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14日傍晚,忽接友人电话,告知复旦大学丁淦林教授因突发脑溢血于当天下午逝世.放下电话,一时竟难以置信.痛惜之余,次日托人发去唁电,并向丁夫人表示慰问.一时间,我俩最后一次通电话、最后一次合影、最后一次相会的情景,一一浮现在眼前.近年来,丁老师因身体欠佳,北京举行的多次新闻方面的学术活动,难以一一如约而至,但他却一直挂念着新闻教育的动态.如此一来,我俩就形成了一个惯例,不断地打个电话向他通报一下有关情况,有些事情还互相交换一下意见.最后一次通话是在今年8月17日,我告诉他,吴廷俊教授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1978-2008)》出版了,上周开了个首发式,并特意告诉他,书中将他列为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教育界的七位代表人物之一加以介绍.他立即谦虚地回答:"我不够吧……"我说:"你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2.
诞生于1916年的甘惜分老师今年迎来了他的百岁之年,作为他的学生,我在衷心祝福他健康长寿的同时,自然会回顾起与他的交往和友谊,感念他所给予的关爱和帮助。我从196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为甘老师的学生,迄今已整整50年了。特别是后来我又在1978年成为他首批招收的两个研究生之一(另一个是童兵),2003年我又作为引进人才回母校任教从而成了他的同事,可以说在他教过的学生中,我是同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在职新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我的研究方向。但是,要对新闻专业深入学习和研究,对我这样一名非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实在有些难。就在这时,我有幸结识了  相似文献   

4.
黄逸秋 《传媒》2007,(11):78-80
2003年6月的一天,做教师的网友云樵抱着投石问路的念头第一次在新华网发帖."我以为,像新华网这种官方新闻网站,文章要发出时,审查肯定极严,说不定就是泥牛入海没了消息."但事情出乎他的意料,所写第一篇帖文《寻幽揽胜登天柱》不仅很快在新华网论坛上发出,而且还被列为"好帖精选".对于新华网,这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云樵来说,他从此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窗.4年多来,他在新华网首发的小说、散文、杂文、诗词共有200多篇(首),近50万字,其中有的被各大网站、报刊转载,有的参赛得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