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新闻赖于标题的点睛传神作用来吸引读者,打动人心。要使标题准确、鲜明、生动地突出全文的精华,体现新闻的主旨,应用成语可以说是捷径——因为成语是汉文化几千年积累的财富,是“现成饭。” 一点提醒:成语入题,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兼得 成语是语言中定型的,使用中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多数由四字组成的词组。它作为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之一,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等诸多特点,往往寥寥数字,即可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标题制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不仅能节省笔墨,增强表达效果,做到育简意明,言简意深,而且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993年11月18日的参考消息,在报道夜视仪的发展变化时,制作了这样的主标题——“在黑暗中伸手可见五指”。“伸手可见五指”是成语“伸手不见五指”的巧妙仿用。它不仅准确、生动地表达出夜视仪的功能和特点,而且所包含的作者对变化中的夜视仪之“将在各领域,包括与罪犯及偷猎者作斗争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的欣喜之情和也可能被用于战争的忧虑之情也隐隐可见。 两句补充:成语结构多样来源不一,标题中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正像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样,准确是标题的生命。一条制作成功的标题,一定要体现准确、鲜明、简洁、生动这样几个要求。其中,准确则是第一位的,它是鲜明、简洁、生动的基础。离开了准确,其他几个要求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标题提示新闻内容、评价事件性质等作用也就不复存在。 准确,简言之,即是题文一致,即标题能准确地反映新闻的内容或表述的思想。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标题所揭示的事迹,是新闻中本来就有的,不能无中生有,随意虚构。标题引用新闻事实,必须严格掌握分寸,丁是丁,卯是卯,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更不能有虚假成分,否则会造成标题的失实。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说文解字》曰:题,额也;目,眼睛。眼睛是否闪现灵气,是给予受众的第一印象。 新闻标题是根据新闻事实对主题思想提炼浓缩后,以最简捷明快和生动形象的文字,给新闻稿件起的名字。 自述标题是以最简洁的"关键词"直接浓缩新闻事实和主题,而为新闻稿件起的名字。在体现"准确"、"鲜明"和"生动"这3个要件上,突出强调的是"准确",但也十分强调"鲜明"和"生动",从而问世了许多凝聚着记者和编辑的智慧,迸发着人类思维灵感的"幽默标题"。 一、"幽默标题"与一般标题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王长河 《新闻爱好者》2010,(11):184-184
要写好一篇新闻,需要诸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但就新闻消息结构而言,至少要做到有一个简洁、鲜明、生动、准确的标题;有一个脱俗、简练,能表达最新鲜、最主要内容的导语;有一个结构清晰、表述内容生动、点面结合有深度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标题要准确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所以要求标题必须准确、鲜明、生动、通俗。四者之中,准确应放在首位。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话,那么,准确就可以说是新闻标题的生命。标题不准  相似文献   

6.
正读报读标题,在当今社会"读题时代"里,新闻标题的好坏更是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作品的成败。好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是准确、凝练、鲜明、生动。做标题虽不太难,但佳句却十分难得。巧用修辞,让标题"活"起来在标题中运用修辞要正确使用拟人、排比、设问、双关等修辞手法,准确表  相似文献   

7.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灵魂。要想提高新闻标题的表达效果,使其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和引导效应,除了在制作中要准确、具体、鲜明、生动以外,还要增强标题制作的情感因素,由事生情,以情夺人。何谓标题的情感因素增强标题制作的情感因素,就是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增加情感成份,把作者对新闻事件的心理反应,也就是情感,最大限度地倾注于标题的制作中,准确鲜明地表现在标题的字里行间,使受众在阅读标题时,受到标题情感冲击力的强烈感染和震憾,引起共鸣,进而产生急切了解事实  相似文献   

