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传统的、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集体信息化备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各种课程资源,再将这些相关信息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和整合。在信息化备课过程中,既要人人参与,又要分工合作;既要保持共性,又要不失个性,优化备课过程.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从6个方面对学校语文集体备课信息化工作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目前的教改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集体备课的误区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备课是当前中小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凸显了“合作、探究”的理念,在实践中借助资源共享和思维启迪,因而备受中小学校推崇。当前,集体备课的实践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制度构建、模式提炼、策略选择、评价导向上也总结出了比较系统的经验。尽管如此,集体备课在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化和低效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思维、灵感、教学个性也不同程度地被弱化。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老话重提,旨在抛砖引玉,以引起大家对这一话题再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广州市天河区区域集体备课始于2004年9月.当时正值新课程改革,各类教育教学资料缺乏,而且不断出现新的教学问题.教研室组织区高三骨干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系统研究了<课标>和教材,对课程的再开发、教学设计、评价与检测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沟通.校际的合作分工,大大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而且通过交流与分享,帮助教师解决很多教学问题,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区域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方式,在全区中小学各学科中全面开展.本文作者在参与小学语文学科区域集备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区域集体备课进行了一定思考,撰此文与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5.
<正>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免有瑕疵,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自我成长就是要通过思考、剖析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教学反思的一点感想.一、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目标,即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备课时要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备课组集体发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相互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集体备课是新课改中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有不少学者专家在理论层面上论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本文拟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点实践性建议。一、数字化备课:包件的开发和积件的建设大量教学改革的现象表明,备课正逐渐从原来以线性的知识结构组合为核心的传统方式走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借助于超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备课具有了超文本、虚拟现实、信息资源集成化、开放性、互动式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特征。表现为更加注重教学策略、师生关系民主化、知识意义的积极建构、学习方法的多元化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我们把这种新型的备课称为数字化备课。数字化备课是从教师培训的层面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的一种方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思考各学科教师利用校园网进行集体合作备课的过程,探索出通过包件和积件的开发与建设实现教师之间有效合作进行数字化备课的方式。包件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制作的包件,其实是将既分工又合作的教师制作的课件组合起来,形成以教材单元知识组合课件为主要内容的“备课文件包”。在教师进行集体电子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文本教材进行划块,明确分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分头设计单元教学...  相似文献   

8.
集体信息化备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各种课程资源,再将这些相关信息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和整合。在信息化备课过程中,既要人人参与,又要分工合作;既要保持共性,又要不失个性,优化备课过程,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从6个方面对学校语文集体备课信息化工作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目前的教改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2002年2月,在 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的虚拟社区史地政论坛上,一批对历史教学怀有极大热忱的老师自发性地开展起了一个“网上集体备课”行动。2002年9月,活动进一步深入,更名为“历史教师教学网上合作与交流”。为此,陈亚东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第5期发表《历史教师网上集体备课的实践和思考》一文,对历史教师网上教研行为指向的特点、虚拟社区论坛支持教研的功能以及相关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本文拟就论坛交流及网上集体备课模式等深层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网上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历史教师网上集体备课实践提供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0.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这也是它对传统课程的最大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常态化实施这门课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在农村小学开发与组织实施课程资源的复杂性、艰巨性等因素,这门亮点课程在多数农村小学还仅仅停留在课程表上。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一线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对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何秀兰 《青海教育》2014,(9):102-102
在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现已成为教师学科教学的追求目标乃至自觉行为。学校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和教学比赛活动时,将高效课堂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和教研的重要参照,并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提出了不少打造高效课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举措。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也在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和实践下不断思考和进取。我认为,备课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能否高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双语教学对化学教学的四大促进作用和两大不利影响。然后基于这些利弊分析,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难度,教材选择,课程评价,语言使用,教学方法,教学情感等问题,找出了扬长避短的措施并付诸于双语教学实践。接着,本文着重阐述了实践过程和课程评价。最后,还简述了实践后对双语教学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3.
苏科版物理教材中除基础课程外还额外增设学生动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发现,很多教师在讲解"综合实践活动"时常以习题训练为主,忽视学生自主知识网络、经验的建构过程,多数学生停留在机械记忆层级,不能对实践活动进行深度思考,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活动备课方法,以期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2月,作为教研员教学实践活动,笔者到学校上课,上课年级是高一,课题是“数列的概念”.众所周知,数列是高中数学的传统内容,教学设计似乎已没有多少可创新的空间.但是,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对几种版本的新课程教材作了研究对比,对新课程及其解读进行了再学习,并引发了一些思考.笔者尝试使教学设计回归自然,追求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和谐平稳,力求避免一些人为雕琢的痕迹.这里,笔者就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思考与广大同仁交流,请批评指正至于课堂教学过程及其反思,拟再另撰文交流.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备课,作为一项教学中的前瞻性工作,如何来适应课改的要求?怎样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两年来的课改实践使我们对此有了新的感悟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课程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务之急。上好课的前提是备课。作为数学教师,笔者对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模式有如下一些思考,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7.
小学示范教学的再思考安徽陈富才大凡示范课教学,教师都是对所执教的课进行了反复的锤炼和思考。对于备课,更是详尽细致。有很多教师甚至先借用同年级的其他班的学生预上了好几次,因而,上起示范课来,也实在够“华”的,然而,我却以为不“实”。从所周知,所谓示范课...  相似文献   

18.
顾德松 《广西教育》2013,(46):54-55
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首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质量的高低。“有备而来”,才能“成竹在胸”,有效备课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教师怎样备课才能使课堂更高效、更精彩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走进课堂便让学生翻开课本,带领学生漫无边际的提问、回答,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有效教学要从源头抓起,应从备课开始。教师备课时必须在四个思考上下工夫,即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对课程标准的思考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备课的总指导和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尤其是经历了十多年的课程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的实施,在给教师带来极大促动与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的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重新的认识与换位思考。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有感触。本文谨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要转变哪些教育观念、转换哪些角色,略谈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