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中小城市的镇江、扬州旅游业要在竞争中提升,可寻求以长三角文化休闲后花园形象进行城市旅游合作,利用工业旅游、餐饮、事件旅游、建筑文化、亲水娱乐、夜间娱乐、特色商品等旅游元素展开一系列合作,并采取相应对策,共建旅游双子城。  相似文献   

2.
城市旅游形象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和旅游后对城市旅游地所产生的总体的认识以及同时产生的认同程度.包括对旅游设施、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水平、公民素质等综合性评价。章丘是山东省东部中小城市之一,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一直以来缺乏一个独特而鲜明的旅游形象,章丘市旅游形象模式的建立,可以使章丘在全国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增强知名度,吸引游客,推动章丘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小城市会展旅游业的构建——以怀化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展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一个新兴的商务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当前的会展业有从核心向边缘扩展的趋向。很多小型会展活动在价格、交通、逐步改善的服务设施和弹性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向中小城市转移。中小城市并非不可以发展会展业,关键在于如何定位和怎样发展。以怀化市为例,重点探讨了中小城市发展会展旅游的必要条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三门峡市作为研究实例,对我国中小城市的城市意象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凯文?林奇关于城市意象的研究方法,从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个方面,分析三门峡地区城市意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城市意象的方法和措施,对提升中小城市品质和竞争力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三明市为例,探索中小城乡村旅游周边开发的可行性。在中小城市周边开发农业旅游,有利于旅游承载力的控制,更有利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的和谐;生态型农业旅游开发,有利于中小城市周边新农村建设,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中小城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是扬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依托"文化"与"生态"两张优质名片,"文化旅游产业"在扬州绽放出越来越迷人的光芒,为这座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注入了新的旅游内涵。本文对扬州文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扬州特有的旅游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分析石棉县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棉县旅游的主题及形象,制定了旅游区划分与开发的五个原则,结合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旅游空间布局.根据石棉县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分布特点将其分成七个旅游功能区,并对每个功能区的开发内容与形式做出了详细的安排.对山地滨水中小城市旅游功能区划与开发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城市促销越显重要,城市促销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快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促销策略也包括人员促销策略、广告促销策略、公关促销策略、营业推广策略、服务促销策略,但又不同于企业产品促销,城市促销要注意促销策略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宿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中小城市,处于长三角城市群和乡村的联节点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本文主要阐述新型城镇化的定义及内涵,并结合宿迁实践,回顾总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剖析宿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能够得到国际公认并产生影响的城市,一般称其为国际城市。国际城市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频繁的国际交流,二是在某方面对世界或地区产生影响。江苏是经济文化强省,不少城市已开展频繁的国际交流,但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城市,仍需创新发展理念,开掘城市特色,产生国际影响。南京要以民国历史为依托构建国际和平城市,苏州要用园林理念建设国际新型养老城市,扬州要用传统休闲文化构筑国际一流生活高地。在构建国际城市进程中,要杜绝泛行政化色彩,避免心理上的政策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带来了旅游消费观念的悄然变化,由此引发的知性导游需求也越来越为旅游界所关注。文章透过导游人员素质已趋向“高知化”的现象,阐明开展“知性旅游”需要“知性导游”,并通过对国内外“知性导游”发展与需求现状以及我国导游队伍整体素质结构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导游队伍建设中的弊端,提出了我国“知性导游”队伍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类专业课程设置作为实现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旅游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改革精神,针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走校企合作之路,进行有目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最基本假定,“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但它必须受制于制度、受制于制度伦理的约束。制度是规则的集合,制度伦理则是制度的道德性与道德的制度化相协调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的制度安排。制度伦理建设是当前道德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项目教学法强调项目的现场性、知识的综合性和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校本课程《区域导游》项目教学的构建,探索适合职业学校旅游类专业课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以及APEC在缓解金融危机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促使了东亚“10 3”合作框架的形成。“10 3”合作优势和劣势并存,从发展前景看,“10 3”区域合作将进一步得到发展,但要在较短时期内成立经济共同体的想法不太现实。因此,“10 3”地区首先应从某些具体部门入手进行合作,中国应因势利导,从中选择有利于本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是必然的,但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资金瓶颈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围绕国家实验室建立的科技创新体系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多个城市已积极筹建了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和区域产业经济的区域实验室以争创国家实验室.科技创新体系的快速发展和完善是寻求高校科研突破的契机.本文结合国家/区域实验室的战略定位、基本职能和发展现状,探讨目前高校在融入国家/区域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和挑...  相似文献   

18.
"10+3"区域合作:东亚经济合作的新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0+3"区域合作是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及东南亚金融危机背景下产生的,它对推动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10+3"区域合作的有利条件在于其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和国际分工所具有的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化的特点;从现实性和紧迫性角度出发,"10+3"区域合作近期内应着重在金融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方面来开展合作;中国应对"10+3"区域合作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协调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推进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同时利用"入世"契机,加快国内经济与政治改革步伐,为更深一步地融入"10+3"区域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临沂诗群"诗人子敬的诗歌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溯与重现、对个体与城市生存隔阂与龃龉的体察和表达、对地域文化精神与现代人生存关系的反思与呈现,以独特的地域书写传达了诗人居于故土的生命孤独体验和渴望修复生命困境、建构理想精神之乡的情感诉求,在当代诗坛以身在故土却如心处"异乡"的独特体验,呈现出特有的地域书写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