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了解他们的心理现状及影响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可以从改善心理环境入手,对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提供精准帮助.依据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勒温)提出的心理环境概念,设计了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环境调查问卷,并对207名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环境进行调查,结合其心理健康测试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寻找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心理环境因素,以期为教育教养者提供启发帮助,为开展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团体心理帮扶准备.  相似文献   

2.
心理韧性的研究为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处境不利儿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范式,它关注的是儿童的积极保护力量和才能.心理韧性是个体良好适应不利环境及在遭遇挫折和逆境打击后迅速恢复的能力,心理韧性对儿童期个体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意志力的培养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儿童期心理韧性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儿童自主性自我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儿童建立乐...  相似文献   

3.
已有的研究证明,心理弹性是一种与逆境和挫折相抵抗的能力.相对不利处境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这样的能力,以不断应对环境中的危险性因素进而实现自身发展.在分析心理弹性内涵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澳大利亚"学生心理弹性训练"项目所采取的策略,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从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原则、教育管理内容、教育管理形式等方面探讨了该项目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管理的启示,启发学校管理者尽可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支持、减少风险,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及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童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控能力的影响很大.独裁型、惩罚型或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剥夺儿童练习自我控制的机会和动力,而使之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和调节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咨询师在学校心理个体咨询辅导中发现,外显的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意识发展不良引发的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内隐的是儿童母亲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他人,给儿童心理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将儿童母亲情绪管理的改善作为切入点进行心理支持,将使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所谓儿童心理问题,也称"儿童问题行为"或"儿童行为障碍",是指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技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和不适当行为。据专家介绍,如果不及时干预儿童的心理问题,会引起儿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直困绕着学校的教育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特殊儿童心理问题分析,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推动学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前儿童社交淡漠的原因包括稳定的抑制性气质、儿童自身的不足、过度的心理控制以及不良的同倬关系等多种因素。社交淡漠不仅影响儿童积极情绪的建立、社交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儿童的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社交能力发展训练以及适时的同伴介入等策略,对幼儿社交淡漠行为进行相应干预,可以减少幼儿社交淡漠行为的发生,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7.
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行为问题与寄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运用"孤残儿童教育基本情况表"和"CBCL儿童行为量表"对寄养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普遍落后于正常儿童,并存在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寄养可促使孤残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显著发展,但单纯的寄养不能解决孤残儿童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8.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能力.小学是儿童语言发展和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充分认识影响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语言障碍、环境障碍、个性心理障碍,并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训练载体,优化学生学习心理,促进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口语交际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所谓责任侵犯指的是原本由儿童有兴趣或有能力承担的社会责任,却由家长或监护人出于某种顾虑而替代儿童承担的现象.这种责任侵犯现象在当前我国儿童教育中很普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儿童的可塑性缺乏应有认识、出于对儿童的畸形保护以及家长和监护人的完美主义期待.这种责任侵犯导致儿童丧失自我价值感,社会化水平和心理成熟水平普遍降低,因此十分有必要将责任心还给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应相信儿童,形成培养儿童责任心的意识,让儿童在担当责任中培养责任心,同时通过培养儿童相关的社会认知和道德情绪培养其责任心,为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管齐下,共同为儿童责任心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良好的环境是脑瘫智障儿童合作与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资源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与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创设良好的环境为脑瘫智障儿童合作、分享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中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1.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养成了柔弱、内向、自卑、孤僻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不健康的性格倾向.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心理问题:情绪方面有孤僻、冷漠、焦虑、忧郁;性格方面有自卑、怯懦、说谎;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对“留守儿童”的进行心理疏导要从抗挫折能力培养、自信心的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这几方面入手.关爱“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相似文献   

12.
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是流动儿童在学校中学习与当地学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学习适应学校日常生活并完成学校任务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感受、行为方式与能力,它反映了流动儿童的学校生活状况和受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北京市公立小学的300多名流动儿童的研究表明,流动儿童文化适应的总体状况良好,但是在文化适应的各个维度上仍然存在一定差异,流动儿童在生活满意感、人际关系和环境适应方面表现一般,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方面得分较低,应该受到高度关注。学校应改变对流动儿童的刻板印象,关注其积极品质,减少户籍因素对流动儿童入学机会的影响,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改善流动儿童的校内人际关系环境。  相似文献   

13.
学前儿童社会心理需求的实现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学前儿童社会心理需求,社会心理支持应运而生.社会心理支持是为有需要的学前儿童在其生活环境中提供社会及心理上的有针对性的支持和保护,以恢复其内部复原力与抗挫力的过程.研究者基于对社会心理支持内涵及现实分析,提出社会心理支持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措施,旨在...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的"读心"能力指的是儿童对他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愿望、信念、知识、目的、意图和情绪等的理解,并据此对人的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的能力。主要介绍有关儿童"读心"能力的发展及相关研究,在教育教学环境中儿童的"读心"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对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色彩教育是基础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走访十堰地区部分美术机构及学校,归纳出目前2-9岁儿童色彩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色彩与心理,色彩教育对儿童审美能力、感知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可以为将来如何培养儿童色彩审美的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学前儿童的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既有个体生理、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有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方面的不良影响.教师和家长要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儿童,不断强化儿童的自信心;让儿童通过表现自己,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不断强化自我效能感;采用专门的心理矫正方法帮助儿童克服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世纪 ,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 ,使更多的小学生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 ,自然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中心问题。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创造教育 ,本文在此粗略一谈。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1 .创设心理安全自由的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 ,儿童的心情轻松愉快 ,无压抑感 ,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 ,很容易形成创新意识。2 .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面对小学生有创新意识的尝试 ,即使是有缺点的 ,尝试是失败的 ,也应宽容理解 ,并通过帮助…  相似文献   

18.
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是认知发展领域里一个新的研究热潮。该文从心理理论概念入手,介绍了心理理论知识发展的有关理论以及研究成果,认为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形成的有家庭、语言、同伴交往、文化环境等因素,并提出要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以更好的帮助儿童发展心理理论能力,最后对心理理论的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智力障碍儿童数学能力的整体发展水平及特点,本研究采用儿童早期数学能力测验,测量了112名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和111名心理年龄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的数学能力.结果 发现:(1)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数学能力与心理年龄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不存在显著差异;(2)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数学能力好于心理年龄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中度智...  相似文献   

20.
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既是儿童钢琴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钢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语言、教材选择、心理诱导、实践训练和环境营造这五方面对琴童兴趣的培养做了一些浅见的陈述,希望以此来加强对儿童学琴兴趣的培养,促进儿童学琴队伍的壮大和儿童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