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教多年,发现初一新生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习惯,如:有的同学不会听课,不懂得如何做笔记;有的同学学习自觉性较差,没有主动性,做什么事都要老师看着;有的同学粗心马虎,丢三落四;有的同学自控能力较差,自习课上总是管不住自己;有的同学喜欢攻击别人,和同学关系相处不好;有的同学对班集体漠不关心……  相似文献   

2.
燕子姐姐:我今年10岁,学习成绩还可以,就是有一点,我特别爱生气,比如和同学闹了点小矛盾,人家一会儿就忘了,我却老记着,就是放不下。这样不仅与同学相处别扭,自己也特别不开心,我该怎样改正呢?广丰县实验小学五(5)班吴琳吴琳同学:人由于性格方面的差异,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是很正常的。有的人比较粗枝大叶,有的人则显得细致小心一些。和同学偶尔闹点小矛盾是常有的事,老放在心上就不好了。你想,人家都早忘了,你还记着多没劲呀,人家还会说你小心眼呢。这样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也许…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青少年学生一些令人费解的划一行为现象。比如一些同龄人忽然都穿上一色的鞋,理一式的发型,追求一式的穿着等,以致形成一种似是而非的规范,无形中制约着许多学生的行为。有的学生明知一些事情不对,也要跟大家一样去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众心理和行为。所谓从众心理和行为,是指个体在团体中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其团体的影响,而在感知、判断及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社会从众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暗示心理现象,也就是说,他人的行为或行为结果,能够很迅速地引起某一个人不加分析与批判地接受与模仿。从众行为在团体中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自觉不自觉地问自己:“这事我能行吗?”如有的同学跑百米达不了标,就说:“我不适合短跑。”有的同学字写得潦草,就说自己是个不适合写字的人。如果学习没搞好,考试失败了,又说自己是个头脑笨的人。这样的心理暗示是很危险  相似文献   

5.
某校某年级的一堂作文评讲课上。王老师:“……最后一个问题是,有的同学字迹潦草,如天书一般,他大概是成心与别人为难,不让人家轻易认识。倘若你们将来也象我一样,做个语文教师的话,给学生的影响将是怎样的呢!写字嘛,是让别人看的,最低的要求是清楚,使人家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问答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如果接连有几个同学回答错了教师的提问,而答案又几乎是差不多时,以后站起来的学生就会重复这个错误的答案.这就是受一种从众心理的驱使,造成的思维定向.从众心理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活动,因此,从众行为也就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学生来说,年级越低,从众行为越明显.学生产生这种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因为受别人的影响和群体心理的感染而造成的.他们听到多数人的倾向意见后不自觉地把多数人的认识作为自己的认识,把自己与多数人同一起来,以多数人的意见为意见.固然,从众心理也有两重性,在一个具有良好风气的集体里,从众心理将驱使集体的成员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在课堂问答中出现的诸如上面讲的那种现象却是有害无益的.它会使学生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授课模式不适于养成全面的语文素养,不适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很多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学。但是,并不是学生参与了合作、讨论、交流,就是把课堂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走进每个小组,我们会发现,有的同学始终扮演的是一个忠实的听众角色,有的学生从众、依赖的心理更为强烈,有的同学甚至趁机放松一下。怎样让小组互助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更有效?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8.
谈谈中学生从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众”是个人由于无形中受到群体影响而在认识或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跟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即别人都这么做,于是自己也就这么做,别人都这么认为,于是自己也这么认为了。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是在群体中生活,因此,人必须而且能够接受群体影响,不仅现实的行为具有感染力,而且认识和观点也有感染力,这就产生了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他们的思想、情操、对社会的认识、兴趣爱好、服饰打扮,无一不体现着学生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比如我班某学生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其他同学受到感染,一时间钻研数学风气浓,一些平…  相似文献   

9.
王其昌 《职教论坛》2003,(14):27-27
如何使职校生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培养他们良好的择业心态,是职业学校就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就此作些探讨。一、当前职校生择业心理误区及产生原因1.从众心理。有的学生择业时受社会上一时舆论的支配,追求热门,盲目从众,很少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结果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2.求闲心理。有的学生总希望找一个轻松、自在的工作,不愿迎接挑战,不思进取。怕吃苦。3.求点心理,即找大城市,留恋家乡,片面强调地区观念。有的同学非大城市、沿海城市不去。到了这些地区,方知有多方面不能适应。相反,又有的同学一味留恋家乡,失去了一些更好…  相似文献   

