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曼斯认为规范的基本特征包括指导性、约束力和强制性,具有社会调节作用;同时它反映或者预设人们的普遍认同、共识和相互期待。他把规范区分为约束力较强的规范(或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力不强的规范。这有助于区分翻译研究中的惯例、规范和规则等几个概念。描述翻译中的规范是一个解释、推理的问题,应该注意区分几种不同的立场或方法。  相似文献   

2.
呼唤实践理性观--当代中国中小学教育研究之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小学教育研究要走出当前的“高原期”,必须转变指导思想,从以理论理性观为指导转变到以实践理性现为指导。理论理性观从教育理论出发联系教育实践,把中小学教育研究看作为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手段,造成了中小学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分离。实践理性琨从实践者的教育实践出发提升实践的合理性和实践者的理论水平,把中小学教育研究看作是常识的教育实践向理性的教育实践转化的过程,使中小学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3.
转化与化归是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精髓,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在解数学问题时,常常要对问题进行转化,使之逐步成为已经解决的问题的模式,就是转化与化归的思想.转化与化归是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不规范的问题转化为规范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不断的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化、简单的问题.下面就我们在多年教学中的感受,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转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契合需要一个中介,而教育政策研究随着学科的发展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成为它们之间必不可少的一个中介。教育政策研究的中介功能表现在它既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品格;通过政策研究,把教育理论先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再通过行政的和法律的约束力将教育理论最终转化为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总是顺应社会生活的新的需要形成新的道德要求。这种道德要求使人们把强烈的爱国之情化作坚定的报国之志,并转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和真诚的献身精神。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在中专政治课教学...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和教师自身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对理性、科学的教学评价技术的需求将稳定增长。把理论研究的可能性转化为可行性,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休谟否定了理性成为道德判断的基础这一结论,主要是从理性不能成为行为的原动力、理性不能为道德提供认识对象、理性认识对行为不具有约束力和"是"推不出"应该"这四个方面的论证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仅只有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变成个体的道德需要.才能推动教师自觉能动地进行道德行为选择.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即师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刘远波 《成才之路》2011,(33):35-35
等价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不断地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法、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内化”即个体把外在于己的社会标准、规范等转化为内心的认知并通过主体表现出行为。在此层面上,道德内化是指个体把外部的道德要求通过认知与情感的结合而变成内部的需要的过程。在研究道德内化的过程中,理性、情感、良心等概念是自古以来各学者提出的关于道德内化的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为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不断的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化、简单化的问题.转化思想是中学数学教育中最活跃,最实用的方法.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浅淡一下几种常见的基本转化.  相似文献   

13.
德育注重发展受教育者的意志约束力,是一种说理教育,以铸造人的理性和遵从意识为目的,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的地位;美育是一种自由的感性的人格教育,靠受教育者的人生体验和领悟,具有自发性,二者虽然在性质、方式、功能上不同,却有内在的价值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转化过程.等价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也就是把那些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有意识的"联想--转化",由未知向已知转化,把不熟悉的、不规范的、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规范的甚至模式化的、简单的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15.
●对数学教师而言,教书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育人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理性”本身要求“有理有据”,理性精神则要在此基础上有质疑,有反思。●数学理性精神就是要把具体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智慧,转化为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是在制度规则下,基于自身本质进行行为选择的个体行为者。对地方政府行为取向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本性”和规范它的制度规则。要改变地方政府非理性行为取向,必须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化,即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正确引导激励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地方领导的个体利益与地方的科学发展统一起来,使之在尊重个体理性的基础上达到集体理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但这种爱国热情易受外界的干扰,很多时候对问题的本质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和理性的行为能力,易把激扬的爱国情感转化为不理性行为,甚至触犯法律。因而,要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培养成熟、理性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依然成为一道不见成效的难题。本文试图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理性品格出发,并将它转化为可见的实践行为,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学习评价三方面探讨具体的操作方法,把意识形态的创造性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将理性品格与感性实践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实现自省、内化,从而逐渐形成创造力。一、教材解读:理性品格转化为思维空间的开放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其本质就是  相似文献   

19.
提到德育,很多人把它看作一种理性行为:理性地规范,理性地引导,理性地教化。殊不知我们所施教的对象是具体实在的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因此我们的德育必须本着人本的理念,赋予其更多人性化的东西,使之更具时代气息,更贴近学生实际,更符合人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即把社会、学校、班级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将外在的约束力和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从满足外界的希望到履行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的教育。班集体建设只有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启动学生的内驱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成长起来,形成良好的班风。怎样才能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呢?实践证明:激励法与考评制是实现自我教育行之有效的妙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