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凡做编辑的人多多少少要写些书评之类的文字,尤其自己策划和编辑加工过的书更是如此。常常是做编辑的时间有多久,写书评的历史就有多久。回忆起自己写过的书评常常是心存遗憾,记忆中很少有能打动自己的词语,几乎是写过之后就很少再想起它。最近一位文友寄给我一本刘海燕的《理智之年的叙事》(作家出版社,2007年),随便翻起竞再未放下而一口气读完。合上书本,  相似文献   

2.
不久以前,我的故乡——浙江的编辑同行给我寄来一本《浙版书评选(1985—1986)》,封面淡雅清新、扉页环衬色调醒目,版面设计疏朗,一时爱不释手。这是《浙版书评集(1979—1984)》一书的续编,可惜这本至今没有见到过。这几年地方省市版的图书评论集陆续出版了多种。在我的案头差不多  相似文献   

3.
新闻通讯和小说分属于两门不同的学科:通讯属于新闻类,小说属于文学类。小说是一种纯粹的文学表现形式,是运用文学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感情的艺术,它在写作手法上带有明显的虚构、夸张、想象的色彩,它在人物塑造方面强调人物性格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1994,(3)
一篇值得借鉴的经济报道经济报道是当前新闻传播中的大头,怎样提高经济报道的可读性,是一个值得我们加以仔细研究的课题。不容否认,在当前大量的经济报道中,真正抓住了问题、能给人以启示、有可读性的稿件并不多,而更多的是一些公式化、概念化,因而也是没有个性的报...  相似文献   

5.
黄伊先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文学编辑,《编辑的故事》写的就是他几十年问的所见所闻,该书在金城出版社出版以后,许多总编主编、作家翻译家纷纷给黄伊写信,畅谈他们读了谊书的一些感受,现摘要发表其中几篇。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本叙说编辑工作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一位做了半个世纪编辑工作的老人。他的故事极为平淡,都是些“稗官野史、逸文趣事”,却折射出一位可敬的编辑的精神世界。作者黄伊以“敬业和奉献,开拓与创新,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为题开篇,是耐人寻味的。作者在书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人大中文系的一位应届毕业生来出版社实习,编辑室主任委托他接待。此时的黄伊,已是从业四十多年的资深编辑,有着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但是,他没有向大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却对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讲述自己用半生心血换得的深切体会:当编辑最要紧的一条,是要…  相似文献   

7.
学位论文--一种值得高校学报编辑重视的稿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认为高层次的学位论文具有专业性强、内容新颖及学术价值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它应是高校学报的重要稿源,对提高学报质量,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理应受到学报编辑的高度重视.编辑部应采用优先发表、辟专栏、直接约稿、稳定作者群等措施,鼓励研究生将其学位论文投至学报,改善学报稿源.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5,(Z1)
一位《美文》编辑的人生8问文/安黎1、你成功的经验和秘诀是什么?我没有成功,因而也就谈不上经验和秘诀。1989年春天,《陕西日报》刊登过一篇有关我的专访文章,我在回答记者提问的,借用了海明威的一句话。记看问海明威一个作家最早的早期训练是什么,海明威简...  相似文献   

9.
记者和小说家———关于两种不同写作风格的研究[美]丹尼尔森等王君超译编者按报纸新闻的可读性在我国新闻界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这篇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新闻系学者撰写的长篇论文,以详实可信的抽样材料为依据,对美国两家主流报纸的可读性进行了分期的考察。并对...  相似文献   

10.
阅毕徐雁平先生《写在报刊边上的文字》(《中华读书报》1997年10月29日“家园”版)一文,我不由得想起了《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周刊”版主编胡洪侠为该“周刊”所写下的那些“编读札记”来。这些“编读札记”写在该周刊的一角,每期都有。短短的数百字,千把字,小而巧,有玲珑精致之美,一如江南流水之上所架设的一座座小桥。一篇篇读下来,令人觉得都是那样地有韵味。初读这些“编读札记”时,闪过我脑际的是:编辑家的美文。徐君的文章说,“近  相似文献   

11.
12.
《民俗》周刊,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编印,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定期刊物之一。自1928年3月21日创刊到1928年9月5日23、24期止,由钟敬文担任责任编辑,主持编辑、出版事宜。纵观这二十四期《民俗》周刊,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有些文章有文末附记,这种“文末附记”应是钟敬文先生编辑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编辑主要是做组织和文字工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勤奋到老。不仅要手勤,腿勤,还要脑勤。要善于学习、思考和总结。而学习、思考和总结的一种特殊方式就是勤于写作。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头发花白、满面皱纹的老编辑,伏在案前,成天地写,成月地  相似文献   

14.
一“描述”是什么? 新闻同行们在分析新闻作品的写作特色时,习惯使用“描述”这个概念。这种例子很多。比如《中国记者》1990年第七期《漫评“现场短新闻”评选一等奖作品》一文中写道: 当我重读这些作品时,我的直感,作者并不只是在说有这么一件事,而是在给我讲故事,要言不烦又不疏枝蔓地向我描述他曾经历的事。(第19页——笔者注) 像个普通人一样去感受一下,观察一下,亲历一下……现场新闻的本质特征就容易抓住了,最能感动普通读者的神来之笔就会一泻而出……比如新华社记者胡泰然对《美军入侵一周后的巴拿马城街景》的描述。(同上) 可以看出,“描述”是指新闻写作者运用新闻语言的手段,它既可以  相似文献   

15.
王君 《新闻导刊》2005,(5):38-38
“新闻故事化”是记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借阅权流转——一种值得关注的借阅制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借阅权分配制度是平衡借阅机会,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改善读者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现行的借阅权分配制度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造成借阅机会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大量浪费。借阅权流转制度有四种主要形式。这种制度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现象性新闻是近年新闻写作中出现的一种新类型。它以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某些热点现象为报道对象,它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往往是能够集中反映某一类现象的若干个事实,带有一定的现象集纳性质,可以归为通讯一类。报刊常见的“某某现象透视”,“某某现象扫描”等多为此类。  相似文献   

18.
庄葳 《编辑之友》1997,(1):56-56
我国有好几百家出版社,每家出版社又有不步编辑.成千上万的书籍就经由他们的手发稿出版。他们为读者出版了各式各样的书.可是我们却很步看到直接为编辑写作的书。最近.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规划教材”中的《编辑应用写作》(吴添汉编著)一书,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投资数字文献资源的增长速度为线索,利用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与费效比计算的两种方法阐述高校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应该站在效用最大化的立场,对数字文献及时调整,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就不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相似文献   

20.
编辑应用文的写作,说起来,似乎凡是当了编辑的,人人都懂,人人都会做,然而实际做出来看看,结果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以往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曾考过多次的选题报告的写作已经证明过这一点。2012年中级实务科目考退修信的写作,再次证明了这一点。退修信与选题报告一样,都是编辑最常使用的应用文,其写作技能是出版专业初级考生就必须掌握,中级考生更应驾轻就熟的。况且,要求写退修信的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更加近乎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