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师: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名字叫——生:“百合花开”。师:“百合花开”是一种特别美丽、特别神圣的景象,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我赴徐州参加了“中国新生代小学语文名师展示课”活动,这期间聆听了北京名师王文丽老师执教的《百合花开》。她的课给了我这个青年教师很大的感触。虽过去数日,但如今回味起来,仍感清新脱俗,意蕴绵长。那一株清丽倔强的百合花,那一大片漫山遍野的百合花,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仿佛还能嗅到百合花的淡淡清香,长久不能消散……  相似文献   

3.
一隔影探花,花香初嗅师:同学们好!你们都知道哪些花?知道哪些形容花的词句?(生自由发言)师:真好!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朵开在心田上的花,这就是——百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板书:?)生:这百合花为什么开在心田上?生: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生:心田上怎么能开花呢?二品读花语,言为心声师:要了解一株花,就要像了解一个人一样,仔细观察其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4.
正有幸聆听王文丽老师的《百合花开》,对我而言,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感受名家的课堂,第一次受到如此深的心灵震撼:原来一堂看似简单的小学语文课也可以蕴含如此多的内涵,可以如此多的体现出一个语文老师的涵养和素质,可以把人带到那么美好的境界,可以给予孩子有可能贯穿其一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细节处孕育诗意英国诗人布莱曼说:"一朵花里窥天堂,一粒沙里见世界。"《百合花开》是一篇优美的蕴涵哲理的散文,它本身就有着散文诗的灵动。走进王老师的课堂,也如徜徉于一首流动的诗的乐章,王老师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冰心有小诗《成功的花》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首小诗告诉我们,成功是需要要付出努力的!今天我们就带着对这首诗的理性解读,来品赏林清玄笔下的一朵开在人们心田上的百合花,看看它开花的背后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故事。二.读课文1、听配乐课文朗读,边听边思考:这是一株成功的花吗?2、找一找:你从哪里能看出这株百合花成功了?  相似文献   

6.
师:老师这儿有一把小勺,来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一个学生试后,说是凉的。)大家知道,如果老师把勺子底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儿再摸摸勺把儿,它会变热。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变热的吗?谁来给大家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郭雪妍 《科学课》2008,(2):24-25
师:老师这儿有一把小勺,来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一个学生试后,说是凉的。)大家知道,如果老师把勺子底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儿再摸摸勺把儿,它会变热。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变热的吗?谁来给大家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师:我清楚地记得我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写过这样的句子:“十七岁的心接近上帝。”当时我的语文老师特别欣赏这句话,说这就是诗。我很纳闷,我怎么会写诗呢?现在我终于明白十七八岁的心是诗心。在青春的眼里,世界如花般灿烂,有时候也烟愁迷蒙。这个爱梦幻、多愁善感的年龄,本身就是一首诗。平时阅读你们的摘抄,发觉你们摘录最多的就是诗。可见你们都是喜欢诗歌的,是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第一环节:创境激情,导入新课师:今天是王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播放视频)快看,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荷叶。师:刚才谁在看大屏幕的时候注意到了,"荷叶"的"荷"是怎么写的?生: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单人旁和"可"。师:你真会观察。"荷"是一个生字,来,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它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单人旁在左边,要写得窄一点,"可"在右边,要写得稍宽一点。齐读!生:(齐)荷。  相似文献   

10.
熊生贵老师《神奇的饮料》以精心预设的情景激发学生想说想写的欲望,再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推进课堂的展开,让学生不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还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怎么写。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老师念一首儿歌给大家听好吗? 生:好! 婆婆被邀请去参加音乐舞会 她高兴极了 急急忙忙赶着去  相似文献   

12.
《读碑》是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刘成章所著的这篇文章让读者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今天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应用怎样的眼光去仰望这座历史的丰碑?用怎样的心情去解读这座不朽的丰碑?这篇课文为我们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想】《敬畏自然》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树立人文关怀意识,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等。我们知道,人类对自然的情感,有古老的原始敬畏,也有当下情境里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写文要有神,上课要有魂。这魂便是老师、学生、文本的最佳交汇点。它不仅是老师深谋远虑的杰作,更是最大程度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和充分发掘文本的最大价值而作出的科学取舍与定位。把握了这一点。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回顾我在执教《哦,香雪》一文时,对此感触颇深。一篇上万字的小说。可切入的角度很多,但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又能充分利用文本使学生学有所得的那一点到底在哪?当我把目光定格在眉目中“哦”字时,心头一热,这不是最佳角度吗?于是当我提出题目中“哦”字读何音、能否删去时,全班同学兴趣盎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即为教学实录,以求同行,提出意见,共同来研讨教学。  相似文献   

15.
周建玲 《科学课》2008,(6):38-39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周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个非常熟悉的问题,在研究之前我想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好不好?生:好!师: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虽然来去无影踪,我们人人离不了。  相似文献   

16.
师:今天周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个非常熟悉的问题,在研究之前我想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好不好? 生:好! 师: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虽然来去无影踪,我们人人离不了。  相似文献   

17.
邱山红 《科学课》2008,(9):28-30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现场作画,不过我不用笔,不用颜料,请大家注意看!  相似文献   

18.
师:今天,我们学习《拉萨的天空》。看老师写课题,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师板书课题,“拉萨”两个字写得大,“的’’字写得小,“天空”两个字用蓝色的粉笔写)师:谁来说说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相似文献   

19.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蒲松龄的《狼》,现在,请你们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什么.但是不要重复刚才老师的话.谁先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王卫红 《福建教育》2007,(12):55-55
拜读了李吉林老师《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实录,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李老师除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景美、文美外,还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在理解“欣赏”和”观赏”这两个词时,她采用比较辨析法:先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桂林山水的画面,再回扣课文问学生“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从而引出新词“欣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词义;再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学生回答“观看”,李老师以“观看桂林山水,也可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