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一、公民社会的特点 1、公民社会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的社会 公民社会就必定尊重公民个人的尊严。并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某个政治目标为本,所有的政治目标都应当是从人的幸福生活、全面发展出发、服务于人的。  相似文献   

2.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向是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本论述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特征及其内容,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实际,提出当代中国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民教育的政治——文化范式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教育与国家政治契合一直是西方社会的传统,公民教育实质就是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从政治-文化角度探讨公民教育就应充分认识到公民文化对公民意识形成的重要性。在我国践行公民教育,政府应从集权过渡到放权,学校应从“政治”教育过渡到公民教育,公民则应从义务本位过渡到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人本视角与公民政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在本质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主体和谐,其理想境界是人的交互主体性和谐。因此,我国建构和谐社会,需要从政治上建构和谐的公民社会,促进公民政治主体性的提高,推行公民政治。由于公民政治的本质内容就是公民利益博弈、分配和满足的规则体系,所以,建构和谐的公民政治社会,又需要健全公民进行利益博弈的政治市场机制,发展公民社会自治,以实现社会利益的主体共享,达到以人为本的主体和谐。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冶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指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认识、社会权利和义务的了解、社会责任的认可,以及对实现自身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所采取的手段的理解。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造就社会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水平是社会建设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体现。推进我国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需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推进社会建设中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强化制度性建设以保障公民有效参与,从基层民主建设做起实现公民充分参与,是当前我国公民参与机制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并保持政治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带来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政治社会化对于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才能使我国公民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使社会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只有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才能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内容的主流政治化深入人心,有效抵制非主流政治化对政治稳定的消极影响;通过政治社会化,不断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公民掌握参与政治的实实在在的知识技能,从而有效促进权力运行和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8.
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中国NGO兴起的背景及发展趋势,并阐述了它们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的影响,尤其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公开化、公民自治、政府的廉洁与效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台湾民间组织成长迅速,形成了具有台湾特征的公民社会结构。由于采取了社会主导的放任型策略,台湾的公民社会在缓解经济衰退压力、促进社会民主、参与公共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政治秩序维持、政治文化塑造等方面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治博客对公民现代政治生活的介入,激发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善治”,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公开化、公民自治、公民社会的成长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政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我国政治领域的重要目标。本认为,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现代法律是对契约关系的确认。因而,政治明的实质是用法律来规范政党、政府和公民的活动,所以,政治明的要求是政党、政府和公民守法。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领域中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政府如何干预经济、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如果放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背景下来理解,更有助于把握其本质。通过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要保障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借助于国家的适当干预。国家在干预经济、干预市场时必须依法进行,在公权与私权之间达成适度的平衡,实现市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依据<政府论下篇>,洛克以政府的产生、政府的法治和内部分权原则、政府与政治社会的关系等为主要内容构建了自己的政府理论.洛克的政府理论既包含了合理、进步的一面,即为创建有限政府和保障消极自由提供了理论资源;又由于他难以驾驭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变迁而遭遇了理论困境,即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在政府产生问题上不具有解释力以及无法落实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14.
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究竟孰大孰小,一直是西方古典社会契约论者所探讨的核心命题,他们既有共识,也有鸿沟。目前,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随着对社会契约论研究的深入,主要出现了以洛克主张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模式”与霍布斯、卢梭主张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模式”之鸿沟。尽管各自的主张有所差异,但是相对于一种政治制度设计和理论体系构建而言,在政治现代化的当代都有着进步和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和谐社会理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不同学科的关注.从政治学的视域来看,和谐社会的构建必将对保持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推动政府转型、加强党对多元利益的社会整合以及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作为全社会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和公共权力的天然垄断者,是主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责任主要体现为五种具体形式:第一,政治责任,即政府必须履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任务;第二,法律责任,即政府建设、完善和维护法律权威的义务和责任;第三,行政责任,即政府履行其职能的义务并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负责;第四,道德责任,政府要对超出法律明文规定的社会价值负责;第五,生态责任,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也必然是政治文明,并以先进政治文化为价值取向的社会。当下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滞后,基层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盛行,封建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民主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阻碍了农村政治文化建构的进程,鉴于此,必须打造雄厚的基层政治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破除基层政权的衙门官僚作风,培育农民政治参与的意识,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素质等路径以促进农村政治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有限政府理论是发端于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从广义上来说,有限政府是在市场、政府、社会逐渐分离,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形成的。全文试图从政府权力的界定、运作和监督三个层面探讨构建一个与市场和社会相配套的有限政府。有限政府的建设就是政府权力必须从市场和社会生活领域逐渐撤出,培育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和具有自管理功能的公民社会,进而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9.
曲延春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1):13-16,20
政治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民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在国民革命中国共两党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国民革命还扩大了民众政治参与的广泛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但同时应当看到,国民革命后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府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新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社会中,财政供养率是衡量财政负担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财政供养率过高会浪费大量社会财富,从而影响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英国的政治传统,决定了都铎王朝较低的财政供养率。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使政府运行成本降低,使民众负担较轻,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为英国社会转型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