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期中考试结束后,拆卷、誊分,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语文试卷发下去之后,学习不错的段誉同学找到了我:“老师,您再看看我的作文,刘翠还得了40分呢!”刘翠是班里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他的意图很明显:老师给的分数太低了。我拿过他的文章仔细一看,文笔是不错,只是字迹有些乱,50分的作文得了 32分也是确实低了些。但是,卷子已经批好了,分数也公布了,还能给他改分数吗?这不是承认我们老师看卷子不仔细吗?这样会不会助长孩子们追求功利的心理……我犹豫了。“你先放在这儿,我跟其他的老师商量商量再说。”我只好采取缓兵之计。期中考试结束后,拆卷、誊分,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语文试卷发下去之后,学习不错的段誉同学找到了我:“老师,您再看看我的作文,刘翠还得了40分呢!”刘翠是班里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他的意图很明显:老师给的分数太低了。我拿过他的文章仔细一看,文笔是不错,只是字迹有些乱,50分的作文得了 32分也是确实低了些。但是,卷子已经批好了,分数也公布了,还能给他改分数吗?这不是承认我们老师看卷子不仔细吗?这样会不会助长孩子们追求功利的心理……我犹豫了。“你先放在这儿,我跟其他的老师商量商量再说。”我只好采取缓兵之计。  相似文献   

2.
如今,做小学校长的,总有一些伤脑筋的事儿,其中最令人头疼的,恐怕莫过于每年7月毕业生升学考试分数公布的时候。社会关注、老师着急、家长关心,人们都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紧紧地盯着这“分数”。这也难怪,“一张试卷定终生”,考  相似文献   

3.
陈鹏 《云南教育》2014,(23):47-48
近日,本该是SAT分数公布的日子,然而,中国考生们等来的却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发出的分数延期公布的通知。这次可能由“泄题”和考生“作弊”引起的分数延迟公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中国考生申请2015年美国院校的提前批录取。  相似文献   

4.
2014年10月28日,本该是SAT分数公布的日子,然而,中国考生们等来的却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发出的分数延期公布的通知.这次可能由“泄题”和考生“作弊”引起的分数延迟公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中国考生申请2015年美国院校的提前批次录取.  相似文献   

5.
学生考试成绩该不该公布,近些年出现了争议。国内外许多教育家从保护尊重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学习成绩属于个人隐私,应当保密”的观点。据说,在日本中小学,学生的考试成绩被输入电脑,除了学生、家长、老师外,任何人不得而知,打听别人的分数,就等于打听别人的隐私。与上述做法大相径庭的是我国目前许多中小学的做法。没有选拔职能的考试也回回排队,次次张榜“示众”,分数常常精确到0.5。我不知这种精确度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当老师的难道对自己的评判就自信到如此地步?张榜公布分数,把“隐私”暴露在大庭广众面…  相似文献   

6.
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教我们班语的王老师向我反映了一件事:晓奇同学对老师给他的作分不满意,拿着自己的作和她论理:为什么给这么低的分数?因为“作”这一部分是同年级的另一位语老师阅卷,王老师并不知情,所以她又认真地看了晓奇同学的作,题目是《我最后悔的事》。  相似文献   

7.
以心唤醒心     
新生名单公布了,知情人对一年三班班主任张老师说:“最难剃的‘刺头’伏勇分给你们班了!”原来,伏勇幼年父母离异,归父亲抚养,父亲病亡依附奶奶,奶奶又病故,在流浪中长大。他经常旷课逃学,连汉语拼音、分数加减法都不会;专门和老师对着干,搞恶作剧;欺负同学要钱要食物,是  相似文献   

