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令人忧虑,一些“名著新编”图书在中小学生中广为流传。这些所谓“新编”,将古典名著篡改得面目全非——譬如把《水浒传》“新编”成“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武松成了潘金莲的“情人”;把《西游记》“新编”成孙悟空偷吃伟哥,引发了一系列的尴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大话西游》《水煮三国》的流行,被看作严肃文学、流传几百年的古典名著不断被赋予新的表述方式,娱乐版、漫画版、缩写版……种种新装层出不穷。而据书商介绍,这类书的消费群主要是年轻人尤其是中学生。在一个网上调查中,有超过44%的人表示对这类书的欢迎。名著改编为什么能在学生群中刮起一阵流行风呢?我们该怎样面对这类名著改编的书呢?让我们听听各方声音——支持方:生动有趣,利于名著普及李瑞(初一)传统的名著文字太多,书太厚,我们没有兴趣读。而像《漫画歪说西游记》这种书有图画、有笑话,要有意思得多。周德林(初三)我觉得我们学习的课本里面也应该适当吸取一些经典的漫画名著,让我们在轻松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文化知识,也能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对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版的名著。《情颠大圣》里那个唐三藏,《水煮三国》的孔小明、杨小修、周小瑜都很有意思。李华(家长)这些书虽然不忠实原著,但这种娱乐形式对名著的全新阐释非常幽默,方便孩子接受,说不定还能激发孩子阅读原著的兴趣,这样的效果也不错。另一方面,孩子的思想、语言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正统教育辅助下,学会这种调侃的语言风格,能培养创新思维,不失为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21,(4):66-72
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抗战时期出现的"名著改编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史现象。当时名作家的畅销小说被改编为舞台剧与电影剧本的案例层出不穷。此类"名著改编"实践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然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量出现的同类改编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相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透露出抗战环境下文艺实践活动与时代社会思潮的互动关联。在这种改编热潮中,巴金《家》的改编具有较为典型的代表性,将《家》的改编纳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历史范畴中进行考察,不仅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出《家》的改编在同类改编中处于何种位置,同时还可以勾勒出这一文学史现象在特定历史时段中所体现出的基本逻辑脉络。  相似文献   

4.
高美 《小学语文》2014,(4):52-55
古典名著经过岁月的洗礼,至今仍熠熠生辉。然而,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却不理想,诸如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甚至有人还产生厌烦情绪。教材中安排了《猴王出世》等多篇名著选段,充分体现了对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的重视。怎样帮助小学生自始至终完整阅读名著?我以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为例进行阅读实践,形成了“驿站式推进名著阅读”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统编教材把"名著导读"提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朝着"课程化"方向实施。"名著导读"课应以激发兴趣、传授方法为目的,力求做好"导之有效"。教师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并使其真正走进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中,其背景介绍的第三段有这样一句话:“三国时期英雄豪杰……有关事迹既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成为民间艺人热中表现的题材。”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当前青少年学生阅读的现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6年完成的第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6年来,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已从1999年的60.4%下降到2005年的48.7%,有1/4的读书人读书时间在减少,其中城市民居阅读率的下降更甚于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8.
9.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讲史小说《三国演义》与史书《三国志》的联系与区隔说明:“文”与“史”固然不宜截然分家,但决不能混淆,文史各有职能侧重,文学求美,史学求真,二者的主要功能不能相互取代,以文代史,便会导致“观者惑乱”。作为“观者”的我们,要想在历史真实的认识上不受“惑乱”,应当学会把握信史与史传文学的联系性与差异性,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7-9年级学生必须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10部中外名著。 因此,中考中名著的考查,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我就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名著考题的分析,看09年名著考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频频"触电",成为当前电影创作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这种现象的出现,从文学与电影的艺术特质来看,自有其内在发展的必然性。华人导演李安擅于将叙事作品搬上银幕,其在选材,改编,导演上皆独具特点,在票房及口碑上也广受赞誉。电影《断背山》的经典成就之路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某种改编模式的借鉴与反思。同时,提出寓文学性于电影的国产改编电影的审美期待。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如此巨大的数量,如果没有阅读兴趣、没有阅读氛围,没有坚强的毅力,甚至无书可观,完成起来又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4.
【指点迷津】“经典名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新课程要求学生读一些文学名著,汲取文学名著的精华,从而提高语言、文学素养。为响应《课程标准》的要求,高考也增加了名著考点,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和了解。名著名篇阅读,是指能领会名著内容并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学生了解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科技每天都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E学习作为一个在线的教育学习平台,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在线共享和交流,而高中语文教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如何把E学习技术与中国古典文化结合起来,为语文教学服务,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可以借助E学习的信息平台,通过共享、共情、共答的名著阅读指导,来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进行名著阅读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人物和事件是名著阅读的两个重要着力点,从小说事件透视人物及其关系,既可以了解事件全貌,又可以从侧面观察诸多人物在事件中的独特表现。以《红楼梦》中的“宝玉挨打”事件为例,通过对这一事件的阅读和分析,可以窥见作者将看似头绪纷乱的人和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的叙事能力与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17.
增设“名著推荐与阅读”的专题,是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的一个亮点,在具体实篪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缺乏阅读的浓厚兴趣和持久热情,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力.或放任自流,或不顾实际地一刀切,此类问题不解决,将使编者的美好意图化为泡影。本文拟以七年级下册《西游记》阅读指导为例,从实践的层面上探讨“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翁丽雯 《考试周刊》2011,(88):40-40
名著阅读作为高考的一项考查内容出现在高考试卷中,有人说它加重了名著阅读的功利化,是快餐文化的有力推手;也有人说这是让现代人回归名著的一大契机。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的新增栏目和重要栏目,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19.
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台以来,作为学习任务群之首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已提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统编教材中,“名著导读”板块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的有力支持开始受到重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首次被选入教材,具有很大的文学价值和教学研究价值。因此,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探讨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教学价值、教材编排情况及相应的教学启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在从事开放教育汉语言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等课程文学欣赏性较强、学员较感兴趣等特点,通过问卷调查、学员访谈等形式,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归纳出的一套“转变思想—抓住关键—加大服务—兼顾情感”的四步论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