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高中的语文教育,使学生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现在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从而最终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相似文献   

2.
解志霞 《现代教育》2011,(Z1):58-58
中学生已接受十年左右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已接受十年左右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4.
正高中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多年的语文熏陶,对文学具备了初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学才情。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提高已有的"才情"能力,提升"才情"的蕴涵量,促进"才情"的创新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使学生成为具备丰富语文知识的人才。一、重中西思维优势兼容,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已接受十年左右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相似文献   

6.
王海 《甘肃教育》2020,(2):99-99
朗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语文教师最显功底和才情的事儿。但是当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误区,亟需指出并纠正。一、用媒体范读代替了教师的范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涌入课堂,教师的范读逐渐被"机读"代替,教师觉得自己读得没有专业人士好,羞于当面范读,又懒得去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于是干脆用多媒体代劳,这种现象已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的"两会"闭幕式上,习主席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文以载道,语文反映着人类社会的人情事理,表现着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学负有教书育人的重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育关系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文化熏陶人,以文化养人,以文化培育人"的文化教育内涵是知识、思维、方法、原与精神的凝聚。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语教育密不可分,语文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渠道:通过授业传授知识,教给方法;通过解惑以活跃思想,发展思维;通传道以认识原则,升华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引导健康个性,形成爱国情怀,奠定民族文化基础,语文教  相似文献   

9.
曹媛 《考试周刊》2013,(74):29-29
高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0年左右的语文,已经有了良好的语文基础,受到了文学的熏陶,在高中阶段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一个层次。文章探讨了高中语文中的"才情"与"创新"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严华银坚定地说自己是语文人。他的这一第一身份,让他充溢着使命感、责任感,在横溢才情的同时,又富有理性,始终坚守着语文教学改革的边界。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语文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递文化知识,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同时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重任,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的"束缚",焕发出特有的才情和灵气,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就围绕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充满爱的教材;语文教学,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发现爱的实践活动。要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守住民族的,捧上诚挚的,拾起严谨的,以爱导学,用爱实践,巧手串起语文教学的"珍珠链",努力为学生提供最优质、最炫美的精神大餐和文化服饰。首先,要串上最大的珍珠——民族博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教学要以民族为本,立足现实,面向世界,串上人文博爱这颗最大的珍珠,赋予语文教学更宽广的意义。要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3.
职业院校学生的语文才情如何创新和提升?如何提升和促进职教生语文才情的个性优化?本篇文章对其作出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浓厚的文化软实力。"著名学者刘国正曾说:"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汤胜 《学语文》2009,(4):36-36
在一片期待与紧张中,09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又如约与高三莘莘学子见面了,高考作文也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在语文试题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作文题了。这不仅是因为它占据了语文卷面40%的分值,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还因为它是高考学子才情和实力的体现和象征。  相似文献   

16.
<正>汉语文教育作为民族的母语教育,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负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饱蕴着独属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然而几十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育推行标准化考试,抛弃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性,忽视儿童的创造性,强调答案的标准化和客观性,将小学语文教学限定在死记硬背、重知识轻能力、重训练轻陶冶的狭小空间。笔者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提出"情景演绎—知识学习—发散想象"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是民族母语的教育,而母语记录着民族的情感经验,潜藏着民族的灵魂密码,搏动着民族的思维脉络.语言文字和民族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凝聚沉淀和氤氲化生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共同体现着民族的文化心理,折射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因此,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语文课程改革.要想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将改革深入下去,抓住语文教育的本质,体现母语教育的特色,必须深切把握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语文带给了学生什么?这个疑问也许是每个语文老师心灵的痛。面对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或有些麻木的眼睛,面对一篇篇足以使教师写作水平下降,且平淡苍白的作文,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深思。勿庸置疑,我们的语文教育作为民族的母语教育,它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负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包蕴着独属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智慧。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表现在文化方面,它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上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当然,知识,技术都非常必要,但是只有知识,技术而缺少…  相似文献   

19.
高楠  陈建平 《现代语文》2013,(6):143-145
"每一个学生都是语文天才。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他们的言语天性与个性、潜能与才情,让他们的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从而使他们找到归属感和尊严感。"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为每次布置作文教室里总会响起的哀怨声而苦恼时;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发现学生作文一篇不如一篇而叹息时;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因学生对我们呕心沥血批改的作文漠然置之而愤恨时,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面对潘新和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人生,是在赴一场悠长的约会。由于日常教学的"渐进"状态,我们的职业冲动会逐渐淡漠;然而,一部分幸运的语文教师,在冲出职业倦怠期后,以登山者的毅力和勇气最终攀至高峰,此时,语文教学呈现出"突进"状态。能够仰望星空的语文教师,每每以自己的才情和学生的智慧共同演绎生命之课后,总能获得美轮美奂的职业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