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美国社会大变革需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这一教育思想。针对中国传统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出发,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二者看似仅是语序作了变化,但实际上,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本文比较了两种观点的相同点及不同之处,揭示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索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论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论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他把整个人生、整个社会都列入生活教育的范畴,这和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文试从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内涵和作用入手,分析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论对现实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主主义社会是杜威理论的社会,他把教育视为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重要工具。他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观战包括:培养民主主义社会的公民品格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是社会生活与人性发展的统一;理想的学校道德教育途径是现实生活、教法和课程三位一体。杜威的学校道德教育思想尽管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存在着阶级和时间的局限性,但其中仍不乏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威的学校探索是美国学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校实验和学校设想。杜威的学校实验和学校设想检验并论证了杜威的教育理论。杜威认为,传统学校与儿童生活相隔离,目的和内容之间缺乏有效联系,使儿童处于被动地位。现代学校作为整体教育的机构和作为整体生活的有机结合,是联接社会多方面生活的中心,是促进儿童成长的机构。学校改革的目的是使学校机构适应社会变化,与社会、与儿童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成为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杜威和陶行知在反对传统儿童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形成了他们各自的儿童教育观点,其核心是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儿童教育与生活和社会相联系。二者的儿童教育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本文主要是对二者的儿童教育观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也倍受人们的关注.在历史上,杜威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二者看似仅是语序作了变化,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本文比较了两个命题的相同点及不同之处,揭示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曾是杜威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教育"思想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通过对两位教育大师有关"生活教育"思想作对比分析,得出他们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更加透彻地学习到两位大师的教育思想,并能运用到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8.
9.
杜威学校改革思想是其学校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通过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提出了学校改革的基本设想。杜威认为,传统学校与儿童生活相隔离,教育目的和内容缺乏有效联系。现代学校作为整体教育机构和作为整体生活的有机结合,是联接社会多方面生活的中心,儿童在与多方面生活的联系中成长。杜威学校改革思想的核心是学校要参与社会的变革,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杜威的学校改革思想反映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公正是社会发展的理想愿景,教育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面对多元、差异的学生群体,社会公正是当前教育所面对的根本挑战之一.杜威将"民主主义"和"生长"结合,所提出的个人各种各样能力的解放、平等的发展机会等公正理念是解决当今教育中社会公正问题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杜威的社会公正思想被当今诸多进步学校所践行:秉持促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乡村社会之学校教育缺乏自我服务意识,一味追求为城市奉献少许人才的使命,这势必影响中国乡村社会之人的生活质量。因而可依靠变革乡村学校观念,培养乡村人的合作精神与自治精神,变革学校内部精神状况两大方面,来改变中国乡村社会之命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针对当时教育脱离实践的现状提出的。这一教育观点,对当前的幼儿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NIE工程,即“报纸教育工程”,这一工程由美国发起之后,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挪威、日本、瑞典、德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发展NIE的情况,希望我国能够吸取别国发展NIE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尽快使NIE工程普及开来。  相似文献   

14.
在老夫子居住的“逸少斋”坡下,穿过一片稻田,就是一片峡谷,谷地平淌着一条小溪,溪旁的田地和山坡上是一座长满松柏的树林子。文学组决定把它开辟出来,作为露天课堂。全部工程包括一条一百米长的道路,和一块约五十平方米的平地。同学们刨出树根、灌木、荆棘、铺出路基又在平地上安放石桌、石凳,就把这里定名“普希金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与社会控制沈阳师范学院韩冷毅关键词:学校教育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在社会主义中,社会成员总是要参加社会活动,这些活动把社会成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相互联系中社会成员通常表现出协作关系。社会成员的协作过程当中,形成了一种自然秩序,这种秩序是社会机...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流教育思潮和学校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体育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必然结果,是和谐教育的表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回顾,探讨了素质教育下学校体育思想变化的背景,从体育运动的物化、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的实质、和谐教育、重视学校体育校园文化等方面,解析了学校体育思想变化的必然性,并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思想进行了重新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一生创办和管理过多所学校,在其办学期间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学校管理思想,其中包括重视校长职责、一流教育家的"两种要素"、新教育的"新学校、新教员、新课程"思想、学生自治、勤俭办学以及注重与社会的沟通等重要内容。深入研究陶行知的校长观,进而从校长要加强自身领导力的修炼、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引领教育科研的提升三个方面对陶行知校长观进行再认识,对当前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因此他被誉称为“实用主义巨人”。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15年,他24岁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  相似文献   

19.
朱琼  孙士杰 《文教资料》2007,1(8):123-125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属时空论、场所论或范围论,是实现生活教育理论的途径。“社会即学校”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连,它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在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学习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对于课程资源方面的改革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威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的道德准则。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引导人性发展的过程,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知行合一的,应该是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纵观我国道德教育现状,学校道德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而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符合我国国情,我们应科学借鉴杜威的道德教育观点,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不断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