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钟书先生活了八十八岁。他生于一九一○年,大我十四岁。我荣幸地和他一起在一九四七年的上海挨一本只办了一期、名叫《同路人》杂志的骂。骂得很凶,很要命,说我们两个人在文化上做的事对人民有害,迟早是末路一条……钟书先生是有学问的人,底子厚,他有恃无恐;我不行,我出道才几年,受不了这种惊吓,觉得在上海混生活很不容易了,不应该受到这种蛮横的  相似文献   

2.
远方     
我从小生活在昆明,刚来上海的那段时间,我感到无助。走在上海的街道上,听着满大街的吴侬软语,感到格格不入。昆明的街道不算很宽,有很多绿树。上海呢,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在昆明我有很多朋友,可以爽朗地笑,可是到了上  相似文献   

3.
越是简单淳朴的日子越,让人怀念。小时候,常听阿姆说,上海的弄堂很窄,上海的小吃很诱人,上海的人很精明。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上海,旧,也温暖。于是,我常看着头顶的这片天,想,要是能在二十年前的那片土地上看二十多年前的天空,多好。可是,时间就像天上的阳光,过了,就回不来  相似文献   

4.
时间又溜走了两年多,而我却浑然不知。进入初中后,我该怎样生活,依然很迷茫。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在笑。有的人在哭,有的人在叹息,有的人在奋进。只是我,在笑靥停止、泪痕干涸时.收获的只是平淡。  相似文献   

5.
<正>心理学研究得出,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的坚持,如果能坚持361天,就能成为比较稳定的习惯。所以我很感谢拥有这段上海的学习生活经历,让我有机会在国际化的大都市感受和我之前截然相反的生活,并养成了不闯红绿灯、有序排队、爱阅读、爱计划、爱总结等如此多的良好习惯。在上海近一年的生活体验,给了我很多刻骨铭心的感受,一次次真实体验,让我认识到在上海学习的这段时间除了讲座和书本中学到的理论之外,那种真真切切的体验,才是最大的收获。以下是近一年的上海学习生活中,本人所得到的一些启发,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6.
距离     
<正>在上海生活了整整二十年,如果有人问我,上海人的人际关系中最典型的特点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距离。"前两天,《新民晚报》有一篇文章称上海是"契约之城",说得有点绝对,但不无道理。上海人特别讲究契约,有时候,契约是保持距离的有效偏方,契约把各方的位置界定得很理性很清楚,其本身就"暗示着请保持距离的潜台词"。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大相径庭,上海人通常不要求别人信任,他们在人际交往和商业行  相似文献   

7.
先谈谈这次来到上海,对上海的印象如何吧?有没有品尝美食呢?刘仁英.以前看过很多中国的电影,所以对上海的印象都是电影中的那些,这次来到上海,我发现上海真的非常繁华,风景也很漂亮,虽然因为时间关系秘殳有吃到多少上海的美食,不过我知道上海的小笼包和大闸蟹很好吃,我很想去尝一尝。  相似文献   

8.
朋友,珍重     
王安雯:半个学年已经过去了,在家乡上学的我很开心,很愉快。你在上海生活得愉快吗?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我觉得我考得挺理想的,在上海你被分到哪个班了,和高婷一个班吗?  相似文献   

9.
阿拉上海     
上海话中的我们或我叫阿拉,上海人在谈论想法或介绍上海时,阿拉上海或阿拉上海人总是喜欢放在话首。今天,上海人一定够忙乎的,要不停地阿拉来阿拉去,向世界推荐上海,介绍中国。上海这些年发展很快,现又正办世博会。世博园很有创意,上海打扮也很漂  相似文献   

10.
停机     
开学已有一个星期了,上海的冬日阳光仍然很灿烂。听说老家已经冷了,人们都穿上了厚棉衣。虽然我的生活像这里的天气一样温暖,但我还是会忍不住怀念我老家的朋友W。暑假回去,我们一直没见面,他去日本旅游了。半年时间不曾交谈,这是我们相交多年来分别时间最长的一次。  相似文献   

