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永球 《新闻三昧》2005,(10):54-56
编辑工作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话反映了编辑工作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的特点。今天这种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或电视,看到听到的许多新闻作品署有多位作的名字,其中有的作往往就是作品的编辑,也有的是记兼编辑。在有些报纸的《本报新闻》版,这样的作品占了大部分。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其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笔认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北大毕业生陈生、陆步轩近日回到母校,称卖猪肉给母校丢了脸。笔者认为,卖猪肉非但未给北大丢脸,反而给了中国大学生就业以更加清晰和现实的视角。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观需要重建北大出了两个"猪肉佬",这让秉承"学而优则仕"的国人大呼"受不了",名校期望被现实狠狠摔在地上,认为卖猪肉是人才的浪费。其实,并非  相似文献   

3.
七八十年代之交湖南出版界“四骑士”之一的钟叔河,从岳麓书社总编辑岗位上离休已经好几年了,但一直没有闲着,报刊常有他的新作发表,坊间常有他的新书问市。一个春天的傍晚,我们去看望钟先生,谈起书人书事,先生顿显神清气朗,毫无这幅照片上的老态。他说他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2011,(7):155-156
近年来,《今传媒》坚持以"追踪学术前沿、突出学术个性、荟萃精品力作、创办品牌期刊"为本的办刊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主动闯市场塑品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刊社综合实力跃居全国传媒报刊前列。西安市教育局主管的《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封二以"《今传媒》——当今传媒的领航者"为题,对《今传媒》杂志做了详细、全面的报道,给予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今传媒》将继续努力,进一步研究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推动当今传媒创新发展;继续用我们真诚热情的服务感谢广大作者、读者!现本刊予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沈芸 《新闻实践》2005,(4):18-19
2005年3月5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在即,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每年的这个时候,一场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也一触即发。在一片长长短短的镜头中间,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作家王旭烽手握DV采访的身影,显得颇为与众不同,顿时成了许多媒体记者捕捉的"风景"。王旭烽一边把镜头对准身边的代表,亲切地和他们交谈,一边还同步配上"画外音"。对于她来说,用平常握惯笔的手,拿起DV,记录下这个难忘的历史时刻,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而对于当天的《浙江卫视新闻》  相似文献   

6.
2001年7月13日军报第三版“战士视点”栏目,发表了我在军报的处女作《班长,请注意批评方式》。这篇近两千字稿件的发表,不仅圆了我的军报见稿梦,而且打破了所谓的“没有关系就别想在军报上稿”的传言。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新闻爱好,从没见到过军报记长啥模样的一个普通战士,能在军报发表这么长的稿件,这向战友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稿子写得好,就一定瞎不了。“多琢磨稿子,少琢磨编辑。”也成了我新闻路上和战友共勉的一句座右铭。  相似文献   

7.
这世界越来越便捷,而我们却越来越拖延当零点的钟声响起,你对着窗外的烟花许下新年愿望的时候,不知是否还记得去年此时立下的"宏愿"——可是,那本只看了不到一半就被扔在某个角落里的书,表面落满厚厚的灰尘;下定决心办的那张价格不菲的健身卡,总共也没用过几次,不知不觉早  相似文献   

8.
9.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5日一版头条通讯:《今日“两地书”》,读之令人顿觉新风扑面,精神振奋。一些出生入死的前线战士,能够在硝烟未散的阵地上,议论国家大事,把一个个疑而不解的问题直率地提出来,写信向军委机关干部张立同志请教;而张立同志在自己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废寝忘食查阅资料,坦率地写信回答战士的多种问题,这是何等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这篇通讯,深刻地反映了八十年代战士的精神面貌,深刻地反映了干部战士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信赖,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民主空气,确实是当代人民政治生活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李克强总理对“工匠精神”的倡导,一时间,反映和报道各行各业的著名工匠和在“工匠精神”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时代精品,纷纷见诸媒介.“工匠精神”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大家都在缅怀和盛赞自己身边、自己行业中,那些令人敬佩、令人神往的传奇式人物及其精湛业绩与“工匠精神”.在新闻界,亦有超级的大师工匠和“工匠精神”,正是这些卓有建树的老前辈和他们的精神,带领和鼓舞着后来人艰苦创业,步入辉煌.  相似文献   

