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学界对“副+名”结构的合法性一直就存在争论。目前,学术界对“副+名”结构的研究主要是给“副+名”结构以各种合理的解释。对“副+名”结构的语义、社会和修辞理据的探讨大大深化了对“副+名”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副+名"结构的社会与修辞理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群 《天中学刊》2007,22(1):85-88
对汉语“副 名”的研究经历了从静态描写到动态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副 名”结构逐渐得以广布的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和修辞方面的理据。社会的发展、心理趋向的推动、大众文化的流行等,为副名结构的大量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可能性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副名组合还具有语用修辞方面的优势和魅力,它是语言使用者由无意识地临时使用到逐渐有目的地特意选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部分名词从语义上含有形象意义和感情色彩意义,是实现“副+名”结构组合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程度副词含有的程度量的语义特征和名词的形象意义与感情意义含有的性质语义互相选择、互相匹配,最终实现“副+名”的成功组合。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副词+名词”结构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古代汉语的副名结构所涉副词主要为否定副词、范围副词和情态副词,名词主要为一般名词和专有名词;现代汉语所涉副词主要为程度副词,名词以抽象名词居多。古代汉语的副名结构所涉名词,在结构中体现了它的关涉性语义成分,表示属于事物本身的客观性内容,词义单一;现代汉语所涉名词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不但体现了汉语组合方式的灵活性和特殊性,也显示了汉语表达方式的经济性和多样性。副名结构在古代汉语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单一的信息,发展至现代汉语,所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且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具有适应现代需要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副+名”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认为“副+名”是名词性状特征显现的特殊方式,并试从名词性状特征显现情况和副词的作用两个方面探讨它存在的理据。阐明了“副+名”的语用价值。指出要以开放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对待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6.
同义反复,又叫同语、重言等,是一种特别的话语表达方式。从句法上看,其谓语动词一般使用BE,即“是”,整个表达结构为SVC,且主语与补语完全同形,在语用上却能传达各种含意,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下对汉语中名词性同义反复的典型结构“名词(短语)+是+名词(短语)”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进行探讨和解读,可说明语言和文化含性对构式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汉语“副 +名”组合的来源、实际使用时的条件、语言背景 ,特别是语用价值等进行分析 ,探讨该语言现象的内部构因及其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程度副语素+为/是"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历时、共时语料,对“程度副语素+为/是”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首先分析了“为”与“是”的历时演变过程及其与程度副语素的组合过程,并且比较了两者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接着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对组合中的程度副语素进行了可进入性分析,并且找到了程度副语素和“为”、“是”组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里,“动+名1+名2”这种结构形式,虽说早已存在,但它的大量出现还是近些年的事,尤其是新闻的标题用语。本文以新闻标题为出发点,从受事宾语句和非受事宾语句两方面分析讨论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语义、语法特征。揭示其简洁经济、突显焦点、均衡匀称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汉语“副 名”组合的来源、实际使用时的条件、语言背景,特别是语用价值等进行分析,探讨该语言现象的内部构图及其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实际运用的情况看,“被”族结构存在三种类型:“被+V”型、“被+A”型和“被+N”型,其中“被+A”和“被+N”是“被+V”的衍生形式。通过示例分析,“被”族结构的语义特征为词义上包含主动义,并具备明显的施动属性。而衍生结构中的“A”和“N”则通过临时动词化来取得“被”族结构的语义特征,从而实现其讽刺、嘲讽等语用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位数词“亿”能与量词“个”组合,构成“数词+个+亿”格式。基于对该结构语法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该结构可看作数量名结构,它在形式上略等于“数词+亿+名词/量词”,且造句功能与之一致。但不同的是,它多用于新闻语体,具有数值取整、“亿”义凝练、语气强调等特殊语用价值。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量词“个”的“个化”作用结果,另一方面与位数词“亿”本身凝练实化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3.
咸安方言中“把+NP+VP+上”结构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把”字句,有其确定的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 现 代 汉 语 的“副 + 名”格 式 进 行 分 类 分 析 。“副 + 名”仅 仅 是 语 序 上的 排 列 , 不 存 在 修 饰 关 系  相似文献   

15.
S+V+O直+O问是湖南湘语比较普遍的一种句式,具有极强的制约性和句式义。进入该结构的动词有条件限制的,以“给予”义动词为常见。来源上,可能是古语的遗留和语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术界就对副名结构这一现象进行争论,到现在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首先对副名结构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挖掘了这一结构形成的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原因,并就副名结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大+时间名词(的)”结构是汉语口语中常用的一种格式。本文将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大”及能进入这种结构的时间词进行分析,找出这种结构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构式语法的角度对英汉“V+NP”结构中论元成分的语义和语用差异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汉语NP在“V+NP”中不一定是受事标记.并说明这种结构可能对中国学生正确掌握英语动词短语搭配造成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看/瞧+D/NP+VP/AP+的”是一种表达主观情态的隐含“高程度”义构式,其构式义随着D/NP的会话角色改变而变化,而其语用功能也随D/NP的会话角色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但是当会话角色一致时,其语用功能体现出相应的一致性,而并非构式义与其一致,体现了构式在语用方面的“形式”与“功能”的配对.  相似文献   

20.
名词的内涵意义和副名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名词的词义角度出发,阐明了名词之所以能够与副词组合的原因,同时又从言语表达的效果这一方面分析了副名结构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