11.
窗外的世界     
几年前我作为知青子女返回上海,住在常见的石库门房子里,左邻右舍都是上海人。我自然而然地认为我那间小屋窗外的世界便是上海。于是,我坐在窗前用眼睛、耳朵去认识上海。但上海给我的第一印象很不好。上海的马路狭窄,老是堵车;上海的住房条件很差,往往一家几代人挤在一间房里;上海人的火气很大,常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吵一场。上海人的坏习惯很多;抢占住房公用部位,乱扔垃圾,坐车不  相似文献   

12.
话上海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话,不好懂,但很好听。刚到上海时听上海人说话成了我一大爱好。为了听上海话我曾坐公共汽车从起点坐到终点,然后再从终点坐到起点。那时公共汽车票很便宜,五分钱可以坐好几站,在车上很容易听到纯正的上海话。感觉最好听的是中学生,尤其是女生,她们谈话内容很实在,不带有任何功利和目的,只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有时也议论起自己的家庭,“阿拉爸那伦那伦,阿拉娘那伦那伦”,听上去很亲切很温馨。说心里话,我渐渐地爱上上海,也是因为上海话好听的缘故。我在上海学会说英语、日语,但不会说上海话。我觉得学上海话比学外语难。…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篇随笔式的文章,它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历如实写来,却写得很用心,也很有见地。作者写的是上海的文化生活,这里主要指休闲生活。作者用心观察上海人的休闲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与生活     
王纪铨 《新读写》2014,(10):7-7
很喜欢上海书展“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主题。不仅是因为和众多申城市民一样,一年一度的书展已成了我生活中的精神文化盛宴,还因为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读书与生活的确是无法分开的。  相似文献   

15.
我在上海生活五十多年,见证了这个城市经历过的几个时代。苏东坡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有道理。要一个上海人介绍或者评说上海,有点困难,难免偏颇或者以偏概全。生活在这个大都市中,如一片落叶飘荡于森林,如一粒沙尘浮游于海滩,渺茫之中,有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有人说上海没有古老的历史,这是相对西安、北京和南京这样古老的城市。上海当然也有自己的历史,如果深入了解,可以感受它的曲折幽邃  相似文献   

16.
钟书先生活了八十八岁。他生于一九一○年,大我十四岁。我荣幸地和他一起在一九四七年的上海挨一本只办了一期、名叫《同路人》杂志的骂。骂得很凶,很要命,说我们两个人在文化上做的事对人民有害,迟早是末路一条……  相似文献   

17.
一个穿着简单的人这样说: “这个社会很复杂,人们总是以复杂的心态来面对自己遇到的人和事。倒不如简简单单来得舒服,我喜欢简单的人。”一个追求快乐的人这样说:“生活压力很大,快乐是压力的释怀,是生活的动力。我是个快乐的女人。”喜欢简单,追求快乐,她,就是奚青。从上海到杭州,从采访到拍摄,忙碌的身影,温和的笑容,奚青用她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简单生活的快乐格言。  相似文献   

18.
我出生在上海,然后在上海的外婆家生活了5年。5年后,妈妈把我接回北京。 到北京的第一天,我对一切都很陌生,只知道是从一个独门独户的家,来到了一个筒子楼。楼里有好些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他们把小三轮车借给我骑,端饺子给我吃,我总是笑眯眯的,觉得这里的生活和过去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正我小时候在加拿大多伦多生活,父亲在餐馆里刷盘子,母亲帮别人缝补衣服。因为家穷,旅游对我来说是个很陌生的概念。所以,我从小就很嫉妒我的同学们寒假去滑雪,暑假去欧洲旅游。课后,他们也会到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里学钢琴、学游泳,生活过得很丰富,也很有计划。以前我觉得,家人没有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是一件可怜的事情。不过上大学后发现,这其实并不算是坏事。去耶鲁上大学,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独自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读大学是第一次自主安排时间,而我从小就是这样,所以很快就适应  相似文献   

20.
除了家庭和教堂以外,我童年的生活中心自然是在学校。我很幸运,我上学的亨廷托尔路小学在镇上很有名气,校舍很新,教师也很出色。我开始上学时我的父母已经教我学会了简单的阅读,我很小就很爱学习,想像其他孩子一样,那段时间的生活在我心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