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主义派非常重视教育,从国家主义的代表人物费希特到中国的国家主义派,都将教育看成振兴民族国家之关键所在。因此,他们关于教育宗旨、教育目的、具体教育措施、教师培养等问题的论述非常细致,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教育思想。无论是教育理论,亦或教育举措,无不渗透着国家主义思想的精神核心,即以国家为第一要义,并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2.
森有礼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森有礼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为国家富强而办教育、贯彻忠君爱国思想、由国家来办教育三个方面。森有礼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对日本近代普及义务教育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政策制定、师资培养及课程改革等方面。森有礼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帮助近代日本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有力地推进了日本近代义务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3.
明治时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在教育界和思想界便展开了对国家主义教育理念的阐发:在教育目的上,具体形式有为国家独立、为"富国强兵"、为"忠君爱国"的观点,但其最终目的都归于"为国家";在教育方针上,存在着针对教育者加强师范教育,针对受教育者大力兴办与国家主义相适应的各级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军事教育的观点;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上,主张通过加强道德教化、天皇地位的宗教化和神圣化、政府统一编写和审定教科书等方法途径来践行和强化国家主义教育理念的观点。这些论述为国家主义在教育领域的法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丽敏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3):31-33,52
近代教育改革始于晚清末年,新教育之振兴的目的是维护天朝之国威与皇权之稳;延至民国初年,国家主义的教育宗旨也延续下来,只是教育宗旨中"国家"的内涵在逐渐变化。实用主义和职业教育的兴起便是这种变化的结果之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最可贵之处在于职业教育之兴起虽是国家主义教育理念体现之一,但他的思想着重关注了中西教育理念的差异,并且他一直致力于倡导和发动社会底层民众自觉接受技能教育的意识和行动,以上贡献都将启发今天的职业教育实践:职业教育不应该只是差等生教育,而要面向那些没有太多经济能力但他们需要接受教育的社会大众。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的精神应该类似于现今的终身学习理想。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国家主义视“国家”为人类最高群体,坚持国家的统一与秩序优先于民主和自由,鼓吹个人为国家无条件奉献。这些观点在梁启超的“新民说”中都有体现。它表现在政治伦理方面的“群己之辩”上,其内容不再是个人与普遍的“人类群”的关系,而是个人与“政治国家”的公私之辩。也表现在自由观上,其自由成为张扬团体(国家)自由,抑制个人自由与个性的国家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梁启超的个案折射了国家主义发生初期的思想环节,也多少可以说明为什么中国的民族主义缺少国家主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国家主义属于西方政治学的范畴,它传入近代中国时所遭遇的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历史语境,后者既为国家主义的移植提供了土壤,也使之产生了某种理论上的变异。在清末民初民族救亡的历史语境中,国家主义被视作一种由民族危机所激发出来的抵抗性机制,其"合群"的功能被放大。在革命与立宪的历史语境中,国家主义是一种主张国内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思想方案。中、西国家主义这种相即而又相离的历史现象,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近代中、西思想文化交汇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败后,以严复和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对学校公民课程的诞生进行了舆论层面的开拓和思想文化层面的启蒙.严复通过翻译国外政治哲学和社会学名著宣扬社会进化论和群学思想,梁启超则在政论文章中建构了国家主义与国民的概念.严复与梁启超宣扬国民教育的手段和侧重点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公民教育思想都可归为“相对的国家主义”,自由主义则是其共同的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8.
国家主义在本质上属于政治学范畴 ,其核心政治主张是坚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亦是民族主义的另一种表述。国家主义体现在教育上 ,便表现为国家主义的教育观。在中国 ,实际上 19世纪末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就已经出现 ,但在当时思想界并不占主导地位。一战后很长时间里 ,出于对世界大战的历史反思 ,人们普遍认为“国家主义”是大战的罪魁祸首 ,欧战标志着国家主义教育理念的破产。尤其是 192 3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世界教育大会 ,通过了“世界主义”性质的议决案等 ,更加强了这种认识。孙中山 192 4年在演讲《民族主义》时 ,就多次提到了这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广大学生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对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学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与民族团结教育有密切联系,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校要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例如,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主义是一种国家利益至上的政治哲学观。国家主义向职业教育的渗透导致了国家主义职业教育的兴起,具体表现为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了一种国家理性,而职业教育则要为解决国家的现实问题出力。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中,区域职业教育登上国家舞台,而与产业对接、为城镇化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等则是其重要任务。区域职业教育目前只能是国家主义职业教育的一种区域实践,它既要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彰显国家的教育特色。国家主义是区域职业教育最大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教育:自由主义体制下的国家主义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教育的国家主义倾向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教育目的从以个人本位为主导转向以国家本位为主导"和"教育管理体制由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向'准中央集权制'靠近".本文认为"制度层面条件--联邦政府职能的扩张"和"思想层面条件--民众对教育促进国家安全与繁荣的信念不断加强"是美国教育的国家主义倾向不断增强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主义思潮是适应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为建立独立统一民族国家的需要而兴起的近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一个流派。笔者将国家主义思潮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放在近代中国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及自强不息四个基本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当他们建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使他们维护和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汲取和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影响20世纪中国教育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直接来源于18-19世纪欧洲现代民族国家在形成时所产生并依赖的国家主义及其教育理想,是欧洲近代日益高涨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在中国独特社会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并与欧洲各国国家主义教育理想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对20世纪中国教育的支配性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在20世纪中国现代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学术论争,主要集中在国家主义与国际主义、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国家主义与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与人文主义等几方面.在21世纪,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对于中国大陆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来说依然有其合法性与正当性,同时应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融合世界主义的理念、关怀与责任.  相似文献   

