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了《从狼与狗看教育》(《吉林教育》2008年第12期)一文的题目,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细细读罢此文,文中的观点实在是不敢苟同。如果说从狼与狗的身上看到了教育,那我们的教育本质是什么呢?我想我们教师也不再是教师了,只能称其为驯化者了。  相似文献   

2.
看了《从狼与狗看教育》(《吉林教育》2008年第12期)一文的题目,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细细读罢此文,文中的观点实在是不敢苟同。如果说从狼与狗的身上看到了教育,那我们的教育本质是什么呢?我想我们教师也不再是教师了,只能称其为驯化者了。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2014,(6):74-74
据2014年1月20日《参考消息》援引报道,最近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杂志刊登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指出,狗和狼拥有着共同的祖先,都与一种生活在数千年前但现在已经灭绝的具有不同血统的狼有着血缘关系,狗并非由狼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4.
从道德体验教育的原则看道德体验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道德体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体验教育要注重引发和增强学生对道德生活的直接感受的直接感受性原则;注重引发学生在知、情、行等方面整体性互动的整体性原则;给学生一个充分体验过程的过程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道德体验中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权利的自主性原则,并且进一步分析了贯彻这些原则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高源远 《考试周刊》2013,(58):182-182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的培养,是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培养就是要实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完成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人的发展是根本问题,人的发展对于社会与教育提出了相应要求。由此可以看到教育、社会、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而人又是社会中的人,对人的教育就是使其最终融于社会、改造社会,而教育也就通过对人的教育完成对社会的服务与影响。这三者相互关联,人在社会中的发展使教育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最终使人全面且具有个性地丰富社会,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6.
张洪 《文教资料》2008,(26):130-131
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功用,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7.
人,是一种"不完善"且"可完善"的存在物。当人在种群意义上获得了"类的本质"之后,"不完善"的个体人便具备了"可完善"性,这种"可完善"性表征为主体性和生成性两大特质。确认人的主体性,意味着教育是一种尊重和信任;确认人的生成性,意味着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唤醒和引领。然而,现代教育无视人的这种特质,把人当作容器来"灌输",当作物件来"加工",进而陷入"物的教育"的歧途。因此,教育必须从人的特质出发,在人的特质框架中进行重建,才能走出自身的悖论。  相似文献   

8.
人,是一种“不完善”且“可完善”的存在物。当人在种群意义上获得了“类的本质”之后,“不完善”的个体人便具备了“可完善”性,这种“可完善”性表征为主体性和生成性两大特质。确认人的主体性,意味着教育是一种尊重和信任;确认人的生成性,意味着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唤醒和引领。然而,现代教育无视人的这种特质,把人当作容器来“灌输”,当作物件来“加工”,进而陷入“物的教育”的歧途。因此,教育必须从人的特质出发,在人的特质框架中进行重建,才能走出自身的悖论。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盛行的当今社会,知识、教育对于社会发展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显得越发重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社会的发展使教育价值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文章以知识观为出发点,分析了知识的教育作用、人的价值实现的条件、教育价值的实质以及教育价值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教育却把人异化为知识的容器和经济发展的工具,背离了其关注人的发展之目标。为了改变教育异化人的现状并促进人充分、自由地发展",教育即游戏"理论范式应运而生。"教育即游戏"的理论范式具有生成性的课程观,平等、信任的师生观",对话式"的教学观,多元、发展性的评价观,它不仅引导人关注人的发展,而且从范式的高度规范了教育应该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人学角度论教育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我国教育界、思想界近十年关注的一个热点,引起了不少人的思考,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对教育目的以及围绕目标展开的教育活动的进一步认识,对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目标的确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育本质与人的本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深刻把握教育本质,就必须弄清人的本质以及教育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一、人的本质人的本质问题,也就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问题,古今哲人都曾从各自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由于他们搜集的用以佐证的经验事实不同,因而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李秀珍 《培训与研究》2005,22(6):108-109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的教育强调得比较多的是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忽视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忽视了人的价值情感等在人的生存中的作用。因此要更加关注中学生的生活世界、价值情感的教育等方面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对教育对象所要达到的质量规格做出回答,因而它必然包含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本文将借助现代自然辩证法中关于人体本质特性的阐释以探讨教育目的的合理选择与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4.
沈媛 《山东教育》2009,(9):21-22
一条上了年纪的老狗不安于自己的现状,为了发挥自己的余热而离开家。他阴差阳错地帮助猪成名,又莫名其妙地成为学校的老师,他奇特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对他佩服不已。但是好景不长,狗冒充学校老师的事被教育当局发现,警察也来追捕他,狗开始逃亡,将熊救出,经历一番奇遇后,与熊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就是国际儿童文学获奖小说《狗来了》讲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教育领域讨论比较多的话题,然而对它的讨论往往止于抽象概括,引入"人本值"概念加以描述将有助于深入、细化、具体地讨论,人本值即人的价值定位与社会组织及其他客观存在的价值定位之比。以人本值的视角分析教育问题可以看到诸多此前难以分析透彻的问题,也改变了分析教育问题的坐标系。以追求人本值约等于1的教育为价值取向,为培养人中人提供有力的论证。中国当下诸多教育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人本值的提高,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评价、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需要基于以人为本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6.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以人为本,不断追求人格的完善,应当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人文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内在要求。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孙香云 《教育》2007,(12S):58-59
教育,这是一个广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作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重要著作之一《公民的诞生》一书中对教育做了具体的界定。分析作者对教育对象、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原则、教育目的的理解,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劳动技术教育从思想根源上源于对人的全面发展理想追求,它通过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劳动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理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人的异化表现为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个人与社会失去了距离,个人对社会肯定、同化,失去了反思与批判的空间.由于教育本身具有使人异化的潜能,而统治阶层又赋予教育以无可匹敌的能力,学校教育实施尽可能简便、高效地传送具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向社会上层流动的"产品"的任务,"人"消失在社会中,"人的异化"加强.教育应该努力在"人的控制"与"人的解放"中寻求平衡点,培养一个自然的、对生命本真充满期待的具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个体的人.  相似文献   

20.
卢梭在他的小说体教育专著《爱弥尔——论教育》一书中,除了详细阐述他对假想对象爱弥尔的教育主张以外,间接地也表明了他对女子教育的态度和主张,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卢梭提出了一系列女子教育的实施方案。本文将探讨卢梭在其《爱弥尔——论教育》一书中如何对女子实施相应的教育及其教育思想的缺陷与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