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有言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已成而后心正。”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科技大学于2000年3月建校。这所年轻的大学.选用了“意诚格物”四个古老的字作为自己的校训。  相似文献   

2.
求学篇——拾级而上的历历往事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摘自《大学》 儒家经典《大学》第一章中有这样描述求学的句子,原文大意是:知道自己的目标之后才能确定志向,从而平心静气,进而安然面对困难,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如此最终才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3.
<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句从我国典籍中精简出的人生哲理共同构成了杭州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杭师大”)物理学院的办学宗旨:格物穷理,明德笃行。“这也是引领我在科研道路上前行的基本方针”,刚加入学院不到1年的青年学者杨泽超说。而他与杭师大的结缘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志同道合”:作为多年来坚守在生长合成二维石墨炔、二氧化硅等新材料及开发新型快速扫描隧道显微镜仪器领域中的年轻科学家,他同正处上升期的学院平台一样,朝气蓬勃、自由生长。  相似文献   

4.
顾明远 《知识窗》2010,(3X):1-1
<正>《学记》里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又说:"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我的理解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政治课,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考评方法的约束,使得"知"、"情"、"意"、"行"的过程,难以实现.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丢失",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考评方法;才能改变"知"与"行"脱节的.  相似文献   

6.
在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倡导让学生合作、互动、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倡导让学生合作、互动、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课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和塑造大学生高尚人文精神的巨大使命,语文教学实践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重大作用。大学语文教师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利用教材、课堂,以及学生活动,在实践教学中做好对知、情、意的把握,以达到对大学生智力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段世萍  唐晏 《科教文汇》2011,(35):95-96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意义在于把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其理论之一是促进学习者"知、情、意"全面发展。它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知、情、意、行四个角度展开,对中西式品德发生作用做一个细致探讨。笔者试图从知、情、意、行角度分析中西品德发生的心理机制,并从当前品德发生作用的实际出发,做出融会中西的新解释,提出培养健全品德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丁晓 《中国科技纵横》2010,(22):238-238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里的“八条目”,同时也是儒家提倡的修身之道。本文通过“八条目”联系曾国藩这位历史名臣,阐释做人的方式、准则,供现代人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德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关于德育任务和德育方法的观点上,其中德育任务是对经典“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解读。在其全文表述中提炼出其德育方法主要包括格物法、慎独法、榜样表率法、推己及人法。这些德育任务和方法对现代德育的影响深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学生工作的一根红线,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始终。学生军训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军事知识学习与军事训练的有机结合,综合调动学生知、情、意三个方面的认知体验,从而构建一个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郑江华  刘翠 《科教文汇》2011,(19):19-20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学生工作的一根红线,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始终。学生军训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军事知识学习与军事训练的有机结合,综合调动学生"知、情、意"三个方面的认知体验,从而构建一个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四句教”指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在晚年时期所言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一般把这四句看作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和概要。短短四句蕴含了王阳明对“心”“理”“气”“良知”等哲学概念的深刻阐释。所以,思考“四句教”的含义并尝试多角度理解,对了解王阳明心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诚”     
盏应文 《今日科苑》2007,(14):184-184
著名英籍汉学家葛瑞汉说,"诚"是指"具有内在一致性",是"心的本初的统一体";"是心、性、理各安其位时人所处的一种状态","要做到诚,即是要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浑然一体"。而杜维明、安乐哲、郝大维则认为"诚"就是"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肖甜 《科教文汇》2020,(10):28-31
“四书”揭示了诚的内涵、指向、价值、实现路径。它包括本体论上天道和人道以及知情意行的真诚和一致含义。处于和不同德性、对象交互的关系链中,其具有化己、化人、化物等价值,可以通过存心自省、格物致知等路径实现。它是君子人格的重要构成,也对当代学校公民教育评价有所启示:以公民之诚论证好公民的素养,也明晰不可为,即诚之匮乏、狭隘、功利、无知和规训;强调教育者应拥有诚之伦理示范、真诚评价学生并善于剔除假象;以制度他律和道德自律作为沟通公民之诚教育评价和过程的桥梁,需完善学校公民教育、德育制度体系并培养学生道德自主性、使之行“慎独”之义等。  相似文献   

18.
《内江科技》2008,29(12)
本刊讯《内江科技》是全文上网的科技期刊,"中台湾建国科技大学、香港中央图书馆、台湾智慧局等。在国知网"是其载体之一。据"中国知网"2008年  相似文献   

19.
正专家简介:李士明,黄冈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食品科学系客座教授,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科学主编。在美国罗格斯大学,他取得博士学位并持续开展了博士后研究,而后任职于美国强生公司、瑞士罗氏美国分部、美国万劲公司,具有丰富的医药研究与开发经验。其致力于天然植物营养保健品、功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普及化浪潮巩固了大学应用型、实用型学科课程教学的中心地位,而作为人文科学基础学科的大学语文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课程是当代大学生内在精神发展的动力,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所在。鉴于人文关怀的缺失是目前大学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当立足于学科的人文性目标定位,通过"知、情、行"三者的有机结合,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