15.
翟艳芳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6):58-64,80,100
随着人类迈进全球化时代,世界主义的理想与国家主义的现实之间构成了一种矛盾和张力。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与国家主义政治观相呼应,国家主义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为第一要义;而比国家主义发源更早的世界主义理念折射在教育中,体现为一种自由主义教育传统和对世界公民的诉求。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要超越并整合国家主义和世界主义,致力于公民的全球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公民。  相似文献   

16.
儒家哲学的理性精神主要就体现在"尊德性"方面,而朱熹的"道问学"或"即物穷理"无疑包含着认知理性;朱熹的怀疑主义也是出自一种不迷信经典、不盲从权威的理性精神;在朱熹的民本主义思想层面上,人本主义与国家主义达到了有效的统一。朱熹哲学中的这种知识理性、科学怀疑精神、人本思想,是学校教育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各类学校教育中最需要继承和发展的文化传统。朱熹所阐发的"做学问"与"做人"相统一的道理是教书育人的永恒话题,其国家理念和民本主义思想也是目前进行爱国、爱民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教育人还是教育公民”的视角切入,围绕1916—1926年教育界的三份议决案考察十年间教育宗旨的演变。1919年4月《教育宗旨研究案》出台,是江苏省教育会在袁世凯复辟及欧战双重刺激之下长期酝酿的结果,意在恢复和改进民元部定教育宗旨。同年10月《教育本义案》通过,则是江苏省教育会与山西省教育会博弈妥协的结果,也提示着五四时期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作为潜流的存在。1923年国家主义教育思潮逐渐兴起,李璜将国民的共同志愿创造性地阐述为爱国,余家菊继而提出国家主义教育须以爱国为脊柱,由此定义了国家主义的教育宗旨。1925年8月《请教育部依据国家主义明定教育宗旨案》的议决,是“五卅”惨案、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中华教育改进社内部分化及阎锡山势力推动共同作用之下的结果,亦代表国家主义教育宗旨得到广泛认同;江苏省教育会反对此案,坚持“五四”时期平民主义的教育主张。教育宗旨的演变亦揭示出这一时期教育界的分化流变及杜威教育学说的在华接受历程。  相似文献   

18.
郑云祥 《成才之路》2023,(17):45-48
大学生未来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是否先进直接决定了他们未来对国家与社会的贡献值。文章站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政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展开研究,首先分析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涵,讨论高校思政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现存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和谐"为价值统领,凭借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中国梦等教育主题,引导青少年将自身成长和祖国发展、个人梦和中国梦相结合,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增强国家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投身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为便于教师准确把握教材以开展好教育教学活动,本文将介绍第四单元的思想立意、教材内容、重难点问题,并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全面贯彻群众路线即是为维护和满足广大学生根本利益,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大学生作为一种社会群体,只有密切联系他们,让他们紧紧团结在我党周围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创新、有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