10.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事实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这种从众心理.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具有的心理现象.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存在着从众心理现象,本文主要分析教师在物理教学时,备课、授课与教学研讨中均有从众心理表现.通过分析,如果要摆脱千篇一律的从众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有所转变,教师要勇于质疑大胆创新,以求对未来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学困生是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是大家口中的后进生。班级中不起眼的角色,老师看不起,同学不尊重,这些人中有的自暴自弃,有的扰乱课堂,希望引起注意。长此以往这些学困生心理承受着煎熬,成绩越来越糟,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经在通州市刘桥中学上了一堂公开课,是高一经济生活中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是一个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很具有开放性。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做了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在我的设计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我和同学一起顺利地分析完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后,我提出了要正确地把握这两种心理。  相似文献   

13.
张从艳 《考试周刊》2011,(70):180-180
新形势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父母离异、破损家庭的增多,社会环境某些消极影响的存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忽视,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欠佳的状况,有的反映在学习心理上,有的反映在青春期心理上,有的反映在审美心理上,有的反映在现代生活心理上,有的同学数种心理健康问题兼而有之……这些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时时刻刻笼罩着当代中学生,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从众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几个人站在街上仰面张望,结果引来许多人停步也跟着张望。这就是从众现象。用心理学解释: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人们常说的“随大流”就是典型的从众现象。怎样认识和利用从众心理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经过激烈的高考,苦读多年的学生进入大学,远离了家长的约束,没有了学习的压力,面对陌生的学习和生活,许多大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从众心理产生了。辅导员、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要想管理好学生,就必须细心观察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形式,弄清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充分认识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二重性,并找出矫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时下,有的学校每次考试后,成绩一揭晓,就按分数高低排列名次,其实,这样做大有不利。虽然这样做会暂时有点收效,如某些同学一看名次,呀,该加把劲了,便会潜心发奋向上;但有些同学一看之后,也有可能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以致于自暴自弃,毁了前程。其实,笔者认为:低分未必低能。  相似文献   

17.
要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这就是我学习《古井》的体会。《古井》里有这么两句话:“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文章讲述了古井不声不响地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从不因为自己为人们做贡献而高人一等。古井能够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做贡献,而我却做不到,对同学也没有做到热心帮助。记得有一天早晨上自习课,有的同学随便走动、讲话,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我认为自己是班干,就对同学们发脾气。学习了《古井》以后,我认识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也许你非常熟悉这样一种场面:考试结束了,同学们马上聚在一起谈论考试的内容,核对答案。问题就在这时出现了,当大多数同学说出了相同的一个答案时,那些与这个答案不同的少数同学心里马上冒出一个想法:唉,真倒霉,又错了!而结果呢,他们的答案又往往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大多数时候却不会拿着自己的答案去和别人据理力争,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心理的从众趋向,在学习过程中它常会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一些持异议的同学改变自己的意见而与大众趋同。许多人通常对“从众心理”持否定的态度,其实它同其它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积极的方面,有助于学习…  相似文献   

19.
初三毕业班中往往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终日无所用心并影响其它同学学习。他们升学根本无望所热衷的就是将希望寄托于未来,毕业后,怎样谋求生路,有个职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根据这种现状,我采取了如下几种做法,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理想教育。第一,选修课程、定向学习。通过和学生谈心、家访,使我有可能了解到了他们并不是一摊散沙,也不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了解到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真正的职业理想以及家长的打算。如,有的同学毕业后参军,有的同学想接班,有的同学想毕业后开一个无线电、自行车修理部,有的农村同学想扣大棚等等。我便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在和家长取得联系之后,引  相似文献   

20.
要解题,第一道关口就是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入口,是对问题的最初感知和初步定向。同学们大都有这个体会:一个题目本来并不难,可就是解不出来或解错了,仔细一查,原来有的是题目的某些条件被忽略了,有的是把题目的已知条件看错了。还经常听到不少同学有这种反映:平时几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差不多,可是一到中考,有的同学就考得很好,有的就比较差。也有的同学反映:有些数学题在考场上不会做,一出考场就会解了。如此等等。这都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