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度理由效应是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人们的行为最初是有内在理由的,如兴趣爱好。这时人们的行为和认知之间是协调的,并倾向于继续保持行为。但如果出现更大吸引力的刺激,如金钱、奖励等,给人们的行为增加额外的过度理由,就会促使人们不自觉地用这些更有吸引力的外部理由来解释行为,相应地减少或放弃原来的内在理由,行为由内部控制转为外部控制。由于行为的  相似文献   

2.
医学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两极性,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过度医疗现象是世界级的医学社会问题,其对医疗资源的浪费、给病人造成的新的身心痛苦以及经济上负担等负面作用不容忽视,因此,研究分析过度医疗现象发生及加剧之原因,认真思考改变之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条“依从”策略,它是从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Festinger,1957)的“认识不协调理论”衍生出来的概念,“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是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等认知成分的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服感、不愉快的情绪”。“由于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不适,不协调的存在将推动人们努力减少不协调”。“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刘红军 《广西教育》2010,(22):17-17
“活动单导学”模式一改过去“以讲为主,师传生受”的传统教学形式,形成了以“导-活动-学”为关系链的课堂组合板块,保证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然而,目前的“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中,出现了活动过度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活动目标要求过多,学生学习漫无目的;活动内容过浅,弱化学生的思维;活动次数过多,教学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语文课堂师生对话的主要路径。它既具有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行理解感悟的功能,又具有直指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的作用。一堂好课,需要教9币设置精准、有效、恰当的问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也就是要把握好问题的“度”。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却往往会出现问题设置过度的现象。表现为:问题过深——学生“望而却步”,问题过浅——弱化学生思维.问题过多——课堂“蜻蜒点水”,问题过碎——迷失教学重点,等等。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对学生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许多学校实行了班级量化管理 ,这样可以使对学生的评价更科学、更精确 ,使管理工作更细致、更严格。然而 ,如果过分依赖量化管理 ,而忽视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 ,则很容易出现“过度理由效应”。所谓过度理由效应 ,是指当事人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得到了奖励 ,而一旦这种外加的奖励消失 ,当事人对这种活动的兴趣便会下降 ,从而减少乃至终止从事这项活动的现象。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会在班级管理中产生许多负面影响。1 阻碍行为自律班级量化管理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 ,将其内容用数值来表示 ,并根据数量…  相似文献   

7.
杜文霞 《文教资料》2009,(21):160-162
过度理由效应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用外在理由解释行为,从而使得行为的内在动机逐渐弱化的现象".本文以儿童天生具有求知欲为前提,以当前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与其天性有悼这一矛盾为切入点,引用"过度理由效应"这个心理学名词,对学生学习动机问题做出了解释,并提出在教育教学中突破过度理由效应,避免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外化.  相似文献   

8.
所谓过度理由效应,是指自己最初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得到奖励,一旦这种外加的奖励取消,人们对这种活动的兴趣便会下降,从而减少乃至终止从事这项活动的现象。  一、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会在教学管理中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1、会使教师高尚自觉的行为降低为以赢得分数为目的的行为教师工作量化评估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将教师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用数值来表示,并根据数量统计结果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管理方法。具体说来,就是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分成若干项,每一项都提出相应的要求,赋予相应的分值,教师每完成一项,就得到相应的分数,学期…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的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向着高效方向不断发展,但在教学现场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碎片化”现象。“什么是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本文所说的教学“碎片化”主要针对于教学情景设置、思维过程展开、教学目标体验的形成过程不完整,不自主,不全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的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向着高效方向不断发展,但在教学现场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碎片化现象.什么是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本文所说的教学碎片化主要针对于教学情景设置、思维过程展开、教学目标体验的形成过程不完整,不自主,不全面的现象.1碎片化教学的现象扫描1.1情景构建的碎片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相似文献   

11.
12.
在教师工作评估中引入量化的方法,可以使对教师的评价更科学、更精确,使管理工作更细致、更严格。然而,如果在教师管理中过分依赖量化管理,而忽视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则很容易出现过度理由效应。所谓过度理由效应,是指人们原来参与某项活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当这项活动受到外加的奖励时,人们就会逐渐地认为,自己所参与的这项活动,目的在于得到奖励,一旦这种外加的奖励取消,人们对这种活动的兴趣便会下降,从而减少乃至停止参与这项活动的现象。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会在教师管理中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化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课堂上无方向的伪合作、聊天式的伪合作、放羊式的伪合作的现象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把握时机,让合作学习目标更明确;合理选择,让合作学习内容更充实;有效指导,让合作学习过程更扎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升入职业学校后,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这种出现在初中、职校两阶段之间的脱节现象称为“台阶”.它直接影响到职校物理教学质量,系统剖析“台阶”产生的原因,并对其克服采取相应的对策,是物理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台阶产生的原因1.1台阶...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在物理学课程学习中“概念易混”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克服此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977年高考匆忙恢复,当年超过50%的考生不是应届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高考考生才以应届为主。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复读便逐渐成为一种“气候”,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早在2002年教育部便发布通知叫停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在江西、海南、广东、福建等省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已被叫停,但事实上,“复读”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  相似文献   

17.
18.
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越俎代庖”的现象,这种行为是学生数学素质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防止措施有: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错误;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引导他们自我提问,引发顿悟,发现新解法;在难点处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理解题意,自主表征问题,启发学生多角度表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的一些“想当然”式的错误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方式有关,更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关.、教师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把错误当做研究学生的宝贵教学资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升学生解读问题与正确解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过度理由效应“过度理由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条“依从”策略,它是从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Festinger,1957)的“认识不协调理论”衍生出来的概念,“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是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等认知成分的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服感、不愉快的情绪”。“由于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不适,不协调的存在将推动人们努力减少不协调”。“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过度理由效应”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最初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