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强 《青年记者》2006,(12):36-36
经济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但事实不能解释事实,因而报道常常需要观点来作为对经济事实的解释。这种解释不是评判,而是客观的解读,是对现象背后真相的求索。传统的报道是观点统率材料,我们有一个固定的话语系统,或者说一个模式,观点前置于事实。在这个系统里,万物皆得其所,一切确定  相似文献   

2.
前些年“反思文学”如火如荼的时候,有一篇题为《思考,可别忘了文学》的文学评论给了我极深的印象。文章针砭了一些“反思文学”理念多于形象的创作时尚。近年来看报,读到一些“扫描”、“观察思考”、“透视”一类报道时,常情不自禁地顺着来这么一句;思考,可别忘了新闻。 从大量的社会现象、新闻事实中进行选择,得出一定的看法、观点,在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中闪烁着理性的穿透力,是思辨性报道的特征。但是,它本质上还是报道,还是新闻家族的一员。因此,它还得守这  相似文献   

3.
不少通讯员的来稿,套话和空话较多,缺乏具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事实,即使有一些事实,也是谁都能想到的,而一般人能想到的东西,是不能成为新闻的。那么,是不是身处基层就找不到值得报道的东西了呢?新疆经济报“西北军事”版有两个头条均来自连队,写出了新闻。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篇文章。军营生活相对大千世界的社会来,是较为单调、简单的。如果能够将部队新闻写出“思想”来,总结一下他们的经验,对于我们地方通讯员会有较多的启示,更应把新闻写活。一篇是: 面对乞丐长达半小时的乞讨(肩题) 巩建说:不!(主题) 本报乌鲁木…  相似文献   

4.
“新闻”二字,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下过定义,对新闻一词定义的准确性还曾展开过讨论,但是,无论哪种提法,都认为新闻是以事实为准绳。眼下,纪实性新闻长篇大作的狂潮便席卷了我们的报刊,以至有一种难于招架、泛溢成灾的感觉。不知是要应付大量的稿约,没时间调查,还是怕写出事实惹出麻烦,新闻界有一帮这样的记者,他们胆子极大,单凭自己的感受就敢把一些社会现象编成故事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既要采访事实,又要采访思想,其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特别强调指导性,这种指导性主要是思想指导,旨在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向受众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希望受众从中受到教育、启迪和鼓舞,而不是就具体的业务、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因此,为了不断地写出思想深刻、观点新颖的稿件来,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新闻工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新闻是找出来的。对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赞同.因为你没有新闻敏感,新闻在你眼皮底下也识别不出来。同时没有一定的多思路捕捉意识,盲目地寻找,也是写不出有份量、有指导性的新闻来的。做为一名记者,要想写出好的新闻,就要增强多思路捕捉新闻的意识,把自己大脑中各方面的思维细胞全部用上,多留心、多观察、多学习。全方位多触角地捕捉线索,这是抓新闻的关键。我在地  相似文献   

7.
一、“提炼、概括”之功。 事物是复杂的,有些新闻事实头绪繁多,如何在简短的导语中写明白,这就要求记者在提炼、概括上下功夫。正如韩愈在《进学解》中所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在报道新闻事实时,不能有闻必录,而要善于“提要”,即提炼出新闻的要点来;当提出某个观点、思想时,就要善于“钩玄”,即揭示出那深刻而又有新意的见解、论点和道理来。为了检验提炼、概括是否得当,不妨下点笨功夫,将主要事实逐一排列在一张单子上,梳理轻重大小,归纳事例与观点,分清主次,做到既弄清新闻事实的意  相似文献   

8.
吴虎  林甲淳 《军事记者》2013,(10):28-30
言论主要指观点独到、分析扼要、篇幅紧凑的文体类型。它主要就新闻事件和现象问题,向事实提问,向本质引申,向共识迈进,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言论寥寥千文,却要写出大气文章;点点小事,却能讲出深邃道理。  相似文献   

9.
端木夏 《新闻界》2002,(3):63-64
说起新闻要有深度,有人动辄便采用“深度报道”的体裁;一写“深度报道”就得长篇巨著,动辄数千言。非“深度报道”的“消息”能不能写出深度?《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作了肯定的回答。新闻要写出深度是否就得长篇大论?《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作了否定的回答。《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不过800多字,是短新闻写出了深度之一例。这篇新闻的深度表现在哪里?在于既反映了事实的现象又揭示了事  相似文献   

