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是鲁迅小说的精品,它所反映的内容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局部缩影。除了作品的主题开掘很深以外,作品另有巧妙的设置,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情节安排精巧如果小说只写华老栓一家人的不幸遭遇,那只是个人的悲剧,小说的主题就很难超越“反迷信”、“反愚昧”的高度,而不能上升到社会悲剧的高度。因此,作  相似文献   

2.
电磁感应作为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在相关问题中表现得也相当灵活,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新课标Ⅰ卷)的25题,就巧妙地把电磁感应现象和电容知识相联系.与电磁感应有关的很多问题,都存在着“妙”处,下面就对几例典型问题作比较分析,寻找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漫画秀小象妙妙有气无力地坐在大树下,它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的精彩演绎吧!"啪啪",听到恐怖的枪声,小象妙妙知道,猎人又来猎杀大象了,它连忙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动态变化的,总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种”新词形、“各种”新词义、“各种”新用法。“各种”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常用词,一般接名词性成分,表示人或事物的类型多样。也许您想不到,就是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词,有一天也会玩些新花样。且看——  相似文献   

5.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短诗名作《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两行,我尤其欣赏诗人选用这“嘶哑”一词。  相似文献   

6.
同一词语或句子一再重复,令人生厌,人称啰唆。然而,啰唆并非全是废话,有时是艺术,是必要的。这正如《辞格汇编》中所说,有时"不反复不足以表达深刻的思想,不反复不足以抒发强烈的感情,不反  相似文献   

7.
(一)清道光年间,英国向中国销售鸦片已有百年历史,不仅从中牟取了大量暴利,还严重毒害了中国人民。一天,正当道光皇帝召集文武大臣筹谋禁止鸦片之事时,英国驻印度舰队总司令马他仓下来战书,上面写着一则上联,要我国在三天之内对出下联,不然,请尝他们战舰的厉害。这上联是:鸦片,鸦中有鸟,选鸟出联:晏鸟鹞昆鸟鹏,四头大灵鸟,乐飞上界;这分明是蔑视我中华,在对我进行蓄意挑衅嘛!联选“鸦片”中之鸟出题,足见他们热衷于鸦片贸易的狼子野心。“四头大灵鸟”,可看出他们那自命不凡、涂脂抹粉的样子!至于“乐飞上界”,不正…  相似文献   

8.
“借”之妙     
“老师。陈小荣又在教室里‘大闹天宫’了”;“老师,陈小荣又在自习课上吹口哨了”;“老师,陈小荣拿人家资料也不说一声,归还时还重重地往人面前摔”……又是这个让不少老师和学生头痛的陈小荣!  相似文献   

9.
《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一处这样写道“: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的那番谈话……”船长为何这般态度?很显然就是因为菲利普打听得太啰唆?蟾拍瓷R蚕悠鋯?吧,所以惜墨如金地没有“如实照录”,而是采用了转述的方式加以叙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够读”出那一次啰唆而冗长、乏味而无聊的打探对话。莫泊桑在这里虽“然简”写了菲利普的“啰唆”,省去了不少笔墨,但却丝毫不减这处啰唆”所承载的“语言信息含量”。菲利普对待于勒的态度始终是和妻子克拉丽丝同唱一个调。当时克拉丽丝已经猜测出那个又老又穷的水手是于勒,但又心存侥幸,报一丝的幻…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教学中恰当地有意识出错,制造思维冲突,创设新的思维情境,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教学效果。一、随错题顺水推舟,诱导学生冲破习惯思维束缚笔者认为,选准时机,适当出错,使学生的习惯思维受挫,以强化学生灵活思维,这是一种教学艺术。例如: 问题1:已知y=k(x-2)+1与y=(4-x~2)~(1/2)有两个不同的公共解,求k的取值。一开始,我有意识地迎合学生的习惯思维,板书错误求解。  相似文献   

