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日报在新闻改革中成立了报纸检查科,使报纸上失实报道和差错大为减少,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提高了报纸的威信,受到读者的好评。报纸检查科是1984年10月报社机构改革时成立的,由几名从事新闻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同志参加,从1985年元月起,专门从事监督检查工作。两年来,他们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部分新闻政策的发展案例,包括1949年新闻总署的成立与国家新闻管理体制的调整变化、1954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的出台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报纸改革方针的提出、1957年反右斗争中宣传报道的政策变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陕西日报社从1984年底,在总编办公室设立了报纸检查科。日常主要工作是检查处理见报的事实差错、文字差错、校印差错及重稿差错等。设立职能部门处理报纸差错,这是过去没有的。实践证明这样做对贯彻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党性原则和提高报纸质量有一定成效。事实差错是指读者来信对见报的新闻事实提出的质疑或揭发的报道失实问题。截至1986年10月底,共收到来信揭发的失实报道486篇,在已处理的175篇中,经查明属于部份和全部失实的137篇,占揭发总数的78.3%。对失实报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涌现的改革潮流中,不少报纸从改革新闻入手,开始了报纸工作的改革。为什么新闻的改革成了报纸改革中突出的一环呢?这是由于新闻是报纸最根本最主要的宣传形式,报纸所以成为报纸,就因为有大量的新闻。由于十年内乱的影响,很多常识性问题都发生了混乱,而报纸要重视新闻多登新闻这个常识性的问题,也变得模糊起来。一些人不自觉地慢慢地把新闻放到次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羊城晚报颁发了一次特别奖——“创新奖”。获奖者是提议创办《读者今日来电》专栏的编辑容洁如同志。《读者今日来电》专栏的开辟,确实是个创造。它及时发表读者用电话报来的新闻,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扩大了报纸的报道面,密切了报纸和群众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工作的现代化,开创了该报新闻改革的新局面。羊城晚报的领导及时对这一创举特别颁予“创新奖”,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新闻工作是一项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不断创新。没有创新,新闻工作是做不好的。一张报纸,如果几年、几十年“一贯制”地老是那么几个栏目,那么几种形式,那么一种文体、文风,老是那么一副老气横秋的面孔,读者怎么能越来越爱读呢?老作家孙犁说:“艺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改革,无论在理论探索和新闻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报纸的通联工作在新闻改革的浪潮中却有所削弱,这实在令人担忧。为此,笔者欲借《新闻前哨》杂志一角,谈谈在新闻改革中应加强报纸通联工作一些肤浅的意见。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们开创的报纸通联工作,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报纸离开了通联工作是无法生存的。涉及报纸生存的通联工作,本应在新闻改革中进行重点研究和探索,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联工作在报社编辑部成了聋子的耳朵——摆式。报社有些领导也承认通联工作的重要,并把通联工作视为办报的基础,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把通联工作挤掉了,甚至连一个小小的通联机构也不复存在。至于平时研究、部署、检查督促通联工作,主动听取群工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就更少了。 要解决报纸通联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报业人员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7.
陕西日报的编辑、记者们,把他们的报纸检查科誉为新闻工作的“纪检委”,这是因为报检科的同志查处失实报道严肃认真。以往,这家报社的领导尽管反复强调要认真解决报道失实的问题,可是这种错误仍时有发生。报社常常收到读者反映失实报道的来信,有人甚至拿着报纸找上门来。因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使许多问题得不到查处,群众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8.
埃及是古老的阿拉伯国家。新闻事业历史悠久。几种主要报刊畅销阿拉伯各国。埃及报业深受英国影响,报纸版面仿照英国的大众报纸。所有报纸都受政府指导,指导方式是新闻检查和根据新闻条例对报纸发出的指示。号称独立报纸也是紧跟政府路线的。1974年,埃及取消大部分新闻检查。1975年,成立新闻最高委员会。1978年,取消文化情报部,进一步放松对新闻的检查。但绝大部分报纸仍为政府所有,编辑由总统任命。  相似文献   

9.
(成都商报)创办迄今已经三年。报纸从一张内部报纸发展成为在成部地区有较高知名官,在读者中较有影响力,最为活跃的几张报纸之一。我们的体会是,这得益于改革。报纸创办之初,因为头一回J]限,有人戏称第一张报纸“像书”,经过了几个月的改革,终于使“一本书”变成为一张略嫌稚嫩的内部报纸;又是几个月的改革,使一张内部报纸终于成为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半年过后,面对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报社提出了增大新闻容量、改变呆板面孔、增强新闻时效的改革措施,报纸从此开始真正成为一张“新闻纸”,逐渐获得了大量的读者;大约一…  相似文献   