10.
笔者多年致力于县级广播电视经济栏目的创新实践,在常年的新闻工作中获得了许多体会,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做经济新闻同做其他新闻一样,要写出它的动感来,在动中蕴涵活力,在动中彰显跌宕,为经济新闻注入灵感,赋予生机,这样的经济新闻才有生命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卢焱 《新闻爱好者》2000,(3):30-30,31
写出个性写出特点,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客观要求。新闻报道是以客观事物为报道对象、以新闻事实为报道素材的有意识的行为过程。新闻事实来源于客观事物,但并非所有的客观事物都能成为新闻事实,也不是所有的新闻事实都能构成新闻报道。新闻写作的终极产品──新闻作品,既不是新闻事件、新闻事实的全过程,而是全过程中一个有别于其他事物个性特点的一个细节亮点;也不是众多新闻事实的大拼盘,而是作者对诸多新闻事实进行过滤、筛选按新闻价值规律和读者阅读心理的需要,将最有特点的事实重新排列组合而成的。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能够抓住…  相似文献   

12.
驻台记者一批又一批,一次又一次,怎么可能有写不尽的新闻,怎么写出有价值、有质量、有份量的新闻?这是我们轮流赴台驻点记者的一个难题. 境外业界同仁常说,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每天、每分、每秒都会出新闻,都有可写的报道.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社会生活永不停歇,层出不穷,这没有错;可是,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的,总要看某个事实有没有新闻价值?价值高不高?因此,一次又一次赴台采写报道,总要思考如何写出新新闻,如何开挖新闻"富矿",如何写出有价值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近闻一些新闻学论著对事实的引用严重失实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能不让人感到忧虑。新闻学论著是新闻活动中客观实践的反映,对新闻工作起指导作用。在论述时编造事实或引用事实不准确,文章观点就不可能是对客观实践的正确反映。这将会把我们的新闻工作引向何方?我们要把强调新闻论著的真实性与强调  相似文献   

14.
新闻作品中写背景的作用,本文上部分已经介绍过了。现在再谈谈新闻背景有哪些内容? 从报纸上刊登的新闻所用背景来分析,一般地说背景可分为纵断面和横剖面两类。所谓纵断面背景,即以时间条件,交代所报道的事实的由来和必要性。它包括新闻事实的变动过程,以及这一事实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等等。以我国今年1月14日发布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为例。新华社记者写这条新闻时,用了两段背景。一段写出艾滋病是一种新的传染病,自美国1981年首次报告艾滋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工作者和专家都纷纷著文,进行探讨。归纳起来,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1、“现象真实──本质真实说”;2、“新闻事实真实的三个层次说”;3、“事实真实、总体真实和揭示事实本质”说。为了便于本文论述,先对这“三说”作番简单的回顾: “现象真实──本质真实说”,主要是在1984年以前。此说包含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现象真实”。新闻如实地报道了事物的现象,新闻就做到了真实。第二种观点主张“本质真实”。持此论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本质与现象两个方面,抓住了…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认识论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对事实这个哲学命题缺乏足够的把握,不仅新闻界理论认识达不到深度,而且报道实践也可能出现一些荒谬的观点。认为新闻只能是媒体过滤的主观事实,把经验事实误认为客观事实,新闻的概念容易走向“唯心化”。既然事实具有真实的刚性,那么记者在发现事实过程中,首先要将“假事实”摒弃在报道之外。可是,现在广泛吹捧的“新闻策划”这玩艺儿,就把那些没有、甚至不可能发生的事实设计出来,实施种种“假事件”的谋略。新闻辩证法的认识论,导引记者进入事实的内在网络,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具备解构事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大山  唐海燕 《新闻传播》2009,(10):129-129
有文章说:经济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的出现,不仅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也是新闻现代意识的体现。客观形势要求新闻报道在反映经济问题时,增加理性的思考,从多侧面多角度全面考察经济事实的内在与外部的联系。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多层次多因果的描绘和剖析,以揭示、回答经济改革进程中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和社会重大经济事件的演变与发展。于是,经济新闻便成为一种较好的反映时代气息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8.
善于用事实说话,巧妙地将新闻观点寓于事实之中,这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一门艺术。认真总结新闻写作中处理观点与事实关系的经验,自觉地运用“寓”的艺术,这对于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会有帮助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又要做到观点与事实相结合,新闻报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新闻学界在关注网络传播、报业集团、新闻策划等现象的同时,在理论界形成了一股从本体论角度探讨新闻学基础理论的潮流。陈力丹认为“出现了一些再度研究新闻学基础理论的论文,涉及对新闻本体的认识、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新闻事实的确立与意见的形成、新闻价值如何来自新闻事实、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新闻的倾向性等问题。文章不多,但较过去有深度。”(注1)  相似文献   

20.
刘冰 《新闻采编》2004,(4):43-44
同一个新闻事实,不同的记者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有的记者可能只是对新闻事实简单的平面报道,有的记者却能做出精彩的深度报道。为什么?关键在于记者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能力不同,换言之,就是记者的思维能力不一样。思维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能力。思维能力强的人,有观点、有见解,其作品有时即使未必留意修辞的精致,但由于观点新颖、见解深邃,仍给人以深沉厚重之感。而缺乏见解和观点的泛泛之作,即使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