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学森之问"是向中国高等教育界发出的振聋发聩的一问。"钱学森之问"与高等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实现了共鸣。而大学要培养出一流人才,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才能培养与品德培养、务实精神与理想情怀相结合、相融通,这种整合思维不但不失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道,而且是培养精英人才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一直在深深地考问我们。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说明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陷入了困境,我们必须深刻反思。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受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制约。要突破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困境,就应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先进教育模式,采取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探索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尊重高等教育规律,构建新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徐永 《考试周刊》2014,(48):120-121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科学巨星"钱学森之问",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乃至全体炎黄子孙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原因是复杂的,教育急功近利化是主要原因。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只有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最公平的教育,才是出人才的教育。虽然学生的天赋、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当前围绕考试指挥棒,很多学校开展的都是"千人一面"的教育,这妨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是关键。教育必须改革,从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学习方式、课程设置和对学生的评价理念开始。不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带有强烈的"师道尊严"色彩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现状,就谈不上创新的课堂;没有  相似文献   

4.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最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具有科技创新性人才"是我国教育界面对的重要难题之一,也是解决"钱学森之问"的关键.本文根据交通工程专业特点和行业发现趋势,开展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该研究的开展将确定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创造能力,达到培养具有科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提出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钱学森之问"、教育发展纲要的强调,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成为热议的话题,但是这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呼唤,要使大学能够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还必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教育问题不少,急功近利是一个普遍问题。教育是长期事业,是百年大计,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商业炒作对育人是祸害无穷的。解决急功近利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人才培养和管理的体制,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育人模式,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事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大量涌现的社会文化环境。以这两年轰动整个社会的"钱学森之问"来讲,钱学森提出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问题引起了上至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对高等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结合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张蕾 《考试周刊》2012,(93):154-155
本文具体探讨戏剧教育在高职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发现博大精深的戏剧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运用的情况与效果。在高职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戏剧教育已经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戏剧文化不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当中,戏剧教育不但可以令学生振奋民族精神,而且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即"812"工学结合导向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犹言在耳。"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面对"钱学森之问",教育者需要有担当的反思: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国家的崛起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而人才培养有赖于教育,只有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最公平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基础教育领域中,有为了实现教育理想不断尝试、坚持探索的践行者,其中不乏为培养创新人才的英才全人教育理论的推行者,有在学科教育中不断渗透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者。我们倡导教育公平,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学校里接受适合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就此,本刊专访了多年从事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研究的学者贺淑曼女士。  相似文献   

11.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一般包括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门类、培养方式等。尽管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比较和借鉴其它学校的培养模式是高校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二战后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工程人才的培养(比如IT人才的培养)举世瞩目。印度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大国,印度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印度工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级工程人才的培养,主要由印度理工学院(IITs)  相似文献   

12.
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依靠力量。如何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创新型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各方人士探讨和实践的重要问题。钱学森先生曾多次表示并直接提出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质疑,明确地指出了我国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也对我国今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机制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目标和期望。本文从"钱学森之问"基本论题的由来出发,深入分析"钱学森之问"问题实质,分别从国家政策导向、社会辅助配合、学校教育改革、学生主观努力等多个角度提出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为企业培养"银领"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但现有的"银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高校忽视学生实践,政府扶植力度过弱,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师执教能力不高等问题。针对目前企业对"银领"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从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政府扶持、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进一步研究我国高职教育"银领"人才的培养模式,既丰富了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理论,又对"银领"人才的培养提供些许借鉴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重庆交通大学"茅以升班"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实践中践行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构建了"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工程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课堂内外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与观念。邵阳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学校,属于"教学型"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27年的专科办学历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但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处于"跟从"阶段,课程设置也处于"拼盘"阶段,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展开了"地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企业化、个性化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长久优势,取决于科技进步的速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全国科学大会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向传统的大学专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钱伟长先生认为:人才应该德才兼备,教育应推进教学改革,不仅训练技能、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而钱伟长教育思想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略论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推进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深刻地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高职高专教育和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并通过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能力培养体系,指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完善技能鉴定,推行"双证书"制,是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青岛科技大学坚持在产学研合作中发现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逐步探索出一条"产学研协商定计划、产学研融合强能力、产学研转化育氛围"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师》2014,(Z2):191-192
<正>一、研究背景: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对"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进行正式界定,指出"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应用型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权威部门首次对应用性人才培养这一概念所下的官方定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不同亦或相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必将需要大量拥有东盟国家财经、贸易知识和较高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广西财经学院国家级"中国-东盟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基于这一需要,在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指引下,从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培养途径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综合+双外"区域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