10.
报纸改革的好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次记者会是在报社开始进行报纸改革的时候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研究我们的记者工作怎样适应改革、开放、搞活形势的需要,适应报纸改革的需要。我们的报纸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改革?我们搞改革有些什么有利条件?记者在改革中占什么样的地位?这里谈谈一些情况和看法。改革报纸的酝酿经过报社新编委会成立以来,主要力量最初放在理顺工作关系、调整和充实各部门的领导班子、端正党风以及新闻专业职务聘任责任制的工作上面。这些工作大体告了一个段落以后,才逐步把精力转移到报纸改革的工作上来。当然,改革报纸的想法不是今年才有的,大家早就议论过,都不满意目前的状况。我自己在前年十月在成都参加西南地区报纸总编辑会议时,就提出我们的新  相似文献   

11.
《新闻学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的《新闻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座谈记录中,钱辛波认为:报纸(广播、电视)是办给人民看的,但过去我们没有很好地向群众和各级党的领导宣传过新闻工作的规律。现在搞新闻改革,仅依靠新闻单位进行改革是搞不好的,应该依靠全党和全社会来进行。建议在报纸上公开宣传和探讨新闻工作规律,这样做可以改变读者长期以来形成的阅读观念。比如,把报纸当作是红头文件,认为字字句句都代表党,而忽视了报纸的其它功能,有些人不大赞成在报纸上公开宣传和探  相似文献   

12.
天津日报编辑部从1982年2月起,举办新闻改革研究班,由一位老同志带几个中青年记者,边采写,边研究。到今年7月,先后开办了6期,共有32人参加,前5期28人,正在学习的有4人。举办研究班是为了提高记者素质,是报社加强新闻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之一。报纸是人办的,人的素质不高,报纸就谈不上改进。新闻改革研究班的任务是要使记者大步跑开,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新闻界同行们的重视。特别是1990年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之后,新闻摄影工作更为各报总编辑们所重视,把原来“图文并茂”的传统观念,升华到了“图文并重”的新观念。这一“茂”一“重”的一字之改,使新闻摄影的改革向前跨进了很大的一步,给报纸版面的内容和形式增添了很大的光彩。就以我们宜宾日报近几年的实践为例,由于报社总编辑们照片意识的不断增强,使报纸上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改革是报纸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搞好报纸新闻摄影改革,就要研究世界新闻摄影发展的总趋势,研究新闻摄影在报纸中的地位、作用,研究如何发挥新闻摄影的优势。报纸发展的总趋势纵观新闻摄影的发展,图片新闻在报纸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黑白到彩色的过程。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是1566年意大利的《威尼斯政府公报》。报纸度过了314年无照片时期,直到1880年3月4日美国纽约的《每日图画》报,才在世界上印出了第一张有照片的报纸。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新闻照片作插图的报纸,在欧美风行起来,到30年代欧美报纸由于采用照片急剧增加,图文并重的  相似文献   

15.
由江苏省新闻学会主持的1990年度全省报纸好新闻评选,历时9天,于4月14日在苏州市揭晓,共有169件新闻作品获奖。这次报纸好新闻评选,是对过去一年全省报纸宣传报道工作的全面检阅。它有助于全省报纸新闻宣传更好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这次评选活动中,评委们遵循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新闻为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新闻图片是报纸内容的重要一翼,报业竞争不可避免要给它带来深刻影响.前几年,全国性、区域性的新闻摄影会议,讨论交流的是怎样让总编辑对新闻摄影工作重视起来,怎样多发照片、把照片发大、发好;现在,大家开始用系统论的观点,着眼于一张报纸的整体视觉形象和运用图片的"常态",研究报纸图片运用和新闻摄影工作,所思、所议的是图片资源配置、内部机制改革、工作流程再造等更深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其涉及的广度和探讨的深度来看,已经大大超越了昨天.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为了充分发挥新闻摄影作用,增强报纸可读性和竞争力,许多报纸改革原有新闻摄影机制,先后成立视觉中心和图片新闻部等机构,实行图片总监或摄影主管负责制,并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8.
王恩芹 《新闻传播》2009,(11):95-95
时下党报类报纸亦已认识到社会新闻的重要性.比如济南日报早在几年前就专门成立了社会新闻中心.并开辟社会新闻专版,使社会新闻成为党报宣传的又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9.
报纸与舆论     
在我国,报纸已有1700多家,期发数在2亿份以上。但报纸反映了多少舆论呢?这是各界人士有目共睹的.我认为有必要从根本上探讨一下报纸与舆论的关系和报纸的舆论功能。三足鼎立的报纸功能报界新闻改革业已10年。头几年,人们指摘报上新闻的宣传味太浓,新闻性太少。许多报道,仅有新闻的形式缺少新闻价值。也有人提出要淡化宣传,但在实际上行不通。党的报纸,总要宣传党的主义、党的主张,没有这种宣传是不能设想的。况且广大读者对于党报的政  相似文献   

20.
新闻改革向哪些方面深化和扩展呢?根据新闻体制和报纸宣传面临的新情况,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索。第一,对新闻改革的理论依据需要再认识,进一步肃清“左”的思想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依据,新闻改革也不能例外。新闻改革和报纸宣传要始终坚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