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自闭症幼儿的装扮游戏特点 ,了解其游戏水平低下的相关因素 ,选取了6名平均心理年龄为 2 3个月的自闭症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将心理年龄与之匹配的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各 6名作为对照组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秒为单位对实验结果和过程进行编码分析后所获结果 :自闭症幼儿的装扮游戏水平在三组中最低。分析游戏过程推测其可能原因为 :自闭症幼儿缺乏对游戏本身的兴趣、游戏过程中缺乏与他人经验分享、对玩具功能缺乏正确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入学准备是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互动障碍与行为问题使其容易受到入学准备不足的影响,对参与融合教育造成困难。目前国外通过课程和量表两种方式评估自闭症儿童入学阶段的优弱势,基于学校和家庭方面开发了多种早期干预项目,为我国开展自闭症儿童入学准备关键影响因素、评估工具研究、探索入学准备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核心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进行有效地评估,使评估成为教师教育训练的科学依据,并制定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计划及教育目标。本文从自闭症儿童教育评估的内容、标准、方法、评估的流程等几方面论述了学校进行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实践研究以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父母接受培训后在自然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对孤独症儿童实施共同注意干预训练的效果.研究采用多基线设计,通过培训家长对三名平均年龄为46.6月的被试进行为期八周、四个阶段的干预,发现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行为及社会互动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被试的主动性和响应性共同注意、工具性和交流性共同注意、高强度和低强度刺激下的共同注意三方面,干预效果呈现不同特征且具有个体间差异.通过对结果的讨论,研究分析了促进干预取得成效的因素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对1名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从社会性发展、问题行为矫正两个领域制定和实施干预计划.个案研究结果显示,该儿童在社会性发展和情绪与行为问题两大领域均有了较大的进步,为其接受融合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社会故事法在儿童自闭症干预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故事法是1991年由Gray C提出的自闭症干预方法.它以心理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强调通过提高患者对社会情境和社会行为规则的理解来促进患者社会能力的发展.十几年来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已经初步证明,社会故事法独立使用或与其他干预方法配合使用都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适当社会行为,增加适当社会行为,而且疗效能够保持,应用情境也比较广泛.但相对而言,社会故事法在具有良好阅读能力的轻度自闭症患者身上取得的干预效果会更好些.  相似文献   

7.
苏雪云  胡冰 《幼儿教育》2012,(Z3):90-92,96
自闭谱系障碍通常被描述为一种起病于3岁之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谱系障碍。尽早发现、评估、干预,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这类儿童的潜能。英国目前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以保障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权利及其家庭的参与权利。"不只是语言""早起的鸟"等早期家庭干预模式均重视家长的参与,旨在形成由专业人员指导、家长执行并合作解决问题的干预体系,促进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发展。英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共同注意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在孤独症儿童群体中具有基础性、典型性与普遍性。共同注意与儿童的语言、模仿、游戏及社会互动等能力关系密切,积极地对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进行干预对其生涯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PROQUEST和EBSCO两大数据库,搜索了国外2000-2019年间发表的有关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干预的文献,从研究设计、干预方法及干预结果等方面对相关干预研究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后续干预的展开提出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睡眠问题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中有高发生率,与他们的核心特征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睡眠问题属于失眠症的范畴,潜在病原包括神经生物学、心理及行为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儿童的影响体现在社会交往与沟通、行为表现及认知和个人成长及家庭等方面,现有治疗措施主要有行为干预、药理治疗和其他疗法,最后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融合教育作为当代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为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二者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为融合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从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安置形式、成就与挑战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美国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以引起我国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重视,并指出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借鉴斯金纳提出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的理念和观点,强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价值的言语行为教学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干预中日益盛行。本研究根据普通儿童言语行为的发展规律将其划分为初级言语行为、中级言语行为和高级言语行为,并对国外不同言语行为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总结,从而为我国孤独症儿童言语行为的教学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读写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读写技能一直是语言教学的重点。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可以分立教学,也可以综合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梳理国内外英语读写技能教学的历史发展轨迹,理清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由分立到综合,再到分立与综合并存的发展路径,有利于英语教师更有效地进行英语读写技能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pilo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video hero modelling (VHM) on the daily living skills of an elementary-aged student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The VHM, in which a character much admired by the student exhibited a correct response, was shown to the participant immediately before the situation where he needed to exhibit the target behaviours. Results of a multiple-probe design across three behaviours showed that each of the three target behaviours improved only when the VHM was introduced. In addition, the participant and his teachers demonstrate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use of VHM. However, the teachers hesitated to develop the VHM by themselves due to the perceived complexit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ime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reading interventions from single‐case design studies for students with and at‐risk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in grades K–12 using a quantitative synthesis. Seventeen studies met the selection criteria of having one more dependent variables meeting what works clearinghouse (WWC) design standards with or without reservations. Although students’ reading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rom baseline to intervention phases (p < 0.001), the overall weighted average effect size was weak (Tau‐U = 0.5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 [0.54, 0.63]; d = 0.29); smaller effects were found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terventions were less effective for students in secondary grades, students with a comorbid disability, and students in substantially separate settings. While no studies meeting the selection criteria were conducted in inclusive settings, the teacher provided interventions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those provided by researchers sugges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for reading instruction. Study limitations, area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practi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