11.
她二年跟踪报道,唤醒无数爱心,救回一个花季少年的生命;她三年带头呐喊,喊出了湛江醒狮的品牌,使一支来自农村的泥腿子队伍摘下代表国内民间艺术最高水平的“山花奖”,并代表中国走上法国、澳大利亚等世界舞台,一个县成为“醒狮之乡”,一个市涌现上千支醒狮队,成千上万的农民舞动了醒狮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王小山今天所做的,只不过是把“经典”还原成“非典”。在这一“非典”的过程中,作者和读者确乎体验到了一种无厘头的快乐。有人说读他的作品,有人,譬如作家马原找到了当年阅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许多作者表述新闻,似乎首先想到的是运用第三人称“他”,而第一、二人称的“我”、“你”却被忽视了。这种习惯的表述方法,难免使新闻写作的表现形式单调,缺乏生气。实际上,第一、二人称的“我”、“你”遭此冷遇是极不公平的,在不少情况下,运用“我”、“你”表述新闻,会产生异常好的效果。读者很喜欢铅字的“你”  相似文献   

14.
我搞通讯报道工作已经11年多了,写的稿子先后被全国55家报刊,电台采用了2300多篇。回顾自己的写稿经历,主要是注意了在“小”字上做文章。记得开始写稿时,总觉得稿子写得越长越好,大稿用了震动大,结果事与愿违,写得多,被采用的少。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界的人们大都清楚,“山药蛋派”这个文学流派的提法是创始人赵 树理投身文学事业不久,就开始探索文学民族化、大众化的新途经,并在30年代就有作品问世。只是当时势孤力单,没产生大的影响,当然也谈不上形成什么流派。 历史跨入40年代,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条创作道路上已探索多年的赵树理如鱼得水,更加坚定了  相似文献   

16.
1987年7月7日,我就“南京事件”会见记者,并公开了战场记录。此事一方面得到了全国赞同,另一方面也招致猛烈的非难和攻击。我收到大量的非难电话及信件(约70封)。非难攻击者都是匿名的,无论如何查询都是冒名的人,写信人用的也是假名字。我公开了住所姓名,在电视上露面,但为什么这些人却隐姓埋名呢?还有,那些自称为“赤报队”、“爱国青年联合会”的人对我的恐吓更甚于其他人。  相似文献   

17.
这个世界繁 忙而有序。繁忙自 不必说,“有序” 二字则是让我们 在自己职业的位 置上恪尽已责。带 着这份最直白、最 朴素的“操守”,有人必须清早起来去当清洁工,有人一辈子要站在讲台不求投桃报李只求烛光燃尽,有人拿起手术刀伴着汗水和血腥将他人的痛苦割断……而我也是带着这份“操守”当上了记者。 当上记者是幸运,以致于我竟想出了这样的算式;记者的幸福≥工作—辛苦。这职业给我太多的机遇。有时我想,  相似文献   

18.
王群 《军事记者》2007,(11):62-62
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厚厚的剪报集,那是在我人生的"紧要处"母亲送给我的。每每读起那一篇篇文章,眼前总会浮现出昏黄的灯光下,母亲为我剪报的情景。我  相似文献   

19.
黑瞎子岛(俄罗斯称其为大乌苏里岛),位于中俄边界抚远县境内的黑龙江(俄罗斯称其为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主航道西南侧,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因偶有黑熊(当地俗称黑瞎子)爬过来,黑瞎子岛由此得名。黑瞎子岛是由银龙岛、黑瞎子岛、明月岛3个岛系93个岛屿和沙洲组成。面积约327平方千米,是香港的三分之一、澳门的12倍、珍宝岛的500倍。全岛平均海拔约40米,  相似文献   

20.
自王国维开创戏曲脚色研究之后,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元杂剧的"外脚"及"外"的研究相对薄弱,往往将"外脚""外""外末"三者混淆。根据相关文献可发现,元杂剧演出中的非主唱者统称为"外脚";《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外脚"的省写,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是敷补脚色的标识;元代还产生了具有一定脚色意义的"外末"和"外"。元杂剧的明本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元本对"外脚"和"外"的理解,但又有所变化,在臧懋循编选《元曲选》中,"外"成为一种仅能扮演正面男性角色的脚色。臧懋循对"外"进行改注更多依据的是角色的性别和个性特征而非社会地位及年龄,同时他还可能参照的是传奇脚色的净脚和旦脚,而非南戏的脚色体制和传奇的"老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