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校园内存在着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体之一,高校校报要成为大学校园的强势主流媒体,要在多种媒体的夹缝中求发展,就必须关注传播效果,实现有效传播.随着传播学的发展,传者、受众和媒介三者的互动关系已成为传播效果问题的核心,要实现校报有效传播的内涵,校报编辑与读者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报纸作为纽带和桥梁,也要促进双方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2.
浅议新时期高校校报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媒体激烈竞争的新时期.高校校报的传播受到巨大冲击。为了增强校报可读性.使校报真正成为师生的良师益友.校报必须从准确定位、创新办报观念、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几个方面来吸引读者。尤其在创新办报观念上.要善于通过搞好深度报道的策划来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增强报纸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闻的传播渠道呈现出由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组成的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校报往日校园主媒体地位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校报需要吸收网络媒体的长处,改变自身弱势,充分展示纸质媒体的特性,使校报成为师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从而确立高校校报的媒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发展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的蓬勃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给高校校报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在传媒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作为传统媒体的高校校报越来越呈现出它的局限性.因此,高校校报必须转变观念,扬长避短,确定新的编辑思想,发挥自己深度报道的优势,开发报纸的互动功能,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余嘉强  叶芳 《教育》2012,(32):54-55
在网络媒体出现之前,高校校报具有较强的传播力,是学校新闻宣传和信息服务工作的首选媒体。依托高校党委和行政主管部门的力量,高校校报一直在高校媒体中具有绝对权威。然而,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日趋普及,高校校报的新闻信息传播优势开始减弱,影响力消退,有效传播的难度加大,高校校报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到影响。媒体形态变化的一个原则是:传播媒体的现存形态必须针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校报的传播效果不尽人意,呈现了弱化的趋势,这直接影响到高校育人功能与新闻宣传工作。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要优化高校校报传播效果,巩固高校校园中主流媒体的地位。文章主要从传播效果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探究高校校报传播效果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校报传播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提升高校校报传播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的迅速崛起,使高校校报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在新形势下办好高校校报,必须创新报道方式,加强深度报道,贴近读者生活,实现报网互动共赢。  相似文献   

8.
强化校报图片编辑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发展的多元化,报纸媒体的生存日趋严峻,作为高校校报,在没有经营利润压力的前提下,更需要校报编辑主动强化责任意识,更新编辑观念,才能走出一条越来越宽广的道路,而校报图片在版面编排上又容易成为薄弱环节,为编辑所忽视.校报的生存之道首先在于图文并茂,推出更多优秀的新闻图片和有品味的艺术图片,才能提升校报的可读性和影响力,才能激活整张报纸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报纸作为新闻,必须要有批评.只有赞扬,没有批评;只有正面,没有反面的力求四平八稳的报纸会失去读者,交稿校报也是如此.但校报批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适度,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校报成为具有知识性、指导性,又具可读性的读物.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校报作为校园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优秀的校园文化传播载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校报工作者要通过打造精品栏目,办出特色校报;积极寻找新闻线索,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同时注重校报记者团队伍的建设,使校报成为培养人、锻炼人的平台,充分发挥校报的服务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校报副刊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刊是中国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新闻版的重要补充;校报作为高校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汇聚大学先进文化思想最直接的载体,它的副刊应根植于大学校园深厚的文化渊源,发挥优势,办出高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报纸、影视、网络等大众媒介的快速发展使河南民俗文化的生存形态、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河南民俗文化呈现出传播环境开放化、传播媒介多元化、传播内容文本化、传播手段技术化等新的传播特点。这种传播方式对河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合、演化等既有有利的影响,又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互联网(Internet)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传播改变了传统传播观念中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使传播主体发生了变化.网络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在网上,受众不再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端,而是可以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信息的内容.本文将通过对大量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进入新世纪后互联网受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强、传播面广的优势,给读者群有限、出版周期相对较长的校报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校报如何在高校诸多信息媒体中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与其他媒体优势互补,发挥舆论导向、思想教育和新闻传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整合高校信息媒体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目的的角度出发,探讨校报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强化信息传递、学习指导、知识介绍和服务师生等多项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元、传播层级消解、传播手段多样、传播内容分众、传播时效增强等特点。新媒体的应用,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交往方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置身于新媒体时代,大学必须加强文化自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增强文化的主动性。为此,要切实转变观念,确立适应新媒体的大学文化观;要改革课程设计,将新媒体知识和技术融入通识教育;要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加强对新媒体的掌控与运用;要加强核心价值教育,坚守或重塑大学精神;要组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修复人际关系网络;要加强舆论监测和引导,为大学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校报的新闻策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高校校报在校园的传播优势受到一定的冲击。校报如何发展?笔者通过对高校校报进行新闻策划的必要性、应坚持的原则、有效途径三方面的阐述.指出只有通过加强新闻宣传策划的力度,更多地开展深度报道、立体报道,更好地配置和运用有限的新闻资源,强化校报在校园媒体中所特有的权威性和导向性,向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才能在与广播、有线电视、校园新闻网络等媒介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时代的高校校报传播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传播力理论,分析了在校园网络出现之后,高校校报所面临的竞争态势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同时结合校报的一般特征,提出了加强高校校报传播力建设的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尽管近年来在国际格局多极化建构过程中,中英两国的外交关系有所发展,但英国报界对于中国人权问题的态度,与上世纪相比较,变化甚微。在2005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英、德、西三国之际,英报刊的报道明显出现了与本国政府言论不同的论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作者将英国报纸的立场和我国’全球传播的现状作了比较,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报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联系全校师生员工的纽带和桥梁,是学校的舆论中心和新闻传播媒介。大学校报的任务是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用传播信息、交流经验、抓好典型、促进教学等手段,做好与人工作。大学校报的读者群主要是在校的广大学生,并且有许多学生记者参与校报的采编工作,这就为大学校报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提供了有力条件。政治思想过硬,动手能力强,敢于开拓创新,适应竞争是当代人才的标准。大学校报在促进这些青年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的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本文中作者按照工作实际研究和探讨关于高校校报的育人作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