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凌云 《考试周刊》2009,(51):69-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学习呼唤着学生主观感受的表述,内心情感的流露,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正因为如此,教师该如何把课堂中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该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好读书的空间,处处给他们心灵的自由,让他们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去研究,并且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呢?我的教学片段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退让",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1.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思考;2.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去展示;3.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去争论;4.给学生一个支架,让他们去攀登;5.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评价.归还学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同时保护和注重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使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燃烧成熊熊大火。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提倡和践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一.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二.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三.给学生一些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四.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五、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相似文献   

5.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主要的学习的方式 ,也是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的一种主要途径。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 ?简单地说 ,就是要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在具体实践中 ,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 ,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敢于放手 ,多给时间让他们去安排 ,多给机会让他们去把握 ,多给权利让他们去选择 ,多给问题让他们去解决 ,多给是非让他们去明辨 ,多给疑难让他们去探讨……多给一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空间。本人近两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就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作了…  相似文献   

6.
<正>以人为本的现代数学课堂应当少一点禁锢,多一点自由和自主,课堂上,教师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去飞翔。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多留自主的空间。一、在课始导入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活动的空间,多给成功的体验。当学生解题思路受阻时,引导学生用图解法寻求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 ,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 ;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他们去体验和实践 ;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运用数学分析和问题解决 ,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 ,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数学课堂中 ,我坚持做到 :一、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 ,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 ,并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 ,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在教师的指导下 ,逐渐让…  相似文献   

8.
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喜欢语文,才会渴望学习语文。我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空间和想象空间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学习的成功;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中成功;每天为学生讲一个故事或读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实例,分层次阐述了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行为,如何使用更恰当的教学法,使学生更有意识地去参与学习,更加主动地去接受知识,把学生置于一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研究中获得新的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需要教育的创新。而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创新。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而教师,就是一个沉稳的指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进步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才能真正做到“以自主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思维求发展”。那么在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究。一、先学后教,为不教而教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自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自主探索等活动去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首先应该明白,知识并非主要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自主参与…  相似文献   

12.
胡晓妹 《教师》2014,(6):80-8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learn how to learn)。陶行知老先生说:"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我的课堂我做主"。  相似文献   

13.
陈雪妍 《辅导员》2011,(33):64+62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激发孩子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是把美术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可见,只要一个人对这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去实践,并且会在自己的探索实践中获得丰富、愉快的情绪体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启发式教学,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重在引导,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尽量发挥学生的潜能,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去发现知识、去探索规律,使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新课改要求广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多实践.学习和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学习是学生给自己学习,将来学到知识走进社会是给自己打基础的.我们广大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独立自主地去学习.笔者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该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利用导数我们可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以及绘制草图.导数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些困惑,比如下面几个例子中的端点该如何取舍?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去解题?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导数这一章留下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举例说明对它们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一、给学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新课程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也给学生留出了遨游知识海洋,自己探索科学奥秘的创造空间。这些空间我们一定要真正地留给学生,老师绝不能越俎代庖。小语第一册课本“语文天地”中有许多要求查找资料、动手操作的题目,例如“说一说大海里有什么”,“向大海提问题”,“到外面的世界去认字”,“搜集喜欢的图片,向同学们介绍内容…  相似文献   

18.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教育的民主化和个性化,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课堂教学尽管是“教”与“学”的过程,但重心在“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全身心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将外部信息纳入主观世界,再通过信息加工和贮存,获取新知识,具备新能力,使自身主体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参与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各方面的准备,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  相似文献   

19.
海如何可以任鱼跃?天怎样才能任鸟飞?因其有一个“阔”与“高”的空间。 在自然课教学中,每节课结束前,我都留出几分钟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充分享受自由学习的快乐。 一、科学讨论会 首先把学过的内容,要求学生闭眼过一遍“电影”。这样,不但可系统归纳在课堂中“零敲碎打”所得到的零散知识,使  相似文献   

20.
<正>利用导数我们可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以及绘制草图.导数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些困惑,比如下面几个例子中的端点该如何取舍?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去解题?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导数这一章留下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举例说明对它们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