8.
镜子     
星期五下午老师公布了我们期中考试的成绩。我考得很糟糕,一听分数,我就惊呆了。  相似文献   

9.
“哇噻”     
校园生活中,被同学们广为传播的流行语很多,每个人常挂在嘴边的莫过于“哇噻”了。别小看这简单的两个字,却能从中折射出同学们心中的情感。今天上午,各科老师在发前天“月考”的试卷。语文卷发下来了,一看65分,“哇噻!”显然是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数学52分,“哇噻!”这么少的分数,回去怎么见爹妈?这一个个“哇噻”,喊出的是同学心中的那份失望。校园“流行语”满天飞,一句句“哇噻”,喊出了同学们心中的无限情感。(指导老师:王孔文)下午班会,班主任将公布上次数学竞赛的成绩。同学们都注视着老师,竖起耳朵听清楚谁获了奖。老师微笑着说:“…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教学,开好了头,就能使学生产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如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这节课,我一开始就对学生说:“过去都是老师考你们,今天倒过来让你们考考老师好吗?你们举出一个最简分数,老师可以马上告诉你们,这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可以考老师,可高兴啦!于是,这些“小老师”举出不少分数,我很快就把这些分数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将异分母分数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即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有的老师认为:“一定要以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有的老师指出:“只要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这个过程就叫作通分。公分母不一定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因此,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来计算。”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新授课。引入新课之前,李老师照例让学生复习了分数单位的概念和通分的方法。接着,他又请一位同学口述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不相同,怎么把它们相加或相减呢?”随着老师的问话,新课开始了,黑板上出现了今天的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数学分数加减法的重点,怎样引导学生掌握其计算法则,李老师早已成竹在胸。不过,今天这节课上,他想着重把“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考试,成了老师评价学生的惟一途径;分数,成了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因素,而且,考试分数的公布也成了老师激励学生的重要方式。而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再来看那大张旗鼓地把考试分数公布于天下的做法,显然有太多的负面影响。一、考试分数的公布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笔者曾对90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不愿意听到老师公布分数的有47人,大约占被调查人数的52%。其中的优生认为,这次虽然名次排在了前面,万一下次排不到前面怎么办?有时离父母所要求的分数仅差1分,但仍担心被家长批评;中等生则认为,每次…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但许多的人并没有看到“分分分也是老师的命根”这一不正常现象。老师为什么这么在乎学生分数呢?那是因为对学校来说,学生分数与老师工资、职称、荣誉,甚至“末位淘汰”直接挂钩,是考核老师的最主要或唯一参数;对老师自身来说,事业上是否有成就主要就体现在所教学科的学生分数的高低上。  相似文献   

15.
郑海 《湖北教育》2004,(1):22-22
案例 加分事件 事情经过:某次月考之后,一学生试卷分数被少加10分,表现极为不满,被老师当堂带到办公室。 老师:“你刚才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学生:“我没说什么,只是说分数加错了。” 老师:“你的原话是什么?”学生默不作声。 老师:“你有胆量再说一遍?把原话再说一遍?你以为你坐在后面我就没有听到?” 学生:“我说分都不会加,还  相似文献   

16.
疲倦的闹钟在桌子上嘀嘀嗒嗒不厌其烦地走着,我漫不经心地拨弄着那支还带着考场味道的饱经沧桑的笔。 明天,老师就要公布期末考试的分数了。我不禁忧心忡忡!由于作战准备不充分,我在考场上屡屡受创,节节败退……回想起自己被试题大军“围追猛堵”的场面,我在心中大呼:完了完了!我这次肯定全军覆没了,我要怎么面对“江东父老”啊?唉……  相似文献   

17.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由此可见分数在老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心目中的重要位置。那么考试分数要不要向学生公布呢?这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考试分数公布要把握好尺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一项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不仅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灵魂。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评估的结果之一,如何处理,也应遵循这个原则。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考试过后,往往盼望着成绩的公布,以使他们的勤奋和努力得到大家的…  相似文献   

18.
案例:小A同学是高一的一名新生。开学才三周,一天中午,她神情忧郁地来到办公室找我:“其实我一点也不快乐。”说完,她伤心地哭了。她告诉我,中考分数公布后,她非常失望。在原先的学校里,她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班级里的种子选手,老师们认为她应该考取重点高中。更想不到的是,到这所普通中  相似文献   

19.
一谈起“分数”,很多老师马上就会想到“功利”。但是如果我们把“要分数”当作过程,当作载体,指向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要分数”就可以变得堂堂正正。请看笔者和学生堂堂正正要分数的案例。  相似文献   

20.
分数,可以不告诉别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分数出来了。这次,我取消了排名次,并一改往日当众公布分数的做法,把学生一个个叫到前面看分数,其他同学的则用纸遮住。然后,我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满意程度,自己决定分数是否告诉别人。讲评试卷时,我先表扬了几位成绩突出的学生,指出他们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的优点,然后,我不点名地分析了某些学生失误的原因,提醒全体同学注意。没想到,我的小小尝试给学生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以往的沮丧、失望、压抑、焦虑一扫而光;愉悦、兴奋、自尊、自信竟一览无遗地写在学生们的脸上。一段时间,考试成了老师的“杀手锏”和“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