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声音     
《中国教师》2012,(18):2-2
<正>"中国教育本身就需要教育。我们齐心协力,通过标准答案的方式把一百个孩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但是有些民族和有些国度把一百个孩子变成了二百个孩子。这两个民族单是在智力的较量上,在世界性的宽度和深度的较量上就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知识分子应该有那么一点反思甚至是惭愧。"作家刘震云以教育为例批评当下知识分子,呼吁知识分子要有创见:"有的知识分子不是知识分子,而是知道分子,从幼儿园小班到博士生毕业,考试非常好,再把这个知道反过来,再从幼儿园小班的教育开始,没有任何创见。"  相似文献   

2.
<正>"知识分子的目光应该像探照灯一样,它照射的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而应该是未来。"崔永元:我跟刘震云先生见面的机会挺多的,两个人一见面就开玩笑,很少有一个能坐下来认认真真地谈点儿正事的机会。所以这次我们就约定说,咱们少开玩笑,多说正事,因为观众看开玩笑的机会太多了,他们可以买票听相声去,但是做电视节目,我们觉得还是得说点儿正事,说点知识分子的事。现在"知识分子"这个词在  相似文献   

3.
大家好!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是为我们的孩子做一些研讨,在座的各位有些是我的老朋友,有些是我的新朋友,我想和大家探讨的主题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中国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期望中国的教育是要孩子上大学。在座的每一位都想着自己的孩子上大学,能上一般大学绝不上职业类大学,能上清华、北大绝不上一般类的重点学校,这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上名校!  相似文献   

4.
王宝祥 《现代家教》2000,(11):14-16
我经常接触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家长,他们只初中毕业甚至只上过小学,其中一些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自卑心理。有的说:“我的孩子天生不是念书的料,因为家长就不行。”有的说:“人家知识分子,辅导孩子学习什么功课都行,我们连小学高年级的功课也辅导不了。”还有的说:“人家知识分子天天看书,家里的书报也多,天天熏也把孩子熏出来了。我们整天忙干活,忙挣钱,拿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近几年末,应全国40多个城市执委、教育学会和少工委的邀请,本刊主编孙云晓赴各地做了300多场讲演.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热情欢迎。孙云晚的讲演队《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思考》为主题,这里介绍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百分之百地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我也欣喜地得知,家长们的文化程度逐年提高了,这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我却遗憾地发现,父母的爱心及文化水平,与其教育孩子的水平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些充满爱心并且是高学历、高职位的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一筹莫展,甚至一败涂地。北京的中关村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最…  相似文献   

6.
<正>"我上学时教育界没那么势利"郑也夫先生写了很尖锐的一本书《吾国教育病理》,批评中国当前教育。现在我孩子长大了,家里没有小孩在上学,因此我没有切身的体会。但是我所听到的,父母有小孩上学的,都是纠结得不得了。究竟问题在什么地方?我就回头想我们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情况,我觉得那是一个很自然的情况。教育应该回归人性,应该引发孩子自然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外  相似文献   

7.
1952年春,朱悦兴的父亲带着他来我校报名上学时,有些家长说:“老师呀,你们要是把他收下的话,可能有些人家就不敢送孩子来上学啦!”原来他是一个出名的顽皮孩子。我听到这话后,就和校长研究是收的好,还是不收的好呢!我们认为:这孩子平时行为不好,全是旧社会的坏影响造成的,在新社会里是有办法教育他的。因此,决定收录他。  相似文献   

8.
诗性消解是刘震云《单位》和《一地鸡毛》为代表的新写实系列小说的最外在特征。而诗性消解的根本原因是主体的隐匿。知识分子是主体中的主体.主体的隐匿是知识分子身份危机的表征。这样,边缘化与市民化了的知识分子便还原为凡俗的人。刘震云的小说生动地表现了人的日常沉沦这一事实。这种沉沦不仅存在于高度官僚化的“办公室”,而且还存在于灰色的日常生活中。如此一来,就使刘震云的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存在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正古训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校听老师的,回家听父母的,这是中国式好孩子的标签。我们总以为大人在教给孩子各种各样的道理,然而很多时候,孩子又何尝不是在教给我们一些什么?当你俯下身去,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你就会发现:孩子不仅教给我们包容、乐观和信心,而且,他们还悄悄在指点着我们为父为母之道呢,甚至,作为教育专业的我,孩子常常是我在为教育理想匆忙奔命时,提醒  相似文献   

