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才学小说,作者李汝珍通过大胆的想象,塑造了众多具有劝世意味的海外异国形象以"正人心,厚风俗"。这些海外异国代表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和改良主张。  相似文献   

2.
《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都是杰出的游记体小说。两部小说的作者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虚构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幻想讽刺的手法刻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们描绘的幻想世界是以现实为基础,在幻想世界中更为集中地突出现实的矛盾。两位作者相似的生活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促成他们采用类似写作手法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抓住《镜花缘》与儿童文学的契合点,从奇异、荒诞、惊险、游戏精神等方面分析《镜花缘》所蕴含的儿童文学特质。阐述要珍惜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从《镜花缘》潜在的宝藏里寻求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幻想文学的本土资源,促进儿童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镜花缘》是就《山海经》所记海外人光怪陆离的形体特征,进行荒诞文学性的演绎。写作方式有解说式、映照式两类。旨意都是嘲谑现实社会中的丑陋习俗,但艺术性却有高低差异。博学家作小说,赖博学以成,又受博学之害。  相似文献   

5.
<镜花缘>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奇妙绚烂的海外诸国图景,尽管这些国家在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甚至两性关系上与中国迥然不同,但是,关照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不难发现海外诸国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或者是中国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或者寄寓着作者对理想王国的美好憧憬.  相似文献   

6.
李汝珍所处的时代表面上繁华竞逐,骨子里却日益腐朽。传统的人文精神失落,原有的纲常秩序大乱。李汝珍通过一部镜花水月的故事,讽刺世事,寄寓理想。《镜花缘》的劝惩初衷表现在小说中就是追求仁智。作者追求仁智的社会理想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独特见解。虽然是镜花水月,但却引人追慕怅惘。  相似文献   

7.
对于《劝世良言》与洪秀全早期思想的关系,众多的学者从许多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基本上肯定了该书是洪秀全早期宗教思想和政治思想等的主要来源.本文从洪秀全早期妇女思想的角度来进一步加深这一问题的认识,同时对正确评价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和洪秀全的妇女观不无裨益.一《劝世良言》是基督教传教士梁发所写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布道书.初刊于1832年,全书共九卷.它并不是系统地宣讲《旧遗诏书》和《新遗诏书》的圣经,而只是在六十几个互不联贯的小节中,摘引新旧约中的某些片断,并夹以中国本土儒、释、道的残余,反复宣传拜上帝,敬耶稣,反对偶像邪神崇拜和天堂永乐、地狱永苦等教条.由于该书被清政  相似文献   

8.
《镜花缘》是清代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古典小说,当中尤以女性为主.书中的女性都是有学识、有思想、有主见、追求人格独立的“新女性”.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其男女平等思想的阐述和对女性解放的呼吁.而其女性思想更是非常富有进步意义,与其他任何的文学作品相比都更加独特和先进.虽然难免会有一些缺陷和不彻底性,但其思想的光辉始终是无法磨灭的.故此本文的主旨就是分析《镜花缘》中的女性思想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镜花缘》是嘉庆、道光时期最优秀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它以表现女性解放、揭示社会阴暗面而著称。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章回小说的发展以及作者独有的文人气质是《镜花缘》成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汝珍在其《镜花缘》一书中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弱点,世风的弊端都有独到的针贬,其中对科举制度所衍生出的种种现象也有诸多论述.也许李汝珍也是科场的失意者,但他并未像有些小说家那样对科场的腐败进行猛烈的抨击,而是用调侃的笔调对科举中的一些弊端进行委婉的讽刺,并在书中描绘了他理想中的科举.第一、李汝珍用科举串联全书.第二、李汝珍用诙谐的笔调描绘了科举制度中的种种弊端,如贿赂、谎报年龄和籍贯、作弊、冒名应考、随意调换名次、对生命的禁锢等.第三、李汝珍在书中透露了他的科举观及其对理想科举的构想,提倡社会各个阶层和不同性别的人都应该读书.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命教育在我国内地开始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而高校的生命教育却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随着高校自杀、他杀等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高校生命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国内在高校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在实践途径上,更是软弱无力,可操作性较差.为此,从态度说服理论的视角出发,根据"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试图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高校.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三教合一”,道教的凡人修道、立德求仙思想对李汝珍的《镜花缘》产生了深刻影响,小说主题与道教的谪仙回归模式息息相关,道教的修真求道被作者作为小说的一大重要主题有力地凸显出来。所谓“镜花缘”,取的正是镜花水月空幻无常之义。  相似文献   

13.
汉大赋文化内涵的最大特征即“劝百讽一”。这种特征的最终形成与原始创作意图可谓大相径庭。“劝百讽一”面貌的形成,究其原因是汉人对其时代精神风貌的用心展示,而整个创作是在文学理念与儒家思想的较量中进行的,最大的收获则是促成了人作为大自然主宰者的意识的形成与定位。  相似文献   

14.
汉大赋文化内涵的最大特征即“劝百讽一”。这种特征的最终形成与原始创作意图可谓大相径庭。“劝百讽一”面貌的形成,究其原因是汉人对其时代精神风貌的用心展示,而整个创作是在文学理念与儒家思想的较量中进行的,最大的收获则是促成了人作为大自然主宰者的意识的形成与定位。  相似文献   

15.
《歧路灯》通过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兴盛衰败,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阔公子,由于父亲去世太早,母亲娇惯纵宠,结交市井无赖,沉溺于嫖赌生活,以致家道败落,最后穷愁潦倒。由于现实不幸的教训,这才接受别人的劝告,翻然觉悟,痛改前非,最后走上重振家声的道路。告诉人们教育青少年的重要性,及家庭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璐萍 《鸡西大学学报》2014,(12):130-131,146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学者李汝珍的著名长篇小说,成书于《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之间,是研究近代汉语及其发展流变的重要语料。通过对《镜花缘》中的"第"字的分析,了解"第"字在这篇小说中的主要用法和古汉语大致一致。并通过与同时期语料和现代汉语对比,探求"第"字在这一时期用法的特殊性,并把握其大致的发展脉络以及部分意义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江华条约》签订后,日本在朝鲜的势力急剧膨胀,严重损害了清政府在朝鲜的传统利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清政府决定劝导朝鲜与西方国家立约通商,以牵制日本在朝鲜势力的继续膨胀。以往史学界对清政府的这种“劝导通商”策多持批评态度。但清政府的“劝导通商”策挽救了中国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朝鲜的主权,但清政府对朝鲜劝导通商使朝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是一种消极政策。  相似文献   

18.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中"僵"应作"仆倒"理解。上古时期,"僵"的词义主要为"仆倒",之后"僵"又引申出"僵硬"之义。清朝晚期前"僵"的"仆倒"义被"僵硬"义取代,晚清时,"僵"萌生出"事情停滞不前"之义。  相似文献   

19.
“中职升本”是广西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中职升本”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以及培养方案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有必要针对该类学生的特点研究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学生从中职到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衔接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订来总结出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中职升本”学生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准确传达自己对“二战”前后人类生存状况的独特审美体验,在《局外人》中,加缪在叙事形式上作了诸多实验和调整。事件及场景设置的高度凝练性,贯穿小说始终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型叙事,自由直接引语的大量应用以及叙述节奏的急缓有致,是《局外人》最为鲜明的四大叙事特征。在《局外人》上述四大叙事特征与小说荒诞主题表达之间存在某种深刻的内在关联,前者强化了荒诞主题的抒发,让深刻的哲理得以诗性化呈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