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过去曾采用银本位制,以白银为一般等价物。1933年4月,国民党政府正式宣布“废两改元”,发行全国统一的银本位币,其目的是为推行纸币制度创造条件。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为进一步压榨人民,和缓当时的财政经济危机,乃实行“币制改革”,制定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1948年8月,  相似文献   

2.
这次币制改革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是美国“白银政策”给中国造成金融经济危机,内因是由于长期发动内战,庞大的军政开支带来巨大财政赤字,财政经济陷入危机。国民党政府就是为摆脱这种双重危机而改行法币政策的。  相似文献   

3.
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财政部改革币制令》,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商民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包括金银及银元在内),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从此,抛弃了沿袭已久的银本位制,实施纸本位的法币政策。有关这次币改,近年来学术界多有评述,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法币政策的起因、意义及社会效果诸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为我们对这一次币改的了解和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笔者多年从事民国金融史档案资料的编研工作,认为对于这一次币改尚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1939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物价已开始上涨,法币则逐渐贬值,市场上出现了黄金、白银、美钞的投机买卖。在这种情况下,财政  相似文献   

5.
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为法币发行银行,作为“四大银行”之一的中国农民银行未被包括。探其原因:一是中国农民银行不符合法币发行准备金规定;二是中国农民银行无外汇准备金;三是中国农民银行没有好的社会信誉,不被社会和国际所承认。  相似文献   

6.
1929年的资本主义大危机使各资本主义国家遭受重创,为摆脱危机造成的影响,攫取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美国通过了《白银收购法案》.中国银元大幅升值,造成出口困难和巨额贸易赤字.国民政府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实行法币.在经济全球化,各国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汲取上世纪30年代美国白银政策的教训,以更加慎重和更加具有战略性全球性的眼光来看待各国的货币政策显得极为必要.面对美国发起的新一轮“货币战争”,中国应当不屈服于任何压力,坚持独立自主地汇率政策,适当地逐步地上调汇率,并根据国内经济发展情况独立的执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经济混乱,通货膨胀,纸币大量发行,号称“法币”。如果交易量稍大,便会用金条支付,每10两为一条,名日“条子”。当时,有些汉奸为了减免自己的“汉奸罪”,便串通律师,并用法币和金条贿赂法官。于是,有人就巧用两句成语写了这么一副联语:  相似文献   

8.
中美《华锡借款合约》签订之后,中国政府又向美国提出了经援要求。美国政府在动用“美国稳定基金”(ASF)支持法币、以“俄中美三角贸易”方式援华、沿例签订“货物信用借款”合约等三种方案面前,徘徊了五个月。美国政府虑及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环境,拒绝了国民政府的第一方案。美国的第二方案,也因苏联的否定而流产。最后,因1940年9月22日日本入侵越南北方,美国急忙决定再次贷款给中国,使“货物信用借款”性质的中美《钨砂借款合约》得以签订。  相似文献   

9.
齐白石在1946年到南京、上海卖画,带去的二百余作品被抢购一空,盛况空前。回到北京时,他带回的“法币”一捆一捆的,十分可观。可是,不料这一大堆的“法币”,拿到市场上,连十袋面粉都买不到。他活了86岁,经历了从前清到民国这段漫长的历史,遭遇这样的笑话,平生还是第一次啊!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根据地货币同法币的关系十分复杂,晋冀鲁豫根据地实行的“保护法币”政策有利有弊。“保护法币”不是目的。而应当看作一种策略、一种手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1.
从地理交通与遗迹、丝绸之路与白银历史、石窟、岩画、石刻、墓葬、白银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白银文化战略、红色文化与地方民俗文化等六个方面对“开拓与守护:古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上的白银”学术研讨会进行综述。此次会议对于白银乃至丝绸之路研究、白银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论摘编     
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沦陷区间的法币流动抗战时期,在大后方与沦陷区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非正常的法币流动现象,这主要是由日本的策动引起的,另外也与大后方的经济处于弱势有关。在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先以向中国大后方走私倾销货物等方式来获得法币,然后再到上海法币外汇市场套购法币外汇基金;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先是将从沦陷区收兑的大量法币,以高价诱购物资的方式驱逐到大后方,待此项法币用尽后,又设法换取法币,并随时用以抢购大后方物资。日本策动法币流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大后方的金融崩溃。但日本虽在抗战前期套购了大量法币外汇,在抗战后…  相似文献   

13.
李怀军 《历史学习》2001,(10):18-19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俗称“法币政策”)是一次重大改革。法币政策的实行。客观上对中国经济复苏和形成国内统一市场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它的实行也使官僚资本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国民政府只是为了垄断金融才实行这场改革的吗?本试从历史背景角度简要分析这场币制改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1994年至2003年,白银区、景泰县、靖远县、平川区、会宁县分别实现“两基”达标.白银市基础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白银市“两基”起点低、跨度大,因此,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就成为“两基”达标后的主要工作。近年来,白银教育人用智慧和汗水精心描绘的白银教育新画卷正在徐徐打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货币思想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世界的金本位,而中国却是向银本位发展的白银核心型的货币体系;另一个是国际金本位不断地演变,而中国货币体系也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货币思想受此两种因素牵扯而议论多出。只有孙中山先生的货币革命思想,在当初颇显异端,却最有实践意义,从而成为日后中国法币改革的核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12年.连云港市所有8个县区全部创建为“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区)”,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其成功创建的密码在于目标引领真抓实干、督查指导真情实意、保障投入真金白银,创建背后展示了“知难而进、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显现了“守土有责、恪尽职守”的负责精神、彰显了“顾全大局、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2013年,连云港市又被确立为“省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单位,面对新形势,要关注“人”的现代化建设、“学”的现代化建设、“技”的现代化建设、“特”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王秋波 《老年教育》2008,(12):16-17
“海星号”运送第一批黄金到台湾 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宣布“金圆券政策”,限期兑收老百姓持有的黄金和白银。民众没有想到,用黄金白银兑来的金圆券迅速贬值,黄浦江畔的大上海,一时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13页说:《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据此,可以对最终的赔款数额作出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19.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有“面额壹圆的法币”一图(见图1),上面的时间为“中华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难道1928年已经有法币了吗?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古诗《望洞庭》(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时,我指名一位学生朗读。在读“白银盘里一青螺”时,学生读成了“白玉盘里一青螺”。当时,其他学生都纷纷举手,指出了错误。要在平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