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先赋性身份不平等所造成的政治权利不平等,是农民工阶层所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今,农民工阶层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的制度化渠道几乎没有,其维权诉求大多以个体抗争或集体行动的非制度化方式来表达。但农民工阶层已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是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且不断恶化,促成其逐渐觉醒的政治诉求;二是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日益表现出政治参与扩大需求。经验事实表明,农民工阶层未来政治权利诉求的指向,一方面是政治经济社会权利的制度平等正义问题,另一方面是社会财富分配公平与分配正义问题,这种变化与中国政治发展紧密相关。中国农民工阶层是一个历史现象,其未来发展走向或成为影响中国政治和社会稳定的消极力量,或成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力量。这取决于能否赋予农民工阶层以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利以及政治参与的法治化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术权力的不力,其威胁不仅仅是在于行政权力,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力的挤压。政治权力代表着高校举办者的基本利益诉求,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战略方向。但是,高校政治权力的至上性往往侵蚀高校应有的学术权力。因此,强化高校创新发展机制的关键在于扭转二者权力的扭曲,确立其对政治权力的审议监督权,以完善学术权力的内涵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民政治权利随民主政治的进步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公民政治权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公民政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题中之义,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我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产物,有着其特殊性,由于我国体制转轨过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此期间农民工的权利保障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农民工的政治权利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从制度建设、立法工作和政治操作层面提出一些对策,为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刑罚。在我国,刑罚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由国家司法机关施行的,用于处罚犯罪的严厉强制方法。它在本质上属于社会防范不法侵害的自卫手段。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不仅对罪犯予以惩治和改造,同时对社会上可能犯罪的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具有预防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权力运行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对权力加以制约,达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这些年,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种具体权力的运作过程需要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制约,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实践也证明是十分必要的,但通过什么方式、什么手段和途径对权力进行制约,以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权力制约机制,观点不尽一致,本从对民主政治的理解,认为我国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下,要达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必须大力发展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7.
构建在利益基础之上的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是政治生活的中心。其中又以主要表现为公共权力的政治权力为核心。政治权利凭借政治权力得以实现,政治权力要以政治权利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它们的共同基础是利益。但政治权力总是要借助具体的个体实施,所以,要实现公共权力的良性配置和有效运行,必须首先着力研究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71):146-147
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乃至定型的时期,因而在这一时期对学生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享有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高中生,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应当重视自身政治权利。《政治生活》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政治、如何正确享有政治权利、如何正确履行政治义务,从而帮助高中生成为一名有政治素养的公民。  相似文献   

9.
10.
胡冰 《文教资料》2006,(23):65-66
政治伦理是一门研究社会政治生活中道德原则与规范、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研究政治伦理的目的在于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道德思考和道德评价,其根本任务是揭示政治伦理的本质特征、规范体系和演变规律,以有助于人们进行合乎道德标准的政治行为选择。政治权力是指政治组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它社会成员的能力,是政治行为的合理来源。在整个政治社会中,权力却与其本质相分离,被阶级所占有,甚至被私人所窃取,被用来为阶级利益服务和用来谋取私利。这就要求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而且,权力的道德制约在一切存在权力的地方都有着普遍意义。本文将着重阐述政治伦理与政治权力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政治权力是基于高校所有权的一种"主权",决定着高校发展的根本方向,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等重要特征.政治权力的这种最高权力特征在高校中又面临着高校学术"事权"的最终权威裁定,因此高校的学术权力是高校政治权力审议监督的合法力量.只有正确认识高校政治权力的独立性存在及其特征,并以学术权力的审议监督为权力制衡机制,才能防止高校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过渡膨胀,促进高校的权力平衡,真正有助于完善高校的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12.
论权力文化与民主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从权力文化概念的角度出发 ,考察中、西方权力文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历史 ,认识权力来源决定权力文化的性质、产生相应民主政治的规律 ,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一民主政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在自由主义政治正义的研究中,政治权利的平等是毋庸置疑的前提条件,因为它来自于自然权利。但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它的毋庸置疑正表明了它是一种基于身份崇拜的权力拜物教,而实际上它有其自身的逻辑,从其产生过程看,表现为从对抽象劳动崇拜到私人财产权崇拜的逻辑;从内容上看,表现为从对同一性的公民身份崇拜到政治权力拜物教的崇拜。这一逻辑凸显了自由主义政治正义的内在缺陷,那就是它所标榜的资本主义制度保障每个人的毋庸置疑的平等政治权利其实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物"的权力,这个"物"是不可能保证个人的公民身份与私人身份之间的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权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的因素,至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权力是由经济权力、沟通权力、规训权力等多种权力构成并相互作用的权力系统。针对不同类型的权力,需采用不同的理论进路和分析方法。针对经济权力,需从唯物史观出发,采用阶级分析法、辩证思维法等展开研究;针对沟通权力,需从交往行动理论出发,采用理论研究法、对话和论辩分析法、现象学方法等展开研究;针对规训权力,需从社会微观权力理论出发,采用话语分析法、谱系学分析法等展开研究。由于在阶级社会中经济权力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权力研究中,必须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综合其他权力理论,从而构建一种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权力的融贯性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腐败尤其是政治权力的腐败,世界各国都不能幸免,我国任何历史时期中也始终存在。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我国的腐败现象都是十分严重的,并有不断蔓延的趋势。本文重在探索考察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演变中,导致腐败的深层社会原因。以对中国社会培育的特质性政治文化的分析为基点,揭示中国社会权力腐败发生机制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权力与合作之间向来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对于两者之间的确切关系却鲜有学者问津。本文通过对两者关系的理论解读和实践考证,认为在无政府的国际社会中,作为理性行为体的国家即使从追求自身权力最大化(或相对优势)出发也不一定导致国际合作的失败。在不同历史时段、不同领域内,权力对合作运行过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政治的实质在于权力,权力规训的出路在于法治。要想实现政治的法治化,就必须实现权力法治。传统的学说认为实现权力法治,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然而以权力制约权力解决的仅仅是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外部边界问题,而对于权力本身的正当性问题,对于权力的内部的规范运作,以及对于作为权力系统的外部制约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实现权力法治化也有另外几种思路,即权力法定、权力分化、程序法治、以权利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8.
国际政治学的“权力论”,或是把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一般性含义应用到国际政治中来,或是移用国内政治的权力理论,两者都没有顾及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性,因而未能揭示出国际政治权力的特质.通过与国内政治相比较的分析,可以发现,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权力在类型上是一种私有权力,在价值取向上是国家个体利益,在行使上是相对自由的,在属性上并不是政治权力.这些特质启示我们,在学科建设上,国际政治学在借鉴别的学科理论时,要注意消化吸收,笔者建议创设“国际权力”概念,以与国内政治权力概念相区别.在国际政治的界定上,权力的差异决定了国际政治是与国内政治并行的另外一种形态的政治,这一点也引出了国际政治学科的独立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政治权力的产生与存在,归根结底在于服从。政治权力的活力在于人们的自愿服从,而这种自愿的服从离不开道德的作用。政治权力与道德所具有的同源性、差异性和共生性表明,政治权力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统一于人们自身的利益需要。重视政治权力与道德两者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运军  李安林 《文教资料》2009,(33):113-1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实现政治权力有效制约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执政机制的建设.推动社会制度机制的完善和公民文化意识的培育,推动中国社会进一步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和组织自主化。推动我国社会结构的均衡化.实现政治权力的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