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参加生产劳动和学习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学,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可见,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提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学着解决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目前,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有家长的原因、有学生的原因、更有教师的原因;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想问、能问、敢问、会  相似文献   

5.
李祥 《考试周刊》2013,(78):68-68
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韦志明 《考试周刊》2011,(25):83-83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问题对于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人们只有发现了一些自己想要知道、想要了解的问题,才能够去进行思考和探索活动。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学科,它也是一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数学课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的培养,这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旋律。因此,数学课的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育教学观,并以此为指导,从不同方向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正逐步应用于我国课堂教学之中.现代教学更为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大搞题海战术等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由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在这一基础上去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解决"教学简析"情景设定—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实际应用"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流程之一。目前,初中数学的"问题解决"教学并未做到尽善尽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情景设定"环节中,情景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不具有真实性,不能引发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共鸣;第二,在"提出问题"环节中,往往重视提出问题的数量而轻视了质量,不能保证问题研究的价值,而且过多的提问限制了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10.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对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更要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问题是引起思考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还存在重知识  相似文献   

1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善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真正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其途径是通过教师创设实际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3.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我国现在初中数学教学成果仍旧通过考试得到体现,虽然考试能够反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但是并不能代表学生喜爱数学,自发性的学习数学.现在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大多采取“填鸭式”教育与“题海战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育以灌输知识为主,讲解练习为辅,这样导致了初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问题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学习层度,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同学的思维活动,开拓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探究性学习提倡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并强调问题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更应该由学生提出。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数学的本质在于化繁为简,在于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表征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现象。数学是一种美,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深入浅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为学生揭示出简单的道理与规则,使学生感觉学习之美。而现实的状况,往往使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感到教育过程趋于复杂,使学习者感到学习过程苦不堪言。数学作为一门令许多人望而生畏的学科,在这一过程中似乎又在推波助澜。所以,在改革的进程中,人  相似文献   

16.
庞平统 《考试周刊》2022,(52):84-87
初中数学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数学教学工作者必须立足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主渠道。提出问题是前提,分析问题是途径,解决问题是目的,三者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正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为媒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自主分析、类比、猜想、验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问题的解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解决教学,优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一、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原则1.有效性原则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提升  相似文献   

18.
郭金平 《考试周刊》2013,(81):76-77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则是实现这一基本目标的关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本身更重要。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  相似文献   

19.
"问"就是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美籍华人当代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也曾经说过:"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可怕的倒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开第一步。""新"就是创新,就是善于利用感官能力全方位地感知周围的世界,并且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理顺并能够看清多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姜玉燕 《考试周刊》2013,(53):64-64
<正>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要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想,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使学生掌握提问的途径和方法。问题意识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使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乐于提问,利用问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