10.
哪个更冷     
毛尖 《课外阅读》2011,(10):22-23
Q宝喜欢在美国上学,很多朋友就劝我,算了,为了孩子留在美国吧。每次,我都斩钉截铁,不可能。不可能当然是因为我们热爱在自己的祖国生活。不过,不说爱国主义,就我观察,美国小学教育也很有问题。首先我要承认,中国教育是我们最失败的地方,基本上,我理解为了孩子移民的朋友,也接受几乎所有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外国朋友谈到中国种种,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地沟油,我们都能争辩几句。只有说到中国教育,就都黯然神伤,一点回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些园长跟我谈到了一个让人很头疼的问题:有些家长经常抱怨幼儿园对孩子照顾不周到,不给孩子喂饭,不给孩子穿衣;而有些家长提出在幼儿园要多学些字,甚至有些家长要求幼儿园要多给孩子布置些作业,不然孩子总是玩,也学不着东西等等。我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还不理解,或者说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还缺乏一些联系。做了10年的幼教工作,感受最深的是: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老师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形成共识,教育行为步调一致,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形成一种合力,取…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家长,在一家国营企业工作,同事们都已为人父母,大家在一起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问题。我的儿子比较聪明懂事,小小年纪就认识不少字,读了不少书,大家都有些羡慕,便问我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能不能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绝招。我笑着说:“没什么绝招啊。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你的孩子也有他的聪明和能耐,你只是没发现、没  相似文献   

13.
巴甫洛夫指出:“我们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反射。”成人逗孩子,实质上是使孩子的大脑皮层上建立一系列的暂时神经联系,从而在行为上有所反射。由于周围成人的教育思想不一致,逗孩子的办法也不一样,因此,被逗的孩子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反复无常的条件反射,有些已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难以巩固。我的邻居常常逗四岁的扬扬说:“扬扬来,叫声老伯伯,我给你糖吃。”扬  相似文献   

