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农业是立国之本,工业是强国之基。矿业是工业的基础和粮食,农业矿山建设是工业和农业和谐共生,是矿山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矿山生命如何延续,农业地质能够发挥作用,农业矿山可以探索出矿山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方向。将农业地质成果中的农业科技知识、生物科学技术引入矿业领域,产生农业经济效益,才能真正体现“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绿色矿山转向农业矿山的目标。可见,积极推进农业地质、农业矿山建设前景广阔,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华民族在东亚这块丰饶广阔的大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16世纪前一直跻身于世界的前列。但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中却踌躇不前,大大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究其根本原因是在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完备性、兼容性、强有力的弹性以及自然经济的强韧性。维特福格尔(Kari Wittfogel)在《东方的专制制  相似文献   

3.
当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它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作为两者统一体的生产方式必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为物质文明增添新内容,也可以转化为社会智能,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变革,引导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阶段有制约作用,以此为标准,社会发展可分为农业、工业、后工业三个阶段,这种“三阶段论”与原来“五阶段论”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加快,这就需要高等教育不断加强能够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生产设施建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专业技能课的广泛性,对不同出口的学生实行在材施教,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一支活跃在芮城大地的离退休老教师队伍,为芮城的两个文明建设以饱满的热情,散发着余热。农民欢迎他们,因为他们送去了发家致富的金钥匙——农业科学技术;社会赞誉他们,因为他们为大家安居乐业,作出了新贡献;县委、县政府启用他们,因为他们是建设家乡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利用国土资源、气候资料和农业统计所形成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GIS技术,用“机制法”原理对运城市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进行光、温、水、土因子逐级订正估算。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出运城市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和格局,揭示出水分和土壤对运城农业潜力的制约,提高农业生产潜力必须要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民经过扫盲和各种实用技术教育后科技化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今天,他们的素质还是偏低,特别表现在对科技、信息、政策反映迟钝,生产经营心中无数。看不到科学技术对农业的重大贡献。转业无路,致富无门。只能固守传统的生产方式。粗放经营还占有相当比重。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继续教育的重要领域。“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技术”(GPIT)的全面推广,既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又可培养出一支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能力的农业技术队伍;还能真正掀起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出一条希望之路。一、GPIT技术为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找到了突破口我国农业经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获取物质文明短期高速发展的同时,给自然生态环境留下了千疮百孔的创伤。因而,从科学技术上解决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基本要求与自然环境保护发展平衡摆在了…  相似文献   

9.
侧重从人主体自身的因素出发,认为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除了教育、科技、政府投入等外部因素外,还有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方式落后、传统文化的局限等内部因素。对此应采取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贫困地区民众的科技意识;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力度,在推进科技进步的同时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存方式;实行贫困地区城镇化,加快贫困地区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等治理良方。  相似文献   

10.
侧重从人主体自身的因素出发,认为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除了教育、科技、政府投入等外部因素外,还有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方式落后、传统文化的局限等内部因素。对此应采取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贫困地区民众的科技意识;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力度,在推进科技进步的同时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存方式;实行贫困地区城镇化,加快贫困地区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等治理良方。  相似文献   

11.
戴军 《中学历史教学》2006,(1):23-25,67
[专题解读]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是指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变化的过程。它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经济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现代化主要是指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现代化主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祖传生活的现代化除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结合必修三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  相似文献   

13.
汉蒙谚语中都有取材于"马"的谚语,它们数量丰富、涉及范围广泛,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汉蒙涉"马"谚语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是汉蒙两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差异的体现,也是两种文明——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独特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美索不达米亚,又称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世界文明最早起源的地区。人类生活的许多内容——主要劳动生产部门,如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各种文化要素,如楔形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校教育、宗教信仰等都可以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发现源头。  相似文献   

15.
加强“做人”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逊在2001年1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成人”,帮助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做人的教育被忽视,由此带来许多弊病。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青年学会做人。一切专科的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业教育。可是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背道而驰的现象,为了人的发展而发展了科学技术和工业,本来是人类发展的手段和工具,但在许多情况下却被当作目的。反映到教育上,西方教育转向了以智育为主,以培养科学技术人员和有文化的人为目标。教育的这个变化是一大进步,对…  相似文献   

16.
古老而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其源在于黄河、长江等大河系统,这种文明一旦形成便释放出“能量”,辐射到日本──东亚古老文明系统的侧翼,于是以东亚大陆为主体的东亚古老文明便构变为一个整体。一,论证了中国古代文明是大河文明的典型;如果没有黄河、长江,也就孕育不出中华文明的系统住;二,论证了大河文明系统的稳定性和丰富性,顺便指出忽视地理环境系统的作用,是忽视了包括人在内的系统整体性;三,论证、对比了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是一种古代大河文明的巨系统;四,论证日本古代农业系统是东亚大河农业文明的侧翼、变种;五,对比了东亚大河农业文明同中亚、两河流域、埃及古代经济,指出后者正好是东亚古代文明与欧洲古代文明的中间过渡带;大河文明,必然引出对水的崇拜,指出水是全球文明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突出贡献:第一次明确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内涵,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命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命题,回答了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问题;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高科技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准看人类社会的进程,人类社会史可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期,必修二所涉及的历史现象就是其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网络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不仅为社会主叉网络文明的创建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推进网络文明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着必要从社会主义网络文明的内涵和特征入手,探讨社会主义网络文明创建的栽体设置厦其基拳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我们党在进行新长征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移,它反映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符合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对于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显著地改善人民生活,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