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玉枝 《文教资料》2010,(29):57-59
隐喻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以小说《围城》及其英译版为范本,通过分析译者英译汉语隐喻的具体实例.探讨了汉语隐喻英译的三种常用方法和技巧.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文本类型、交际情景和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在其《围城》中大量引用比喻以加深讽刺力度,随之产生机智的幽默效果。结合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源语读者对源语的反应基本相同,通过考虑特定文化语境来分析译例的方法,并提出一些改善译法,以求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围城>使用了大多的隐喻,种类繁多.本文将它们区分为文化隐喻和文化外隐喻两大类.而文化外隐喻又可区分为普遍隐喻和个性隐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攸成红 《考试周刊》2013,(57):24-24
在翻译的过程中,努力适应译入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非常重要,但是更加生动真实地反映原语文化,呈现原语写作时代背景也很重要。文章介绍了《围城》英译时原文中外语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说《围城》中色彩瑰丽、新奇独特的隐喻,构成了钱钟书独特的写作风格,但同时也向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茅国权在翻译此部小说时,对其中的诸多隐喻进行了传神达意的翻译,赋予了读者极大的阅读享受。但是,由于译者忽视了英汉文化间的细微差异,某些意象翻译出现了误差。从概念隐喻理论来看,《围城》英译中的意象误差主要有两种情况:隐喻认知的偏离和隐喻认知的缺省。有可能导致译语读者对原文理解的偏差,难以领略小说原文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顺应论是一种语用综观理论,对翻译有强大的解释力。从顺应论的语境关系顺应角度研究《围城》的英译,可知译者的翻译过程就是在向读者推介中国文化和减少读者阅读障碍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围城》的英译实际是顺应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顺应原语文化,顺应读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过程。为了顺应当时社会大背景下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实现向西方读者推介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译者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20):15-16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有大量颜色隐喻,尤其是"红"的隐喻。鉴于目前颜色隐喻及其翻译研究的缺乏,本文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通过对《红楼梦》中"红"隐喻及其英译策略的分析,探寻其隐喻意义、目标域及两英译本中译者对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先生在其《围城》一书中大量使用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隐喻表达,其背后隐藏的诸多意象借助巧妙新奇的喻体得以展现在读者面前。然而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使隐喻的翻译、如何借助喻体翻译传递背后意象成为了译者无法避免的难点。据此,本文以珍妮·凯利及茅国权两位译者的合译本为基础,尝试从翻译层面归纳该译本所使用的隐喻翻译策略以及对该策略对喻体意象传递的影响,对该译本的优劣之处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渐》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以其独特的美感得到中国文学界和读者群的青睐。而张培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散文翻译家,所译散文受到译界推崇。本文拟运用刘宓庆、毛荣贵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从韵律、字词、句子、意境四个层面对张培基英译的《渐》进行审美重构,分析张培基英译散文《渐》如何再现汉语散文的美学价值,从而为散文的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玛纳斯》作为世界经典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英译这部文献及相关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就史诗《玛纳斯》能给国外读者传达的特有内容以及文献的译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秦彤彤 《海外英语》2022,(16):33-35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加深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各国之间的文化习俗也相互传播和交融。因此,翻译在国际发展和跨文化交际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生态翻译的角度来解读《围城》中衔接手段的运用。《围城》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该书运用了大量衔接手段。文章以美国作家、翻译家珍妮·凯莉和美籍华裔学者茅国权合译而成的英译版《围城》为样本,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衔接手段及其翻译。《围城》中使用的衔接手段各式各样,且钱所使用的衔接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文章从胡庚申的生态翻译理论出发,对《围城》中的衔接手段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图分析并找到一种衔接翻译的规律或规范,为衔接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钱艳 《海外英语》2022,(19):44-45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向译文读者再现原文信息,需要理解人物所处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再现情景。借用关联理论,以钱钟书《围城》的中文版和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英译本为分析文本,选取一些场景,探究基于关联理论视角下,语境对情感词翻译的影响,旨在帮助译者获得最大关联,使读者置身小说的情景之中,从而促进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酒令是富含文化特色的娱乐方式之一,深刻反映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本文分析了《红楼梦》酒令中几组文化承载词的英译在民族色彩、形象性、联想意义等方面的损失,从而得出结论:在文化承载词的翻译中,意义与形象往往难以兼得,难就难在不同文化价值的兑换。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维度对《红楼梦》中的诗歌英译进行分析,探究两个英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从而为翻译教学中诗歌的翻译提供借鉴意义以及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维度对《红楼梦》中的诗歌英译进行分析,探究两个英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从而为翻译教学中诗歌的翻译提供借鉴意义以及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描述性翻译学中翻译规范的概念,对《黄帝内经》两个译本中修辞格的翻译策略进行描述性翻译研究.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本文借助了SPSS统计工具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翻译规范这一概念在《黄帝内经》两个英译本中的具体运用,以期为今后《黄帝内经》翻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其核心是"目的论"。对目的论的评价有褒有贬,在批评的声音中颇具代表性的是:功能派理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中"护官符"的两种译文对此批评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文学翻译中运用目的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以奈达对文化的分类为根据,对《围城》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按生态、语言、宗教、物质和社会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类。通过分析《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文章认为为使目的语读者顺利理解原文内容,译者应选择顺应译语读者文化背景知识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