8.
孔令华 《新闻知识》2002,(11):38-40
新闻标题以最简短的文字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的内容提示给读者,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被称为新闻的“眼睛”。自开赛以来媒体关于世界杯的报道铺天盖地,为了打造善睐的明眸,各家报纸的编辑们则更是各显神通,语不惊人死不休,标题佳作不断涌现。本文主要搜集了《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的精彩标题,试与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9.
有人曾把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眼睛”当然以明亮、传神、美丽动人为佳,而就新闻标题而言,做到准确、生动、凝炼就不失为一个好标题。为此,编辑们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探索。 一、撷取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本质、最有读者的点,让标题亮起来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概括,也可以说是高度浓缩的新闻事实。编辑在制作标题时,要找准新闻的要点直引入题,让新闻首先在标题上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0.
巧用成语     
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精品。它源远流长,历经千百年,千锤百炼,成为言简意賅、形象生动、寓义深刻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巧用成语入标题,常收到其他语言形式无法代替的效果。譬如: 标题需要极其精练地传达新闻的精髓,成语正是最好的“帮手”。例如——  相似文献   

11.
黄荆 《新闻前哨》2003,(4):21-21
标题是最先和读者见面的。人们看报总是要先看标题。一条新闻,能不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标题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一个好的标题,往往会使一篇新闻生辉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标题起到这样的作用呢?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制作标题中,除了要注意准确、精炼之外,更要尽力让标题生动起来。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内容活起来,能产生新鲜、醒目、形象从而吸引读者的魅力。新闻标题的生动,不同于文学作品标题的生动。它要求使用准确、简洁、具体的语言,深挖事实所包含的生动活泼因素。所谓新闻标题的生动,就是在制作…  相似文献   

12.
彭化义 《青年记者》2006,(10):48-49
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新闻体裁,也是读者最关注、最容易阅读的版面内容。消息的传播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息标题大小是否醒目、标题思想是否重要鲜明、标题语言是否生动、标题内容是否吸引人等。因而,把消息标题做实、做精、做巧、做得生动形象,对编辑来说是必须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随着新闻观念的变革,那种令人生厌的刻板、枯燥、雷同的“八股腔”越来越少了。许多媒体的新闻和文章积极出新、求美,在准确、鲜明的基础上,尽力做到新颖、生动,别出心裁,让受众“一见钟情”。但是,有的媒体也产生了另一种倾向,不顾语言规范,滥用谐音标题,乱用引号,乱改成语,随意夹杂外语,甚至玩弄文字游戏,令人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4.
新闻标题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有特点的事实,简洁明了地标在标题之中,以达到准确、生动、鲜明的目的,使读者能一目了然,并引发起读者阅读全文的兴趣。但平常看报,能达到这种最佳境地的标题实在太少。多数标题平平淡淡,既没有特点,也没有个性,既缺乏新意,也缺乏精彩的点“睛”之笔,丝毫引不起阅读之兴趣。  相似文献   

15.
杨咏 《新闻传播》2005,(10):56-56
一则成功的标题,既在于对新闻内容的深刻揭示,更在于编辑对新闻价值的恰当把握,并将自己对新闻的认识融进标题的字里行间。如果说,“准确”与否决定标题的成败,“鲜明”与否决定标题的抑扬,那么,“生动”与否则决定了标题的优劣。  相似文献   

16.
新闻标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新闻的眼睛"。新闻标题要"目光四射"、"引人注目"、"传神达意",应用成语是最巧妙的途径。应用成语能帮助标题增强概括力、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先学走,再学跑;先准确,再生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衡 《新闻实践》2009,(7):20-20
新闻写作为求生动常用比喻,尤其在标题上更多见,为的是叫你眼前一亮,赶紧抓伟报纸,细读全文.但这比喻的前提是要准确,然后才谈得上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生动、鲜明。但在这些要求中,准确是首要的。准确是基础,离开了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也难以做到。因此,在谈论新闻语言的特色时,笼统地将准确性、生动性,鲜明性三者相提并论,这并不能反映新闻语言的最本  相似文献   

19.
罗英侠 《新闻爱好者》2008,(11):109-110
一则新闻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很重要之点是要看标题设计得是否新颖、巧妙。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要熔铸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出作者以及报纸鲜明的情感色彩。给标题赋予感情色彩,对新闻内容作出“一句话评论”,就能更深刻地揭示新闻的社会意义,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标题生动鲜活、光彩照人呢?  相似文献   

20.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好新闻,如果标题平淡乏味,就有可能与读者失之交臂;而准确生动、耐人寻味的标题可以就像磁铁一样吸引成千上万的读者。 新闻和标题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新闻决定标题,而标题对新闻又有能动作用,它可以把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最本质的新闻事实揭示给广大读者,突出新闻主题,为表达新闻内容增光添彩。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