14.
从根本上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良的教育会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俘虏,因为应试教育让太多的人成为失败者,而失败者最容易网络成瘾。我特别想与父母们讨论:当孩子网络成瘾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去做?也就是说,我们该怎样正确地分析问题,该怎样有效地解决问题。由于经常被邀请为父母们讲课,我常常碰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例如,有些父母把孩子也带来听课,说是让孩子受受教育;有些父母则把孩子强行拉到我的面前,一边数落孩子的问题,一边请我教育他们的孩子。每逢此时,我都感到十分为难。我为难在哪里呢?一般来说,不管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几乎都与教育的失误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一浪又一浪的留学热潮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很多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而送孩子出国的愿望中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为了毕业后能找一份好工作,挣大钱。而其他方面的思考,有不少家长则是模糊的、盲目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小书——《我是韩国人》。这本小书出自一个韩国小留学生申世庸之手。问世后,仅一个月在韩国就销售了四十万册,现已发行到百万册以上,深受韩国读者的欢迎。申世庸13岁去美国留学。他执意想去美国留学,是因为他的哥哥因在绘画比赛中连夺冠军被保送去了美国。母亲为了让申世庸放弃留学美国,早日回到韩国,特意为他挑选了一所远离城市、要求苛刻的士官学校。在这所士官学校里,申世庸的美国梦彻底破碎。他语言不通,常常遭到人种歧视,挨打受辱。除此,还要面对美国问题孩子的种种问题:吸毒、同性恋、打架斗殴……但是,他没有像母亲所期望的那样打道回府,而是独自面对。在几年的时间里,他不仅练就了一身自卫的本领,自尊自强,还坚持刻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英国牛津大学。崔永元向我们推荐这本小书,不是因为申世庸的成功。而是因为他自己在读这本小书时,常常感到震动,心生惭愧。清楚地看到很多时候,我们还不如一个孩子。他发现一个孩子好,是和他的父母分不开的,这几乎是个朴素的真理。他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够了解申世庸的父母是怎样教育他的。在这本小书的序言中,崔永元写道:让我们读读这本书吧,因为我们都想把孩子送出国,又怕他们忘本;还因为我们常常佩服朝鲜民族的凝聚力,又总搞不清他们是怎么凝聚到一起的。我们从书中选摘了部分内容,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6.
一浪又一浪的留学热潮冲击着我们日常生活。很多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而送孩子出国的愿望中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为了毕业后能找一份好工作,挣大钱。而其他方面的思考,有不少家长则是模糊的、盲目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小书——《我是韩国人》。这本小书出自一个韩国小留学生中世庸之手。问世后,仅一个月在韩国就销售了四十万册,现已发行到百万册以上,深受韩国读者的欢迎。申世庸13岁去美国留学。他执意想去美国留学,是因为他的哥哥因在绘画比赛中连夺冠军被保送去了美国。母亲为了让申世庸放弃留学美国,早日回到韩国,特意为他挑选了一所远离城市、要求苛刻的士官学校。在这所士官学校里,申世庸的美国梦彻底破碎。他语言不通,常常遭到人种歧视,挨打受辱。除此,还要面对美国问题孩子的种种问题:吸毒、同性恋、打架斗殴……但是,他没有像母亲所期望的那样打道回府,而是独自面对。在几年的时间里,他不仅练就了一身自卫的本领,自尊自强,还坚持刻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英国牛津大学。崔永元向我们推荐这本小书,不是因为申世庸的成功。而是因为他自己在读这本小书时,常常感到震动,心生惭愧。清楚地看到很多时候,我们还不如一个孩子。他发现一个孩子好,是和他的父母分不开的,这几乎是个朴素的真理。他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够了解申世庸的父母是怎样教育他的。在这本小书的序言中,崔永元写道:让我们读读这本书吧,因为我们都想把孩子送出国,又怕他们忘本;还因为我们常常佩服朝鲜民族的凝聚力,又总搞不清他们是怎么凝聚到一起的。我们从书中选摘了部分内容,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7.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些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虽然有失偏颇,但还是有些道理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将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个人认为应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公民。我曾在一所中学从事教学工作,现在教育出版社工作,还是一个七岁孩子的母亲,在本文中结合自身的经历谈几点家庭教育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8.
寻找英雄     
《实话实说》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叫响的栏目后,主持人崔永元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前几年,就在演艺界各路名人纷纷出书的时候,最有观众缘的崔永元却没有赶风头,依然埋头做节目,不为所动。然而,出版单位深知崔永元的市场感召力,岂肯轻易将他放过?果不其然,经不住人家一再劝诱,崔永元终于搭上了名人出书的末班车。《不过如此》首版三十万册推向书市后,反响强烈,大有洛阳纸贵之势。平心而论,《不过如此》体现了崔永元的一贯风格,字里行间充满机智、幽默和真诚,用作家刘震云的话说,就是“看似平易和随意,其中却有很大的文化含量”,“书中充满了自嘲而不是自恋”。  相似文献   

19.
张适 《生活教育》2014,(3):111-112
正孩子的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于国家而言,孩子的成长关乎国家未来的方向;于家庭而言,为人父母的第一次我们都有些无所适从,有些手足无措。他呱呱落地,他蹒跚学步,他牙牙学语,他松开父母小心搀扶的手去上学——小小的背影走向大大的社会,孩子每一步的脚印既是他的成长,也是父母的成长。我不愿做孩子成长的领导者,我更不能做孩子  相似文献   

20.
假期,你的孩子会精神留守吗 暑假本应是孩子们轻松快乐的时光,可有些孩子却不愿意放假,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 思迪:我真不愿意放假.爸爸妈妈白天都要上班,没法照顾我,他们就把我反锁在家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