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界对"都"的句法、语义、语用以及语义关联问题做了大量探究,其中"都"的分类问题以及"都"在疑问句中是否可以量化疑问代词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笔者对"都"的语法意义进行了总体的综述,总结语言学者们对于"都"存在的分歧,并就相关观点进行简要的评论,旨在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吕磊 《考试周刊》2011,(26):39-40
本文首先从新闻、方言、实用、文学等文体中探讨了"都"字表述语的特点,认为"都"主要有加强语气、强调立场等虚词功能。在分析"都"表述语具体语境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都"字表述语的翻译策略,认为为了传达源语的功能,在不同情况下,需采取直译、意译、零翻译等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3.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奇特的精神之游。两者在"游"的写法、体验、结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屈原的"神游"是用一种正面铺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去留两难的矛盾心境,他感觉无路可走,选择以死捍卫理想。庄子的"逍遥游"则是用一种反面衬托的"跳过法",写出了他对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庄子无奈地选择了顺应世俗、与世浮沉。屈原与庄子的"游"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南帆时常介入文学研究的各种重大话题,但是,他的观点往往与主导的观点存在相当距离。例如,当大家都在讨论"纯文学"的时候,南帆却认为"纯文学"是一个"有意义"的"空洞理念";当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失语症"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时候,他却指出"阐释的有效与否比理论家的族裔更重要";当大家都在进行文化研究的时候,他却在许多不同场合表明,文学研究必须包含阐释文学的语言、形式、结构和美感;当大家都在谈论反本质主义的时候,他又提出了关系主义的理路。这种特立独行的思考源于什么?带着这些疑问,师生间进行了一场"对话"。  相似文献   

5.
尹学利 《语文知识》2010,(4):113-115
在"功能范畴假设"理论中,单音节V、双音节V、多音节V都可以进入"V在LP"构式。"了"的句法位置表明了"V在"是句法生成的复合词,跟V本身的音节无关。  相似文献   

6.
方秋霞 《考试周刊》2011,(51):14-15
"赵氏孤儿热"已经不是一时的事了,而在"赵氏孤儿"的众多改编作品中,以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法国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影响最大。《中》剧是在《赵》剧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无论是在剧情设计、人物安排还是背景选择上都与后者有所不同。但是二者都以"救孤"为核心,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并宣扬了儒家思想的"仁义"精神,尽管伏尔泰对儒家思想存在误读。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主体教育"、"个性教育"、"个体教育"、"自主学习"、"自学"等教育模式被突出高扬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层面,之后产生的问题是这些教育模式无论是塑造"主体"还是养成"个性",都没有在学生身上鲜活地找到一个准确、具体的心理载体,而显得笼统、抽象。实质上,无论是"主体教育"还是"个性教育"都是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由此,塑造、养成某种"自我"应该是这些教育模式追求的核心,这样以主动、自觉塑造自我的自我教育就必然成为了"主体教育"等教育模式的枢轴,从而就在自我教育与这些教育模式之间生出了层次不一、复杂多样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煨桑"是藏族举行各种信仰仪式时不可或缺的部分。藏族的"煨桑"习俗十分广泛,渗透到了其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很多场合都可以举行,诸如祈求五谷丰登、攻仇克敌、国泰民安、婚丧嫁娶、旅途安全、祛病延年等都要举行"煨桑"仪式。  相似文献   

9.
闫雅婕 《考试周刊》2011,(13):36-37
长久以来,"通俗小说"、"游记连载"、"情感小说"、"连载小说"等都被简单地认为是排除在文学领域之外的一种印刷品,也是一个很少有人研究并且没有被严格限定的领域。大部分相关的此类作品都引来了隐晦的指责批评和消极负面的判断。然而我们要补充一点,这类作品发展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晓荷 《素质教育博览》2010,(10):49-49,41
在甲骨文中,"酉"表示装酒的坛子。人们为了让每个看到这个汉字的人都能够明白"酉"表示"酒"的意思,就加上了三点水,表示酋里面装的是一种液体,也就是"酒"。从此,"酉"和"酒"就分家了。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人们经常用"酉"作为偏旁来构成汉字,而用"酉"作为偏旁构成的汉字,一般都与酒有关,比如醉、酱、酌、酗等等。下面我们重点说说这个"醋"字。  相似文献   

11.
《五色石》是清代拟话本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对全书的内容、每篇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等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在叙事艺术方面有较高的成就。"说书体"的叙事方式、"补天"的叙事策略、"转折性"的叙事技巧,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特点,这些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高校间的教育交流日趋频繁,合作日益密切。"留学生"和"交换生"都是教育交流的产物,都是教育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学生类型。由于"交换生"在中国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社会各界对其认识不足,一些人甚至将其与"留学生"混为一谈。本文厘清了"交换生"和"留学生"的概念及类型,并探析了这两种学生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出"教育家"难,这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出什么"家"都难。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改革家……哪个"家"都不容易。容易了",家"就没有了含金量。比如军事家,不身经百战、屡建战功、九死一生,谁能承认你是军  相似文献   

14.
今年,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纷纷行动,就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但是,每个人都意识到减负并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反而是强调"减负"的同时要能"增效"。那么在大力倡导轻负担、高质量的今天,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到既"减负"又"增效"呢?  相似文献   

15.
淼淼 《家长》2012,(2):66-67
调动初中生的学习自觉性是有窍门的,应做到"两问"、"两变"、"一加压"。在家长接待日,我接待了这样一位母亲。这位母亲对我说,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平时不管怎么教育,他的学习自觉性都不强,每天放学回家都得家长督促才能学习。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与冯友兰都注重直觉。前者一路讴歌"直觉"、"理性";后者斫出了一条"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有机统一的新路径。二者最终殊途同归,都倡导"情理交融"。直觉观的发展影响到他们直觉教育的内涵。梁漱溟提出"情谊教育",冯友兰提倡"无形教育",两者都借助"礼乐"来调情理意,并希望藉由"静默"、"悟"的方法来达到"不言之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台风来了,猪都会飞。"这是一句古老的西谚,意思是说,机遇来了,谁都可以有所作为。这句话,强调的是"台风",即机遇、机会,包括形势、思潮或者风气等,统称为"时"或者"势",即"时势"。  相似文献   

18.
关于"X比Y都W"句式,学者们关注得不够。该类句式从比较后项的形式可以分成三类,通过类型分析,从而延伸出"都1"式句的句法限制和语用制约,并在某些方面将"都1"式句与典型的表示比较的"比"字句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江勇利 《生物学教学》2011,36(10):36-37
在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介绍了一些水中的藻类植物,一些学生误认为带"藻"字的水藻都是藻类植物,比如就有不少学生将用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的金鱼藻误认为是藻类植物。实际上带"藻"字的水藻也并不都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包括蓝藻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和摩尔关于"语法规则"争论的解读,力图表明摩尔误解了维特根斯坦所谓"语法规则都是同一种类的规则"这一表述。维特根斯坦是在和"经验"、"事实"这些概念相对的意义上来使用"语法"这一概念,从而认为语法规则都是关于语词使用的规则,而非关于经验事实的陈述。但这并不表明维特根斯坦的"语法"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