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现状呼吁品德课堂且慢行这是一个讲求速度的时代,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着速度带来的冲击。日新月异的知识、分秒更新的信息让人们应接不暇。快,才能赢!竞赛以快取胜,搏击以快打慢,  相似文献   

2.
许婉华 《教书育人》2011,(13):27-28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为此,在品德教学中应该积极构建开放型的体验教育模式,多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体验生活,丰富其道德情感,进而获得真实的道德感悟。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些理性指导,给品德课  相似文献   

4.
品德课程将"活动性、生活性、开放性"定位为品德课程的基本特征,强调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适合儿童的活动对于其德育生命的生  相似文献   

5.
目前小学品德课堂不再是冷冷清清,而是精彩纷呈的学生活动,但是透过活动现象,细细琢磨,就可以看到好多活动有着"浮华"和"无效"。针对活动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通过结合实际,让活动教学真实自然;指向明确,让活动教学简洁高效;关注生成,让活动教学更显和谐;及时反思,让活动教学精益求精等策略,有效构建活动教学,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品德课堂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6.
杨进生  杨辉 《山东教育》2012,(31):47-49
课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逐渐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对学生进行生硬的道德说教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单纯进行知识讲解的现象少了,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的现象多了;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体验,联系学生生活的现象多了……但欣喜之余,我们也不难发现,不少品德课堂上还存在着很  相似文献   

7.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学品德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不以教师意志完全掌控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疑惑、认识错误、偏移教学目标的表现。因此,教师应注意把握课堂细节,整合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探讨和自我体验中升华情感,完  相似文献   

8.
正一、聚焦:面对内化与外显尴尬情势的追问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内化,是品德教育的努力方向。然而,事实却将教师置于"尴尬"的境地。例如,师:让我们再一次唱响那一曲动人的友谊之歌(教师出示"回音壁"——《友谊天长地久》)生:(齐读"回音壁",声音"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呈现状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活动是品德课堂中教和  相似文献   

10.
蒋燕衔 《教育》2013,(21):52-53
当前,品德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共识:教师的教,单一讲授;学生的学,单一汇报;使学生缺乏归纳、思辨与创新,师生的平等意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从体现。笔者结合品德中年级教材的相关内容,立足于小学品德教师的角度,归结了品德课堂教学体验学习的4种运用方法:天然去雕饰,切入真实社会,借助媒体  相似文献   

11.
黄裕文 《西宁教研》2000,(2):16-16,34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鼓励中大胆尝试,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自信中不断努力,在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其核心是让学生成功在课堂。  相似文献   

12.
正多年以来,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品德教师,我一直在努力地寻找一条途径——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但这条路走得不是很顺利。就在我徘徊不前的时候,学校校本文化浸润下的生态课堂犹如一盏明亮的灯塔,让我在茫茫的大海中瞬间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生态课堂是完全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的课堂,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下的《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设计理念特别指出:本课程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缘起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叫保蛋行动,这个案例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在一天的保蛋活动中,在几毛钱的代价之中,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感悟到尊重、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刘万钧 《四川教育》2000,(11):14-15
主体性的发展必须寓于主体活动之中。以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为载体,让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涉及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品德学习应成为学生的个性化生活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彰显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思,发展儿童的心灵,使品德课堂彰显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根植现实——课堂的肥沃土壤生活即课程,回归生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课程,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反映儿童成长的需求。所以,只有坚决摒弃枯燥的、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回归生活,积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体现品德课程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身通过活动中的体验、感悟来获得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的过程。心理学家皮亚杰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有规律的,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在于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这  相似文献   

18.
陶卫菊 《生活教育》2012,(15):65-66
皮亚杰曾说过:“知识来源于儿童的亲身体验,来源于儿童环境的相互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学好数学;只有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探究,才会有乐此不疲的状态;只有让他们亲身经历,才会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数学课堂也就不再枯燥。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可见,拓展课程资源,拓宽教学的形式与渠道,构建开放性、动态的教学体系,使品德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活用教材资源,唤起学生感知教材是实现课标的重要体现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叶兵 《生活教育》2011,(22):28-29
《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