由地方绅、商、民以及民间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组成的民间救济体系,以其及时性、多样性、公益性、持续性等特征,在清代潮州地方防灾抗灾及灾后赈济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赈的不足。从官方与民间救济力量的消长和互动,可以反映出清代地方社会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赈灾中的捐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在几次大的赈灾中举办捐纳,收捐实职,并将这种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这种举措的主要原因,一为灾荒的空前严重,二为清政府财政的日益支绌。作为一时的应急措施,在短时期内是行之有效的,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种措施对清政府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尤其是收捐实职,危害更大:其一,它使官场流品之滥达于极点;其二,使行贿受贿之风到处蔓延。同时,它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清政府的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元1644年,清八旗劲旅入关后,在全国各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进行驻防,形成八旗驻防制度。满城,即八旗兵的驻防城,也是八旗驻防兵及其眷属的居住地。从顺治初到乾隆末近一百四十余年陆续建成,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满城,与清代八旗驻防同兴衰相始终,它对于增强清政府的军防力量,加强行政统治,促进各驻防地的经济开发,以及文化的传承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清代满城所发挥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功能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3.
清代寿州城市形状呈方形,有四个城门;城内有17坊;城内街巷呈"四纵一横"主体布局;州署等主要公署集中在城中心一带;众多祭祀建筑散布于城内。从整体上看,清代寿州城中心区域街巷、建筑物的分布最为密集,城内靠近城墙区域建筑物、街巷稀少。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专制国家机器进一步完备和发达。在监察制度上,它创建了一套独特的监察体系,形成从整体到局部、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格局。清代监察制度吸取了前朝监察制度的经验,并在前朝监察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是谈及我国监察史的发展不可忽略的浓重一笔。对清代监察体系进行梳理并对其特点进行探析,思考其对现代监察制度的借鉴价值,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水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民国时期,贵州水灾发生频繁,这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导致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和巨大损失。对此,国民政府和贵州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对灾情进行救治,这对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水灾救治进行研究,总结出水灾救治的一系列办法,从而为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水灾救生包     
何凯 《中学科技》2008,(4):32-32
我设计的救生包,平常不用时折叠起来(如图1),当发生水灾时。充足气就成了一个可以漂在水面上的安全救生包(如图2)。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州县书吏是州县行政不可或缺的。州县书吏制度虽甚完善,但其州县实践与表达却不完全相符。书吏的类别和数量远超制度规定。书吏职责因房而异,各房内部分工合作,而各房之间由于利益存在职权之争。州县书吏由身家清白之良民充任,且有五年任期,但常常出现买卖和垄断现象。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水灾发生的特点,本文提出确定水灾风险区,并对风险区在不同频率的水灾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等项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抗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9.
清朝统一回疆后,在保留了该地区原先存在的伊斯兰法庭的同时,根据其统治需要,对此作了必要的调整,使之成为清朝回疆司法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促进了回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代是贵州城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相应地,城乡市场网络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本文根据诸多贵州地方史料中关于集场的记载,对清代贵州各地农村集贸市场发展概况、市场类型以及集市特点进行了阐述。这对今天贵州地方经济史的研究和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决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