11.
今年,攀钢烧结厂第二烧结车间出了一件新鲜事:281名职工人人都有一本“家庭作业”。每到月底,职工将作业交到车间,几天后还要公布分数。每到此时,许多人就会为自己得了满分而喜笑颜开。原来,这是车间为提高职工素质,改革学习方法而采取的一项新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准确地捕捉住某些学生的即时表现,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联系,有时产生极好的效果。例如,某心理学教师讲述“注意的种类”时,发现某学生正跟着校外广播的乐曲轻轻哼着。教师就随机联系:比如,由于听到美好的乐曲,不禁跟着轻哼起来,这种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就是不随意注意。但如果想到现在是在课堂上,因而能够自我克制,坚持听教师讲课,不去听广播,那么这时的注意就是随意注意了。”随着教师  相似文献   

13.
用市场上出售的儿童玩具“妙妙圈”(又称彩虹圈),可以自制纵波演示仪等,其可见度高,效果明显,且因材料来源于玩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1 制作材料 妙妙圈1个,木条数根,废锯条一条(或钢丝一根),螺丝帽一个。2 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华荣 《现代语文》2006,(8):121-121
《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一处这样写道“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的那番谈话”。船长为何这般态度?很显然就是因为菲利普太啰唆。大概莫氏也嫌其啰唆吧,所以惜墨如金地没有“如实照录”,而是采用了转述的方式加以叙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够“读”出那是一次啰唆而冗长,乏味而无聊的问话。莫氏在这里“简”写了菲利普的“啰唆”,虽然省去了不少笔墨,但却丝毫不减这处“啰唆”所承载的“语言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5.
张俊贤 《山东教育》2003,(19):34-35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试题:“清水出芙蓉”,下半句是什么?答一:碧血洗银枪。答二:乱世出英雄。前一位老兄应该是个古龙小说迷,后一位则非常有气魄。语文试题:“奇文共欣赏”,后半句是什么?答:好酒同品尝。要么本身就爱喝两口,要么是广告看多了。语文试题:“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什么?答:人不风流枉少年!此乃“新新人类”的心里话。生物试题:请说明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一:网吧被查封或电话欠费停机。答二:当代整容术已能妙手回春。我佛慈悲!谁敢说中国年轻人的环保意识不强?政治试题:德国哪位领导人在出访时为纳粹的“二…  相似文献   

17.
唐朝著名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概括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可见,自古以来“解惑”便是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解惑”之妙何在?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先从近来碰到的一件事讲起。某大学的两位教师先后给一个班的学生辅导《物理》课。有的人反映,甲老师上答疑课时“偷懒”,讲的内容比乙老师少,而向学生提问却比乙老师多。结论是:乙比甲的教学态度好,教学水平高。教研室主任没轻信这个结论。他几次到班上找学生了解这两位老师答疑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反映,  相似文献   

18.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学数学的目的,不只是要掌握课本上那已经“数学化”、“程序化”的现成问题,更重要的是着眼自身的发展,能否有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否运用数学眼光发现生活中原汁原味的数学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更好地为将来的生活、处事和工作奠定基础。看了本期这组数学作文,你定会对作文有一种别样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数学,定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案例]《认识象形字》教学片段: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请欣赏。(师画文字图)看见这些画,你想说什么?生:(非常激动)这些画真奇妙,像我们学的字又像画。师:对,它们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字。你能猜出它们是哪些字吗?  相似文献   

20.
袖粼糕粉粼…… 提示语:书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向上的导航灯。在中外名人的眼中“书”又是什么呢?请看他们的妙喻: 1.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2.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普希金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雌,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墓 弓.书籍是你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6.书籍是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威尔逊 ,7.书是纯洁、美好的特殊世界,生活在其中,其乐无穷。—华兹华斯 8.书是最好的朋友。在生活艰难的时刻可以求助于他,他从不背叛朋友。—歌德 9.书籍是思想的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