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滁州市居民的养老方式和养老意愿都较为传统,对家庭和政府的依赖度较高,但可以看到60岁以下的群体对社区居家式养老和依靠个人储蓄养老理念的认同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调查发现,年龄越低,对积极老龄化的认同度越高,从而判断实施积极老龄化是具有可行性的.同时,性别差异、受教育程度差异和户籍差异也是明显存在的,因此积极老龄化策略应该针对不同群体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养老。对于介助和介护的老人,他们养老大多都要依赖于养老机构,而养老机构的运转则要依赖于养老护理员的辛勤工作。本文通过对苏州市养老护理员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养老护理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解析了影响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因素,并基于实际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对困难老人兜底的养老服务任务。同时,机构养老也是为多元、高层次的养老需求服务的。为了使养老机构能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服务,本文通过对六城市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调研,从资金、管理、服务、人员、合作几个方面对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以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对比,总结出不同类型养老机构发展的优缺点及差异性。机构养老若想获得持续性的发展,要从资金投入的持续性、管理规范及评估制度的确立与完善、需求评估及医养康养的推进、人员待遇及岗位责任制的设置、资源合作与信息化的探索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滑雪无论作为体育运动还是旅游形式都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张家口市崇礼实地调查,分析了2022年冬奥会成功申办的背景下对承办地发展影响和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和参与意愿.根据对社区居民意愿的调查分析,发展滑雪旅游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有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诸如当地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居民参与度需要增强等,并针对滑雪旅游发展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5,(31):230-231
养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为社会大众所热切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模式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此次调查以江宁区养老机构为对象,通过调查了解江宁区机构养老的现状,分析现行模式存在的利与弊,从而为改善机构养老模式,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运用概率抽样的方法在昆明市住宅小区中获得的752个调查对象的有关数据资料分析形成基本结论:1、小区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已进入小康的程度,但存在两极悬殊较为明显的问题。2、小区居民对小区的绿化和卫生等较为满意,但对交通状况、安静程度、治疗 况以及住房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安排等社会环境不满意较多。3、小区居民的实际社区互动普遍较差但有较强的互动意愿。4、小区的综合生活条件比起市中心还是有差距。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社会养老成为我国老龄事业的必然选择。就目前社会养老的发展状况来看,民办养老机构有望成为社会养老的重要提供者。文章以商丘市为个案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推进民办养老机构良性发展的合理措施,期望能够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合理行动理论(TRA)为依据,基于河南省四个试点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359户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特征、农村居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对集中居住意愿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决策理性尚处在“生存理性”向“经济理性”过渡阶段;家人意见及已经集中居住者的意见对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智慧养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与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融合发展是信息社会养老方式的新探索,也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有益尝试。基于此,本文以合肥乐年庐阳记忆养老院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智慧养老服务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以推动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智慧养老服务在我国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武汉市关山社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的居民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结果显示居民对于关山社区实行内部道路公共化存在诸多异议,主要为社区车流量增加带来噪音污染,增加安全事故、偷盗事件,降低社区环境质量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在社区范围内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社区内部定期组织社区交通讲座,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进行宣传,居委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在社区范围内维持秩序;政府制定社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的完善政策,推行试点先行;加强社区警力部署,在交叉路口设置监控,给予社区居民一定的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郑州、洛阳、开封、新乡、南阳、信阳、安阳等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分析论证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和经济状况人群的具体旅游需求,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函数模型,并对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河北省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意愿表现为"少缴多领",且在显著性为95%(99%)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基于农村居民养老意愿的新农保政策完善建议主要有:(1)根据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以及经济承担能力等具体情况,设置恰当的个人缴费档次;(2)继续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使政府财政补贴达到省级财政总收入的一定比例,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适时进行动态调整;(3)将参保对象的养老金待遇与养老金替代率的高低以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综合起来进行动态考虑;(4)将参保对象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转为一定时期的定期存款,增加参保人的养老金待遇收入。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4年在河南省农村社区搜集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土地意识(土地价值意识、土地产权意识、土地依赖意识)和其市民化意愿进行分析,并考察农民土地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土地意识主要呈动态多元的特点,且农民市民化意愿并不强烈。农民土地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力量主要在其土地价值意识和依赖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负向影响上。而土地产权意识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在土地价值意识依然强烈的今天,应从补偿土地价值和降低土地依赖意识角度提升农民市民化意愿,使其更好地融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5.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河南省经济的发展,而工资性收入差距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分析河南省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从提高农村居民的职业技能,增加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机会,改变农村居民生活观念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整套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河南省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多样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将向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过渡,最终形成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障内容中居于首要地位的经济保障,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是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的关键。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首要的是加快欠发达农村地区新农保制度的推行;其次是构建多层次的、灵活的基本养老保险一体化模式;最后是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  相似文献   

17.
作为弱势群体,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应当引起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和养老需求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城市贫困老年群体学历较低、身体状况较差,他们所在的家庭供养能力较弱,并且制度缺失也是导致城市贫困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原因之一。要改变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缺失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2010—2016年我国大陆28个省份城乡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利用三阶段DEA模型,采用多种空间权重矩阵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我国城乡养老机构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交互效应。研究显示,农村养老机构运营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都远低于城市,地区差异较显著,各省份城乡养老机构运营效率均存在显著的收敛性,农村纯技术效率的收敛速度明显低于城市;职工职业资格水平、职工年龄分布、资金投入的偏向性、入住老人类型是影响当地和临近省份城乡养老机构运营效率的关键因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城乡养老机构运营效率空间交互效应的发挥,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老幼复合型机构养老的优势、分析其运营面临的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政府部门积极予以鼓励和支持、加强机构的自身建设、重视机构的空间设置、强化对幼儿和老人的教育、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及提高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等对策,以期促进老幼复合型机构养老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互济养老模式是在农村社区组织相对成熟的条件下,以居家养老为基本方式,利用社区力量组织、协调、监管养老过程并进行部分社区养老资源的配置,在60岁及以上空巢老人中按照实际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安排老人进行一对一互帮互助的一种用以解决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和情感慰籍两大难题的养老模式。互济式养老模式是社区养老具体形式之一,完备的养老模式必须以社区养老为基础,首先解决物质和经济方面的问题,其次介入互济式养老,提高老年人养老生活的质量,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最终实现和谐农村和小康生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