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泽东选集》英译长达数十年之久,是中国翻译史上一大盛事。《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其英译活动在建国初期受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操控尤为明显。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为基础,从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三个方面探讨对《毛泽东选集》英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建亭  牛晓莉 《海外英语》2011,(10):210-211,219
收录于《毛泽东选集》(1—5卷)中的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简洁、生动、传神,成为毛泽东主席独特文风的一大亮点。如何忠实、流畅地将这些代表着汉语和中国文化精华的习语译成英语,成为《毛泽东选集》(1—5卷)汉译英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该文结合实例探讨了文化对于习语的影响,分析了文化差异对《毛泽东选集》习语汉译英的影响,归纳出《毛泽东选集》(1—5卷)习语汉英翻译的四种基本方法,即:直译、意译、替换、意译和直译结合。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的习语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并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毛泽东选集》中引用了大量的习语来诠释深奥的政治文化思想。要将一国的习语忠实流畅地翻译成外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毛泽东选集》的英译不仅具有文学目的,更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所以,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传达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及文中蕴含的马列主义思想,这就更加了大翻译的难度。研究《毛泽东选集》中习语的翻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引用实例,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目的对《毛泽东选集》习语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选集》的英译在中国"中译外"翻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田海龙提出将翻译作为社会实践进行研究的话语分析模式,该模式能够跳出传统翻译研究的局限性,从更广泛的维度来全面探讨翻译活动涉及的各个环节,可被用于分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的产生、传播和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的习语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并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毛泽东选集》中引用了大量的习语来诠释深奥的政治文化思想。要将一国的习语忠实流畅地翻译成外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毛泽东选集》的英译不仅具有文学目的,更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所以,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传达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及文中蕴含的马列主义思想,这就更加了大翻译的难度。研究《毛泽东选集》中习语的翻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引用实例,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目的对《毛泽东选集》习语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毛泽东选集》(1~4卷)中的破折号。通过类比分析,对《毛泽东选集》中的破折号用法进行归纳,并特别研究了破折号连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作为毛泽东思想主要载体的《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留给中国人民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发行不仅是根据地出版界的一大成果,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传播毛泽东思想的一大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毛泽东选集》的出版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善标志。  相似文献   

8.
9.
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毛泽东选集》四卷本是建国初期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出版并在1991年修订再版的。它曾经一度作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教材,对几代人思想、精神的构建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其实,早在解放前,《毛泽东选集》就曾集结出版,对宣传毛泽东思想,深入开展整风运动,实现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一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解放前各版本《毛泽东选集》的版本体系、版本考订、篇目介绍进行一下梳理,对于我们更全面的理解《毛选》的出版过程,对宣传毛泽东思想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选》英译是中国翻译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译事活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尝试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视角对这一重要的翻译活动进行研究考察,在其探讨角度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高校历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断句与翻译能力是该课程的任务之一。要正确断句,应反复阅读,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内容符合情理,标点符合古汉语语法和音韵。翻译主要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应坚持“信”“达”“雅”原则。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选集》第1-5卷总共有221个标题,结构上包括专有名词、短语及单句三种结构,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语言的使用具有标记性、专指性和称名性三个特点,结构方面则以大量采用名词短语及双音节结构为特点;最后从语体和读者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毛泽东选集》标题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在他一生创作的近百首诗词作品中,有三首写爱情且都是为杨开慧而写,其时间跨度达三十六年之久。文章通过对这三首作品的情感及风格发展变化的分析,认为毛泽东的爱情观是既要同"情"又要同"志",情同志同才能有真挚长久的爱情。  相似文献   

14.
高校历史学专业低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存在几点模糊认识。而这些认识的产生,是同中国古代史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当前中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文言教育、当前史学发展前景的不容乐观及中国古代“文史不分家”的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有其特殊性,澄清模糊认识,对于搞好这门课程以及其它历史教学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Lefevere's manipulation theory how to manipulate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hereafter shortened by Selected Works) through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is the result of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social-political ideology.  相似文献   

16.
《文选序》分三个层次阐说了怎样对待《文选》的选录标准问题:首先,要区分“选录范围”和“选录标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分析“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这句话不是在说《文选》的选录标准;第三,应将萧统本人的文学观与《文选》的实际选录标准区别开来;从萧统的其他作品、甚而至于从其他人的作品中“找寻”出一个所谓的《文选》的“选录标准”也是不妥的。讨论《文选》的选录标准,较稳妥的方法是从《文选》文本出发,仔细分析每一篇作品的性质、文体特征、艺术特色,从而归纳、概括出《文选》实际的选录标准。  相似文献   

17.
古人写诗作文偶尔会模拟前人名作,而古人对模拟之作的评价贬大于褒,今人的评价则较为辩证,但对于“杂拟”类诗歌何以在魏晋形成蔚为大观的创作风气关注不够,尚未将《文选》中“杂拟”类诗歌的个体价值与后世价值联系起来。通过对比《文选》中的杂拟诗与原作的个性、共性特征,发现“杂拟”类诗歌具有一定的诗史意义:一是具有发展旧题材、创造新题材的革新之功;二是在诗中注入新的情感特质和审美内涵的创意之功;三是在句式、句法、结构上出奇制胜的创法之功。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单介绍了隐喻和语境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语境与隐喻的构建和理解之间的关系,同时,认为在隐喻语的翻译过程中也离不开对语境因素的考虑并提出了几种可行的隐喻语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